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地 震 46
第一章 清朝以前的地震 46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震 56
第三章 地震序列 89
第四章 毗邻省区震害波及 93
第二篇 地震地质 97
第一章 地质构造运动 97
第二章 地壳表层构造 98
第三章 地壳深部构造 99
第四章 活动断裂 100
第一节 均郧深断裂 100
第二节 白河——谷城深断裂 101
第三节 青峰深断裂 104
第四节 竹山——房县断裂 105
第五节 竹溪断裂 106
第六节 丹江断裂 106
第五章 断陷盆地 107
第一节 房县盆地 107
第二节 宝丰盆地 108
第三节 竹溪盆地 108
第四节 郧西盆地 109
第五节 老均县盆地 109
第六节 郧县盆地 110
第六章 新构造运动特征 110
第一节 南襄凹陷掀斜区 110
第二节 均郧断块掀升区 111
第三节 武当断块掀斜区 112
第四节 两竹断块掀升区 112
第七章 地壳形变 112
第三篇 地震监测预报 115
第一章 地震台(网)监测 115
第一节 省属地震台 116
第二节 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汉江集团)地震台 117
第三节 十堰地震台 118
第四节 县(市)地震台站 121
第五节 数字地震台建设 122
第二章 地震群测群防 125
第一节 简易仪器测报点 125
第二节 宏观点 127
第三节 “三网一员”建设 127
第三章 形变、重力测量 130
第四章 地震预报 132
第一节 年度地震趋势会商 133
第二节 跨省、地、市地震联防 141
第四篇 地震灾害预防 147
第一章 领导体系建设 147
第二章 法规建设 150
第一节 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155
第二节 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 159
第三节 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 162
第四节 地震行政执法工作 167
第三章 防震减灾规划 184
第四章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200
第一节 应急宣传 200
第二节 宣传提纲 203
第三节 宣传计划 203
第四节 宣传材料 204
第五节 宣传活动 205
第五章 十堰市地震区划 207
第一节 1∶500万地震烈度区划(第一代区划图) 207
第二节 1∶100万地震烈度区划(第二代区划图) 209
第三节 1∶400万地震烈度区划(第三代区划图) 212
第四节 1∶400万地震动参数区划(第四代区划图) 214
第五篇 地震应急救援 217
第一章 地震应急预案 217
第一节 1997年版地震应急预案 218
第二节 2006年版地震应急预案 235
第二章 应急救援行动 255
第一节 2003年8月26日竹山竹溪间3.3级地震应急 255
第二节 2008年3月24日竹山双台乡4.1级地震应急 258
第三节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应急 261
第六篇 地震科学研究 263
第一章 研究项目 263
第一节 地震活动性及地震考察研究 263
第二节 区域地震地质研究 267
第三节 现代地壳形变研究 269
第四节 地震前兆与综合预测研究 269
第五节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 270
第六节 工程抗震与地震安全性评价 273
第二章 地震科研成果 274
第三章 十堰市灾害防御协会 280
第一节 灾害防御协会成立 280
第二节 灾害防御协会活动 283
第七篇 地震机构和管理 285
第一章 机构沿革 285
第一节 市地震局机构沿革 285
第二节 市地震局二级单位 289
第三节 各县(市)地震机构 290
第四节 企业地震机构 293
第二章 地震事业管理 293
第一节 科技人员管理 29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94
第三章 基础设施建设 296
第一节 市地震局基础设施建设 296
第八篇 职工队伍、组织建设 299
第一章 职工 299
第一节 市地震局 299
第二节 市地震台 299
第三节 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 303
第二章 市地震局领导班子 303
第一节 地震局党组 303
第二节 地震局领导班子 305
第三章 中层干部队伍 306
第四章 市地震局机关党支部 307
第五章 工会组织 308
第六章 职工教育 308
第九篇 先进荣誉 309
第一节 获国家地震局荣誉奖 309
第二节 获省政府荣誉奖 309
第三节 获省地震局荣誉奖 310
第四节 获地(市)荣誉奖 313
附录 315
一、山崩·地裂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