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1
李源潮 青年工作是一门科学 1
王仲伟 党的群众路线与青年群众工作 3
陈启豪等 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和我国青年工作思考 15
包志勤 系统论和青年思想教育 16
周智强等 当代农村青年的城市意识管窥 24
董锡健 让青年发明创造者插上科学的翅膀 33
1985年 34
高占祥 用人切忌求全责备 34
胡延照 上海培养大批青年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37
施凯 试析当代青年价值评判模式的转变特征 46
孙云晓 论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的科学性 53
祝蓓里 浅析青年一代与老一代人之间的关系 64
杨东平 试论新时期的政治工作 68
曹锦清 发扬“五四”的启蒙精神 80
窦道生 改革中突击手活动的三大变化 82
1986年 83
刘云耕 试论对青少年囚犯的智力开发 83
陈思和 根在哪里 根在自身——读青年作家王安忆的新作《小城之恋》 90
杨雄 “黑色幽默”——当前青年社会心理的一个重要透视 91
李韧 文化与人:鲁迅青年思想初探续 99
金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成为指导、咨询专家 101
1987年 106
黄跃金 论青年思想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系统化 106
吴汉民 略论共青团工作的改革 112
金国华 关于我国青年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119
王俊杰 共青团行政化工作方法批判 122
刘正民 1976-1986:上海青年的成长轨迹 123
秦沪鹰 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与一代新型国民的塑造 124
韩敏等 试论青年的自由选择与社会期望的矛盾及其调节 126
柴俊勇 青少年保护法的诞生及特点 127
陆新和 思想解放潮流和青年社团的兴起 128
陈保平 青年报刊传播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关系 129
1988年 138
姜斯宪 关于1986年校园文化建设之研究 138
田志华 青年参与和青年成长 145
王敏 论我国青年工作体制改革的方向 153
毛国云 “存在先于本质”论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及变形 154
周晓虹 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 156
黎瑞刚 千里马、奴才与中国梦 166
胡劲军 “高级牢骚”两面观 169
张晓雷 多元的社会与多元的青年 172
1989年 177
李慎之 中国:1988 177
许纪霖 悖论:2019年的五四 182
刘 擎 权威与反权威——民主的深层意义及其机制 185
薛文祥 青年信教的现状及其原因 191
龚海锋 上海青年结婚费用最新调查 192
1990年 195
顾晓鸣 文化人与文化批判 195
金大陆 第三代人与第四代人 196
毛 恩 进一步拓宽团员意识教育的思路 203
1991年 209
段镇 儿童的本质特性 209
顾 骏 上海青年的“热”——一项关于青年文化的分析 210
姚佩宽 青春期性心理成熟的标志 218
1992年 219
谢遐龄 在“价值”的天平上——关于青年道德教育问题的对话 219
花 建 进入性信息湍流的青少年 220
陈章亮 学生思想教育若干断想 227
王裕如 走出爱的迷幻——痴情与屈从性人格分析 228
1993年 233
谢维和 论“年轻的正式人”——一个对当代青年的解释性设定 233
夏禹龙 青年的困惑——评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 251
单光鼐 当代青年职业价值观念变化和发展趋势 255
金志堃 上海的青少年保护工作 261
周锦尉 论青年参与市场经济的意义及其问题 269
1994年 275
陈燮君 当代青年能力论——迎接跨世纪挑战的思考 275
苏颂兴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西方独生子女研究 史论剖析 276
胡 近 优化环境·自我调试·走出误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对策 277
刘 平 青年经济参与的轨迹、特征及文化背景 285
1995年 292
吴 铎 培养跨世纪青年必备素质的重大实验——“社区社会工作”课程试点的意义和价值 292
肖建国 青少年保护工作要上新台阶 301
黄志坚 论中国青年的素质缺项与改善 308
1996年 316
刘 杰 当代美国社会的青年极右主义思潮 316
陈映芳 年轻“精英”何以加入奥姆教——对日本“奥姆事件”的观察与思考 325
黎洪伟 90年代上海青年的心路历程一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状况调研 333
1997年 341
薛 潮 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发展 341
奚洁人 青年示范群体:社会价值导向的载体 343
汪天云 群体示范若干体悟 349
叶 斌 示而能范重中之重 355
杨德广 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变迁分析 359
1998年 367
叶 盛 论以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城市青少年社会工作 367
桑标 父母意识·育儿焦虑·先天气质——独生子女与亲子关系研究的新热点 374
李 维 霍尔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十大特征 375
1999年 383
风笑天 成长与发展: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 383
贾 炜 社区青少年工作中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功能 384
田 杰 传媒、权力与权利——现代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媒介背景及防护策略 389
2000年 390
唐钧 适应竞争现实做好就业准备 390
石发勇等 沪宁杭三地研究生择业倾向调查 391
吴广川 制约与超越——论传统价值观的消极因素对创新的影响 392
2001年 399
马春雷 人的现代化与青少年德育——关于新形势下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 399
田保传 新世纪青年干部应具备的道德素质 406
吴烨宇 在传统的继承中开辟新天地——当前青年研究中值得注意的若干基本问题 412
2002年 418
王荣华 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青年的成长更离不开党 418
孙 潮 青少年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426
胡 伟 实现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 428
赵修义 青少年道德教育价值选择 430
2003年 432
郗杰英 我国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432
王 芳 交织的张力——后现代主义思潮与青年价值冲突 440
谢昌逵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青年思维方式的变革 447
潘 一 当代青年的形象资本 449
2004年 451
李德顺 学会选择是成长——对“尊重”教育的一点感受 451
袁运开 厘清观念 塑就新人——在养成教育中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455
黄洪基 审视与超越——青年的时代特征与代际特征 457
裴雨林 法国青年价值观研究 459
2005年 464
谭建光 全球化背景下的志愿服务与青少年发展 464
孙抱弘 思维与理性——兼论青少年养成教育的人本追求 473
董小苹 教育功能与青少年健康发展 484
2006年 492
黄凯锋 “无厘头”新生代:关于历史意识的思考 492
姚建龙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思路与建议 499
何雪松等 青年农民工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研究 507
马晓琴等 儿童参与权和童年社会学 514
2007年 522
邓伟志 为了孩子的权利 522
魏久明 共同做好保护儿童权益的工作 525
吴 端 青年与少年:从古代文献的分析到当代研究的展望 529
周海旺等 上海青年就业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530
2008年 532
陆士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反思和改革 532
程福财 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研究的范式问题 541
郑长忠 关系空间再造的政治逻辑——青年中心建设与政党青年基础重筑 543
2009年 545
陆玉林 论改革开放以来的青年运动 545
杨 雄 再论中国青年文化的“长波”现象 554
编后记 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