第一章 名词统一与基本公式 1
1—1 主要名词与符号的说明 1
1—2 杆端弯矩公式 2
1—3 侧移刚架分析法的几个基本公式 3
第二章 齐进迭代法与巴林特法、卡尼法 7
2—1 巴林特法的实质 7
2—2 巴林特法与卡尼法比较 8
2—3 齐进迭代法与求角比 11
第三章 形变系数法与无剪力分配法、形变分配法 14
3—1 形变系数法的基本原理 14
3—2 形变系数法的计算步骤 17
3—3 无剪力分配法与形变系数法比较 22
3—4 形变分配法与形变系数法比较 24
3—5 滑动端弯矩 28
3—6 对称性的利用 30
3—7 结论 34
第四章 代替悬臂法(上) 35
4—1 代替悬臂法的概念 35
4—2 代替悬臂法的基本公式 36
4—3 柯氏确定楼层系数Ar的方法 38
4—4 对柯氏代替悬臂法原有公式的改进与补充 40
4—5 楼层系数Ar的效用 42
4—6 选择楼层系数Ar值的图表说明与建议 44
4—7 选择楼层系数Ar与角比αr的图表 45
(一)单跨单层刚架在结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数据 45
(二) 一跨至四跨对称刚架Ar与αr的图表 47
4—8 利用图表计算的实例 51
第五章 代替悬臂法(下) 60
5—1 代替悬臂节点刚度的估算 60
5—2 用角比求代替悬臂节点刚度的实例 64
(一)根据实际荷载用齐进迭代法求角比 64
(二) 根据刚架杆件刚度求角比 66
(三)根据假定荷载用齐进迭代法求角比 71
5—3 结论 79
第六章 近似分析法 80
6—1 前言 80
6—2 简约分析法 80
6—3 角变弯矩分配法 81
6—4 层间剪力平衡法 88
6—5 对武滕清法的讨论 93
(一)武滕清法的原理 94
(二)武滕清法基本公式与计算步骤 96
(三)武滕清法各项公式的物理概念 97
6—6 剪力分配新法 98
(一) 采用钳制刚度代替原来的横梁刚度 98
(二)修改梁柱刚度比的公式,以改善刚性系数α的适应性能 101
(三)影响计算精度的一些问题及处理意见 103
6—7 对剪力分配新法的评论 110
6—8 剪力分配法在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应用 110
(一)剪力分配层的确定 111
(二)填充墙与刚架组合的组合刚度 111
(三) 变截面柱的侧移刚度 112
(四)楼面开孔的处理 112
第七章 复式刚架分析 113
7—1 复式刚架分类 113
7—2 (A)式刚架分析法 114
(一)迭代法 114
(二)近似分析法——层间剪力平衡法 121
(三)代替臂悬法 122
7—3 (B)式刚架分析法——组合式刚架分析法 128
7—4 (C)式刚架分析法 130
第八章 变截面刚架分析 135
8—1 前言 135
8—2 基本数据的计算 135
(一) 杆端固定情况下的抗弯刚度,弯距传递系数与固定端弯矩 135
(二) 杆端可以侧移但不能转动情况下的滑动端刚度,弯距传递系数与滑动端弯矩 137
(三) 用代替悬臂法计算二阶柱的形常数与载常数举例 138
8—3 用形变系数法分析变截面梁、柱对称双柱刚架 144
8—4 代替刚架法 149
8—5 变截面刚架的迭代法 154
(一)基本公式与说明 154
(二) 计算实例 155
8—6 变截面刚架的代替悬臂法 159
(一) 变截面柱刚架的代替悬臂法举例(暂不考虑梁刚度影响) 159
(二)代替悬臂与实际刚架的关系 160
(三) 变截面刚架代替悬臂的节点刚度(当考虑梁刚度影响时) 163
(四)变截面梁刚架分析法举例 166
第九章 梯形刚架分析 173
9—1 前言 173
9—2 具有斜杆刚架结点位移的特点 173
9—3 刚度对称梯形刚架分析法——调整分配法的改进 176
(一)调整分配法的基本概念与公式 176
(二)分配过程的改进 184
9—4 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184
(一)沿纵轴对称空腹桁架,中节间的刚度调整 184
(二)用铰支承的悬臂空腹桁架 186
(三) 空腹桁架端点或梯形塔架顶点两根弦杆相交于一点 188
9—5 一般梯形刚架分析法——迭代法 190
9—6 梯形刚架杆件的轴向力与剪力 195
第十章 平面刚架地震荷载的估算 196
10—1 前言 196
10—2 多层刚架的侧移计算法 197
(一)按西加洛夫法计算 198
(二)按辅助刚架法计算 200
(三)按代替悬臂法计算 200
(四)按迭代法计算 201
(五)几种计算方法的讨论 201
10—3 平面刚架地震荷载估算举例 201
(一)简式刚架 201
(二)复式刚架 207
(三)设备构架 214
主要参考资料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