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1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度 1
一、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 1
二、化学反应速度理论 3
第二节 反应速度和浓度的关系 6
一、质量作用定律 6
二、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 7
三、一级反应 9
四、二级反应 11
五、零级反应 14
六、反应级数的测定 16
第三节 反应速度和温度的关系 16
一、范特霍夫规则 17
二、阿累尼乌斯公式 17
第四节 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9
一、催化作用的特点 19
二、催化作用的理论 20
第五节 化学平衡 23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3
二、化学平衡 23
第六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27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7
二、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7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7
四、吕·查德里原理 30
第二章 溶液 33
第一节 溶液的一般概念 33
一、分散系 33
二、溶解度 34
三、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34
四、液体对液体的溶解 36
第二节 溶液的浓度 38
一、浓度表示法 38
二、医药学上常用的浓度单位 40
三、浓度的换算 41
四、浓液的稀释与混合 42
第三节 稀溶液的性质 43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43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46
三、溶液的冰点下降 47
四、溶液的渗透压 48
五、稀溶液定律 54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58
第一节 弱电解质溶液 58
一、电离平衡 58
二、电离度 59
三、稀释定律 61
第二节 强电解质溶液 62
一、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学说 62
二、离子活度和活度系数 63
三、离子强度和活度系数 64
四、电解质在机体中的意义 65
第三节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65
一、同离子效应 65
二、盐效应 66
第四节 溶度积原理 67
一、沉淀反应中的多相平衡 67
二、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67
三、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与溶度积的关系 68
四、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 70
第五节 酸硷概念 72
一、酸硷质子学说 72
二、路易斯的电子学说 74
第四章 缓冲溶液 77
第一节 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77
一、缓冲溶液的概念与组成 77
二、缓冲溶液的作用机制 77
第二节 缓冲溶液的pH值 79
一、弱酸及其对应盐所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值 79
二、弱碱及其对应盐所组成的缓冲溶液的pH值 80
三、酸碱质子学说对缓冲溶液的说明及pH值公式推导 81
四、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84
第三节 缓冲容量 86
一、缓冲容量的概念 86
二、影响缓冲容量的条件 87
第四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 88
第五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91
一、碳酸氢盐缓冲系 91
二、缓冲系在调节血浆pH值中的作用 93
第五章 原子结构 96
第一节 氢原子光谱与波尔学说 96
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98
一、微观粒子运动的二象性 98
二、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99
三、量子数的概念 101
第三节 核外电子的排布 103
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03
二、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 105
第四节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关系 110
一、原子半径 110
二、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11
三、电离能 112
四、电子亲和能 113
五、电负性 114
第六章 分子结构 116
第一节 离子键 116
一、离子和离子的性质 116
二、离子键理论 119
三、离子键的性质 120
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120
第二节 共价键 121
一、价键理论 122
二、分子轨道理论 128
三、键参数 134
第三节 构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38
一、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判断 138
二、多原分子的极性判断 139
第四节 金属键 139
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 140
一、取向力 140
二、诱导力 140
三、色散力 141
四、氢键 141
第七章 络合物 146
第一节 络合物的基本概念 146
一、络合物的定义 146
二、络合物的组成 147
三、络合物的分类 149
四、络合物的命名 150
第二节 络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151
第三节 络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154
一、稳定常数 154
二、逐级稳定常数 156
三、稳定常数的应用 157
第四节 螯合物 158
第五节 络合物与医药的关系 159
第八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62
第一节 绪言 162
一、热力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62
二、基本概念和术语 163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 166
一、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 166
二、焓(H)状态函数 167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和焓变化 168
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及其规律 169
五、生成热和燃烧热 173
六、用键能估算反应热效应 177
第三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 178
一、不可逆过程和可逆过程 178
二、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182
三、熵的意义及其性质 183
第四节 自由能 186
一、自由能的概念 186
二、自由能判据 187
三、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 188
四、理想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与自由能变化 191
第九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201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201
一、氧化还原概念的演变 201
二、氧化剂与还原剂 202
第二节 原电池 204
第三节 电极电位和电动势 206
一、电极电位的形成 206
二、液接电位 207
三、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的关系 208
第四节 标准电极电位 209
一、标准氢电极 209
二、常用参比电极 211
第五节 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位的计算 215
一、可逆电池的电动势 215
二、电极电位的计算式 216
第六节 溶液pH值的电位测定法 223
一、以氢电极为指示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 223
二、以醌氢醌电极为指示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 224
三、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测定溶液的pH值 225
第七节 离子选择电极 228
第十章 胶体 232
第一节 胶体的基本概念 232
一、胶体概念的的形成和发展 232
二、胶体的分类 233
第二节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234
一、溶胶的制备 234
二、溶胶的净化 236
第三节 溶胶的光学性质和运动性质 237
一、溶胶的光学性质 237
二、溶胶的运动性质 239
第四节 溶胶的电学性质和胶料结构 241
一、溶胶的电学性质 241
二、胶粒的结构 244
第五节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45
一、溶胶的稳定性 245
二、溶胶的聚沉 246
第六节 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比较 248
第七节 大分子溶液的粘度和分散性质 249
一、大分子溶液的粘度 249
二、大分子溶液的光学性质 249
三、大分子溶液的运动性质 250
第八节 大分子溶液的电学性质 251
第九节 大分子溶液的稳定性和沉淀 252
一、大分子溶液的稳定性 252
二、大分子溶液的沉淀 253
第十节 大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254
第十一节 聚集胶体(缔合溶胶) 255
一、缔合溶胶的形成 256
二、缔合溶胶的性质 257
第十二节 凝胶 257
一、凝胶的形成和结构 257
二、影响凝胶作用的因素 258
三、凝胶的性质 259
第十三节 膜平衡和膜电位 260
一、膜平衡 260
二、膜水解 262
三、膜电位 263
第十一章 容量分析 265
第一节 容量分析概述 265
一、容量分析方法和特点 265
二、容量分析的计算方法 266
三、容量分析的操作程序 267
四、定量分析的误差 269
五、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69
第三节 酸碱滴定法 270
一、酸碱中和法的基本原理 270
二、酸碱指示剂 270
三、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273
四、酸碱滴定的实验过程 280
五、酸碱滴定的实例 280
第三节 络合滴定法 281
一、络合滴定的概述 281
二、EDTA的性质及其络合特点 282
三、金属指示剂 285
四、络合滴定的实验过程 286
五、络合滴定的实例 287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88
一、概述 288
二、高锰酸钾法 289
三、碘量法 290
附录 296
一、在20℃时强酸溶液的比重 296
二、在20℃时常用碱溶液的比重 297
三、在20℃时酒精溶液的比重 298
四、溶解度表 299
五、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 300
六、希腊字母表 301
七、度量衡单位表 302
八、四位对数表 305
九、元素周期表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