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用系统方法对乡村进行社会经济研究的任务 1
1.农业高涨的全民意义 1
2.提高农业的社会潜力 1
目录 1
3.克服城乡间社会差异的必要性 2
4.对乡村的现代化管理 3
5.对乡村远景发展采取规划方法的必要性 4
第一章 乡村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子系统 6
1.乡村的社会经济定义 6
第一部分 乡村系统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原则 6
2.乡村系统研究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7
3.乡村社会发展的内容和方向 9
4.乡村与社会的外部联系 11
4.1.内容和实现机制 11
4.2.物质财富的交换 12
4.3.消费服务的交换 13
4.4.情报信息交换 13
4.5.所创造价值(收入)的交换 14
4.6.活劳动的交换 15
4.7.居民的交换 17
4.8.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交换 18
4.10.乡村与社会的联系是一个系统 19
4.9.乡村和社会间财富交换的一般规律 19
第二章 乡村的结构和形成系统的联系 21
1.乡村各子系统和其间的联系 21
2.劳动力资源的分配 24
3.居民工作时间的分配 24
4.居民非工作时间的分配 25
5.物质—空间资源的分配 26
6.收入和物质财富的分配 27
7.乡村各个子系统的结构 28
第三章 作为乡村子系统的社会物质生产 32
1.描述乡村生产子系统的方法 32
第二部分 乡村若干子系统的介绍 32
2.乡村生产子系统及其履行的程度 33
3.苏联农业的生产关系(子系统的定性评述) 34
4.乡村生产力主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发展水平 35
5.生产力组织方法:管理方法和技术 37
6.社会物质生产同乡村其他子系统的联系 39
第四章 作为乡村子系统的私人副业 41
1.私人副业的职能及其实施 41
2.私人副业的生产关系系统 43
3.私人副业生产力的要素 43
4.私人副业子系统某些组合之间的联系 45
5.私人副业发展引起乡村社会发展职能的紊乱 46
1.子系统的内容和外部界限 47
第五章 物质消费和日常生活子系统 47
3.物质消费子系统的职能 49
2.子系统的结构和描述方法 49
4.子系统职能的实现 51
5.组织的经济方法 54
6.子系统简单要素的特征 55
7.组织物质消费和日常生活的技术方法 56
8.物质消费和日常生活子系统发展引起职能紊乱现象 58
2.“教育”的概念 60
2.1.居民的教育程度 60
1.教育是目的和手段 60
第六章 作为乡村子系统的教育 60
2.2.教育的种类 61
2.3.学校 62
3.教育子系统的结构 63
3.1.物质技术基础 63
3.2.师资 64
3.3.学生 65
3.4.教育领域同乡村其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67
第七章 精神消费和空闲时间子系统 68
1.消费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领域 68
2.精神消费的特点——对它组成部分的评价 68
3.劳动和空闲时间系统的精神消费 70
4.精神消费子系统的职能和外部联系 71
5.精神消费和空闲时间作为乡村子系统的特征 72
6.精神消费和空闲时间子系统的管理问题 74
7.所用指标的特征 74
8.调查研究的方向 75
第三部分 乡村形成系统联系的特征 76
第八章 乡村居民的劳动力资源和就业 76
1.研究的任务 76
2.决定研究问题必要性的科学和社会情况 76
3.劳动力资源及其分配 78
4.乡村居民的就业率 81
5.乡村居民在公有化生产领域就业的内部联系 82
6.在公有化生产部门就业的外部联系 84
7.家庭和人口的再生产 85
第九章 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 86
1.研究的一般介绍和任务 86
2.“乡村居民生活方式”概念的内容 88
3.乡村居民生活方式某些组成部分的描述 88
4.生活方式组成部分的内容 90
5.生活方式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 94
6.乡村居民生活方式分类的构成途径 96
7.生活方式预测的特点和某些研究方法原则 98
8.“乡村居民生活方式”问题范围内进一步工作的几个方面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