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总论 1
第一章 耳廓的形成与表面结构 2
一 耳廓的形成 2
二 耳廓的表面解剖名称 2
(一)耳廓前面各部位名称 2
(二)耳廓后面各部位名称 5
三 耳廓表面解剖与人体及耳穴 7
第二章 耳廓的现代解剖 10
一 耳廓的神经分布 10
二 耳廓的血管分布 12
三 耳廓的淋巴分布 13
第三章 耳廓与脏腑、经络 14
一 耳与脏腑 14
二 耳廓与全身的经络联系 14
三 耳廓上的经络分布 15
第四章 耳穴 17
第一节 耳穴的命名、分类与诊断 17
一 耳穴的命名 17
二 耳穴的分类 19
(一)反应病变部位的耳穴 19
(二)反应病变性质的耳穴 20
(三)敏感度不同的耳穴 20
三 耳穴的诊断 21
(一)耳廓信息群的采集方法 21
(二)耳穴诊断中信息群的分类 22
(三)耳穴的定位诊断 23
第二节 耳穴的适应范围 24
一 耳穴诊疗的适应范围 24
(一)耳穴的治疗作用 24
(二)耳穴的诊断作用 24
(三)耳穴的预防保健作用 25
(四)耳穴的镇痛麻醉作用 25
二 各系统的常用耳穴 25
第三节 耳穴的探测与选穴 27
一 耳穴的探测方法 27
(一)压痛法 27
(二)良导法 28
(三)视诊法 29
二 选穴原则 31
第四节 常用耳穴 33
一 常用耳穴的定位与主治 33
(一)耳轮部 33
(二)耳轮脚部 35
(三)耳舟部 35
(四)对耳轮上脚部 36
(五)对耳轮下脚部 37
(六)对耳轮部 38
(七)三角部 39
(八)耳屏部 41
(九)对耳屏部 42
(十)耳甲腔部 43
(十一)耳甲艇部 46
(十二)耳垂部 49
(十三)耳背部 51
二 耳廓新耳穴的定位与应用 155
第五章 耳压的器具、操作及压丸 65
第一节 耳压治疗的器具 65
一 一般备用品 65
二 耳压疗法的专用工具 66
第二节 耳穴贴压的操作方法及压丸 67
一 指压法 68
二 贴压法 68
第三节 常用的压籽、压丸、药丸 69
一 王不留行 69
二 白芥籽 69
三 菜菔籽 70
四 酸枣仁 70
五 云苔籽 70
六 防风通圣丸 71
七 咽喉丸 71
八 牛黄消炎丸 72
九 复方王不留行药丸 72
十 穴贴宁 73
十一 复方明目压丸 73
十二 磁片 74
十三 冰片 74
十四 其它 74
(下篇)各论 76
第一章 内科病 76
一 头痛 76
二 眩晕 79
三 失眠 81
四 慢性支气管炎 84
五 高血压 86
六 心肌炎 89
七 慢性胃炎 92
八 膈肌痉挛 94
九 胆石症(胁痛) 96
十 面部神经麻痹 99
十一 三叉神经痛 101
十二 便秘 102
十三 肥胖症 105
第二章 外科病 109
一 急性腰扭伤 109
二 尿石症 111
三 颈椎病 113
四 带状疱疹 116
五 扁平疣 118
六 痔疮 120
七 落枕 122
八 ?肿 123
九 白癜风 126
十 荨麻疹 127
十一 接触性皮炎 129
十二 黄褐斑 132
十三 紫癜 135
第三章 妇科病 139
一 月经不调 139
二 痛经 140
三 功能性子宫出血 142
四 胎位不正 144
五 乳腺增生 146
六 更年期综合征 149
第四章 儿科病 152
一 小儿发热 152
二 小儿气管炎 155
三 小儿厌食症 158
四 小儿蛔虫症 160
五 小儿遗尿症 162
六 儿童多动症 164
七 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167
八 流行性腮腺炎 170
九 小儿肠痉挛 171
第五章 五官科 175
一 近视眼 175
二 色盲 177
三 睑缘炎 179
四 麦粒肿 181
五 眼结膜炎 183
六 眶上神经痛 184
七 过敏性鼻炎 187
八 慢性鼻炎 189
九 慢性咽炎 191
十 耳鸣、耳聋 192
十一 耳源性眩晕 194
十二 牙痛 196
十三 声带麻痹 198
十四 鼻出血 200
十五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