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第一篇 总论 2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专政 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主义革命 2
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后的一种人剥削人的制度 3
十月革命是革命暴力的胜利 6
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 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 14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们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 27
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 27
自觉利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9
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32
第二篇 社会主义所有制和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3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产生 36
没收大资本 36
改造中小资本 39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巨大优越性 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巩固和完善 46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斗争中巩固和完善 53
第三节 苏修把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蜕变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 59
第三章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产生。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64
合作化是个体经济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由之路 64
农业合作化的阶级路线和形式 69
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74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特点 78
第二节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78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 84
我国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发展方向 88
第三节 苏修把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蜕变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所有制 92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形成 97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基础 97
上层建筑在相互关系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99
相互关系的巨大能动作用 102
相互关系的阶级性质 10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 107
社会主义的工农关系 111
社会主义企业中的相互关系 11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协作和竞赛 122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 12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性质和目的 1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性质 128
社会主义的直接社会生产和直接社会产品 128
直接社会产品在不同程度上仍然是商品 130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1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 138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138
抓革命,促生产 14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 150
第三节 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152
社会主义生产高速度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152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55
我国国民经济的大跃进 158
第一节 有计划发展规律调节着社会主义生产 163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163
第六章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163
国民经济的几种主要比例关系 167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175
第二节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影响作用 17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 184
计划工作的依据 184
搞好综合平衡工作 187
计划工作的几个原则 191
第一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95
农业是基础的实质 19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农业和工业 195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199
农业学大寨 202
第二节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05
工业是主导的实质 205
社会主义工业化 209
工业学大庆 2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结合的方式 217
社会主义工农业结合的二重性 217
工农业结合过程中的矛盾和斗争 220
实质是路线问题、工农联盟问题 223
节约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 227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约和经济核算制 2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约 227
经济核算是厉行节约的重要手段 2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制 234
经济核算制是管理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制度 234
经济核算制的具体内容 238
使用价值核算和价值核算 243
第三节 剖析苏修的“完全经济核算制” 24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几种交换关系 2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交换关系及其特点 254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交换 254
第四篇 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 254
社会主义制度下交换的特点 2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交换渠道 260
产品交换的渠道 260
商品流通渠道 26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交换的作用 265
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265
流通领域的限制和反限制斗争 268
流通费用 272
第四节 流通费用及其节约途径 272
节约流通费用的途径 274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和货币流通 27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 276
社会主义社会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76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 28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 283
货币的流通渠道和流通规律 283
货币流通的计划化 286
价值规律在流通中的作用 2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和价格政策 288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的基础 290
社会主义的价格政策 293
第五篇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和再生产 29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98
第一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298
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决定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 298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300
防止高低悬殊和绝对平均主义 303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 308
第二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形式 308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 313
第三节 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提倡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31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和国民收入的分配 321
第一节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 321
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 321
生产资料生产较快增长的规律 325
第一部类的增长离不开第二部类的增长 329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分配 331
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增长的因素 331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 335
第三节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339
决定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因素 339
消费基金内部和积累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 344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347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财政 351
第一节 国家集中纯收入的分配 351
什么是社会主义财政 351
社会主义财政和经济的关系 354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 35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贷 3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贷和银行 362
社会主义银行 365
第三节 预算和信贷对价值分配同物资分配的关系 369
价值分配中预算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关系 369
预算和信贷资金同物资之间的关系 371
第六篇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37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376
第一节 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 376
国家对外关系的组成部分 376
对外经济援助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3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 379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原则 3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385
新型的对外贸易关系 385
对外贸易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393
第四节 撕下苏修“国际分工论”的画皮 397
谎言和事实 397
驳所谓“最少劳动消耗”原则 400
“经济一体化”的实质 402
结束语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