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构词论 1
第一章 体言 3
1.0.体言的各种功能 3
1.1 名词 5
1.1.1.名词之种类 5
Ⅰ.依使用范围分 5
Ⅱ.依可算性分 6
Ⅲ.依有情性分 6
Ⅳ.依自立性分 8
1.1.2.名词之复数 17
1.2.代名词 17
Ⅰ.人称代名词 19
1.2.1.代名词之种类 19
Ⅱ.指示代名词 21
1.2.2.代名词之复数 21
1.3.数词 22
1.3.1.数词之种类 22
Ⅰ.数量数词 22
Ⅱ.顺序数词 23
1.4.依存名词之语意及语用分析 25
第二章 关系言 28
2.1.格助词 28
2.1.1.格助词之种类 29
Ⅰ.主格助词 29
Ⅲ.目的格助词 30
Ⅱ.叙述格助词 30
Ⅳ.补格助词 31
Ⅴ.冠形格助词 32
Ⅵ.副词格助词 32
Ⅶ.独立格助词 36
Ⅷ.接续格助词 36
2.1.2.格助词之特殊用法 37
Ⅰ.格助词之省略 37
Ⅱ.格助词附在主成分以外 38
2.1.3.格助词之语意及语用分析 39
2.2.补助助词 65
Ⅰ.通用补助助词 66
2.2.1.补助助词之种类 66
Ⅱ.终止补助助词 71
2.2.2.补助助词之用法 72
2.2.3.补助助词之语意及语用分析 74
第三章 用言 86
3.1.用言之特性 86
Ⅰ.形态上之特性 86
Ⅱ.功能上之特性 88
3.2.用言之种类 89
Ⅰ.按形态与意义分 89
Ⅱ.按句中之用法分 89
Ⅳ.按有无补语分 90
Ⅴ.按动貌特性分 90
Ⅲ.按语干及语尾之变形分 90
3.3.动词之种类 91
Ⅰ.由动作有无对象分 92
Ⅱ.由动作主体之动作状况分 93
Ⅲ.由活用形态分 94
3.4.形容词之种类 95
Ⅰ.自意义上分 95
Ⅱ.自机能上分 97
Ⅲ.自形态上分 97
Ⅳ.自意义与用途分 97
3.5.用言活用 98
Ⅰ.语干变形 99
Ⅱ.语尾变形 101
Ⅲ.语干及语尾变形 103
Ⅳ.不完全变形 106
3.6.基本用言与补助用言 108
3.6.1 补助动词 108
3.6.2.补助形容词 117
3.6.3.补助用言之语意及语用分析 120
3.7.先行语尾 123
3.7.1.先行语尾之种类 123
Ⅰ.尊敬先行语尾 123
Ⅱ.谦恭先行语尾 124
Ⅲ.时制先行语尾 125
Ⅴ.叙法先行语尾 126
Ⅳ.敬语法先行语尾 126
Ⅶ.强调法先行语尾 127
3.7.2.先行语尾之语意及语用分析 128
3.8.语末语尾 130
3.8.1.语末语尾之种类 132
Ⅰ.终结语尾 132
Ⅱ.连结语尾 177
Ⅲ.转成语尾 207
3.8.2.语末语尾之语意及语用分析 213
Ⅰ.终结语尾 213
Ⅱ.连结语尾 226
Ⅲ.转成语尾 238
4.1.1.冠形词之种类 240
Ⅰ.性状冠形词 240
第四章 修饰言 240
4.1.冠形词 240
Ⅱ.指示冠形词 242
Ⅲ.数冠形词 243
4.2.副词 246
4.2.1.副词之种类 246
Ⅰ.按修饰对象分 246
Ⅱ.按修饰方式分 247
Ⅲ.按形成方式分 253
4.2.2.副词之特性 255
第五章 独立言 257
Ⅲ.呼应感叹词 258
Ⅱ.意志感叹词 258
5.1.感叹词之种类 258
Ⅰ.感情感叹词 258
Ⅳ.口头语 259
5.2.感叹词之待遇法 259
Ⅴ.思索语 260
第六章 词类之通用 261
第七章 韩语造语法 262
7.1.由衍生法衍生之单字 262
7.1.1.加接头辞衍生之单字 265
7.1.2.加接尾辞衍生之单字 270
7.2.由复合法衍生之单字 276
7.2.1.复合名词 277
7.2.2.复合动词 278
7.2.3.复合形容词 279
7.2.4.复合副词 279
7.2.5.复合语再衍生语 280
7.3.由汉字衍生之单字 280
7.3.1.体言 280
7.3.2.用言 285
7.3.3.修饰言 288
7.3.4.汉字字汇之省略 288
第二篇 句法论 289
1.1.主要成分 290
1.1.1 主语 290
第一章 句子的成分 290
1.1.2.叙述语 295
1.1.3.目的语 300
1.1.4.补语 303
1.2.附属成分 308
1.2.1.冠形语 308
1.2.2.副词语 311
1.3.独立成分 315
1.3.1.独立语 315
1.4.成分的省略 316
1.5.基本句型 319
2.1.2.被动态 320
2.1.1.使动态 321
2.1.动态 321
第二章 文法形态之机能与意义 321
2.2.时间与动貌 332
2.2.1.时制 332
2.2.2.时制语意及语用分析 342
2.2.3.动貌 343
2.3.叙法 349
2.4.肯定与否定 352
2.5.待遇法 357
2.5.1.听者待遇法 358
2.5.2.主体待遇法 373
2.5.3.客体待遇法 375
2.5.4.待遇法特殊语汇 376
第三章 句之结构 379
3.1.句中句 379
3.3.5.句法之呼应 382
3.2.联结句 383
3.3.文句之呼应 385
3.3.1.语调之呼应 385
3.3.2.待遇之呼应 387
3.3.3.时制之呼应 388
3.3.4.引用之呼应 389
第三篇 音韵论 398
第一章 语音与音韵 398
第二章 韩语字母 399
2.1.单音与复音 400
2.2.母音体系 401
2.3.子音体系 402
2.4.音节拼字法 405
2.5.单字之拼写 406
2.6.音之长短 408
第三章 音韵的变动 410
3.1.头音法则 410
3.2.末音法则 413
3.3.音之同化 415
3.3.1.完全同化和不完全同化 416
3.3.2.顺行同化 416
3.3.3.逆行同化 417
3.3.4.任意同化 420
3.4.颚音化 421
3.5.硬音化 422
3.6.母音同化 423
3.7.母音调和 424
3.8.激音化 425
3.9.脱落 426
3.10.滑音调现象 428
3.11.音韵的添加 429
3.12.母音之省略 431
3.12.1.规则之省略 431
3.12.2.不规则之省略 433
第四章 语感 434
4.1.因声音不同给予听者不同的感觉 434
4.1.1.声音强弱 434
4.1.2.语调高低 434
4.1.3.声音长短 434
4.2.因语意不同给予听者不同的感觉 435
4.2.1.敬语卑语 435
4.2.2.亲密语 435
4.2.3.子音改变意义亦变 435
4.2.4.母音改变意义亦变 436
参考资料 438
依存名词、助词、用言语尾索引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