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通史 第1部 卷1 导论 卷2 先民聚落期》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荣臻主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91 页
图书介绍:

卷一 导论 2

前言 2

上编 说“苗”道“子” 5

一、“苗”与“子”的由来 7

(一)“田”字头上一把“草”——“苗”即最先种田人 7

(二)“苗子”——禾苗生产技术的传承人——苗族 10

(三)《庆鼓坛》——苗族“抬丧踩田”遗风考 12

附: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乡卡田村《庆鼓坛》脚本摘要 15

二、多元一体的“三苗”——苗民族的形成 22

(一)对苗族族源的看法 22

1、关于苗族族源的几种说法 22

①“支那(china)”之由来 24

②“支那(china)”之属性 26

③“支那”民族之拓展 27

2、苗族多元一体论 29

(二)对苗族形成的看法 33

1、关于苗族形成的几种说法 33

2、关于苗族形成于三苗时期的确认 34

3、苗族形成于三苗的主要理由和依据 36

4、中外学者对“苗非三苗”之批评意见 38

三、当代苗族 40

(一)当代苗族的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 40

(二)当代苗族的主要特征 43

1、苗族语言 43

2、苗族文字 44

3、苗族服饰文化 45

四、关于苗史编著的几个具体问题 47

(一)关于苗族历史阶段划分的问题 47

1、苗族历史进程的特殊性 48

①平等民主制和稻黍文化贯穿始末 48

②奴隶制没有全面实施 49

2、五个历史阶段的划分 49

①先民聚落期(公元前约200万年——公元前4000年) 49

②拓土立国期(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23年) 49

③苗疆分理期(约公元前223年——公元1840年) 50

④民主革命期(约1840年——1949年) 50

⑤区域自治期(1949年——2004年) 50

(二)关于苗族“支系”问题 51

(三)关于苗族“迁徙”的问题 53

中编 鉴古观今 57

一、古代对苗族及其先民多有记载 58

(一)对槃瓠母系社会的轶文传说 58

(二)对蚩尤、驩兜等及九黎三苗史迹的记录 61

(三)对九黎、三苗的记载(选录) 61

(四)对荆、楚、蛮夷的记载(选录) 62

二、多处发现苗族历史文化遗存 64

(一)槃瓠文化遗存 64

(二)蚩尤及诸苗王文化遗存 65

(三)口碑及其他民族学资料 66

1、苗辞 66

2、苗歌 67

3、苗古 68

4、其他民族学资料 68

三、苗学研究的新成果 69

(一)社会科学成果 69

1、普通史、地方史和断代史研究 69

2、专门学科和地方综合性调查研究 70

3、历史名人传 71

4、文史资料和民间文学资料 71

(二)哲学和自然科学成果 71

一、自然科学成果 71

二、哲学研究成果 71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苗族研究成果(部分)统计表 72

下编 论经正道 74

一、发展和进步是道移经转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必从 77

(一)中国封建主义的“经”与“道”,是倡导、确立并维护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和道德标准 77

(二)中国经道中的封建主义糟粕,应当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而废止 78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特色理论是指导民族研究的真经正道,必取 81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原理与中国民族特点相结合的特色理论,是中国民族学的真经 81

1、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显著标志 81

2、民族特征是民族形成、发展和消亡的主要标志 83

(二)《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大法和正道 84

1、民族政策写入《共同纲领》和后来的宪法之中,是实现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法律依据 84

2、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86

①历史上古今多民族的记叙 86

②历史上民族偏见的一些著述 87

③必须进一步完善民族平等 88

④必须肯定蚩尤的历史地位 89

附:《关于陈靖同志致呈李瑞环主席的信论及苗族问题的意见报告》: 89

3、保障民族自治权利,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法定政策的核心内容 94

4、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是执行民族政策的政治立场 95

5、维护“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各民族不可偏移的严正立场 97

①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 97

②中国人民意志的伟大标志 98

③苗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疆域 98

三、民族观念中的封建主义“正统”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离经叛道,必纠 100

(一)推倒“血统论”,是学术思想解放的根本出路 100

1、“血统论”在民族问题中的几个主要论点 101

①“姓氏决定论” 101

②“祖系概全论” 103

③“民族文化优劣决定论” 104

2、“血统论”的实质 108

(二)罢绌“正统论”是学术发展的绝对要求 109

1、“正统论”的由来及其伪科学的本质 110

2、努力克服学术思想上的“正统”观念 111

3、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112

①突破“阶级斗争为纲”的局限 113

②突破汉史记苗史的局限 113

③突破“史证法”的禁锢 114

(三)在民族研究领域中,批判复活机械唯物论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严肃斗争 115

1、复活机械唯物论的由来及其性质 116

2、复活机械唯物论的要害及其在民族研究中的主要表现 117

①机械政治决定论和机械经济决定论 117

②阶级分析绝对化和否定阶级分析法 119

卷二 先民聚落期 124

前言 124

第一编 石器氏族 127

第一章 旧石器氏族 129

第一节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及其文化遗址 129

一、长江北系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及其遗址 129

(一)巫山人 129

(二)郧阳人 130

(三)铜梁文化 130

(四)资阳人 131

(五)和县人及其他原始人群 131

二、长江南系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及其遗址 131

(一)元谋人及其文化 132

(二)观音洞文化 132

(三)桐梓人 133

(四)风帽山文化 134

(五)其他原始人群遗址 134

第二节 长江流域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 134

一、早期智人的出现 135

二、晚期智人的基本特征和蒙古人种的形成 136

第二章 新石器氏族 138

第一节 江汉及五湖流域土著先民的新石器遗址 139

一、江汉地区新石器遗址 140

(一)城背溪遗址 140

(二)大溪遗址 140

(三)屈家岭遗址 143

(四)其他遗址 145

二、环洞庭湖新石器遗址 146

(一)玉蟾岩遗址 146

(二)彭头山遗址 146

(三)石门县皂市遗址 147

(四)其他遗址 147

三、环鄱阳湖新石器遗址 148

四、环太湖新石器遗址 149

(一)良渚遗址 149

(二)崧泽遗址 150

(三)河姆渡遗址 150

(四)马家浜遗址 150

(五)其他遗址 152

附:中国原始人类生存年代表 152

第二节 土著江汉及五湖流域先民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状况 153

一、槃瓠氏族社会 155

(一)苗族关于槃瓠的传说 155

(二)文献对于槃瓠传说的记载 157

二、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 158

(一)苗族关于伏羲的传说 160

(二)文献关于伏羲传说的记载 161

第二编 禾苗先民 162

第三章 最先种植“苗”(水稻)的原始人群 163

第一节 走出西南山麓,东进五湖地区 163

第二节 始种水稻,开创人类文明纪元 165

第三节 发明陶器,启开手工业历史先河 168

第四节 建造村落,改善居住环境 170

第五节 制作玉器,美化人生 171

第四章 原始的苗巫文化 175

第一节 巫文化的起源 175

第二节 神秘的阴阳八卦与河图数里 176

第三节 葫芦笙文化 185

第四节 由祈神娱神到娱人乐神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