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内科部分 1
一、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1
花生烯酸乙酯、鱼肝油及玉米油对血浆胆固醇值的影响~在正常人中的比较 1
关于饮食中胆固醇对人体血清脂类的影响 3
健康人及缺血性心脏病人的餐后血脂质症 5
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血脂质变化 7
对年轻人中胆固醇作为易感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探讨 9
人血清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10
生殖腺素及维生素E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胆固醇的影响 11
应用右旋-甲状腺素降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清胆固醇 12
Erythrol Tetranitrate及Amotriphene对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试验的影响 14
停经期后长期应用雌激素对血脂的作用 15
心房梗死 17
二、高血压病 19
高血压病人劳累后心绞痛与血压的关系 19
醛固酮症与高血压 20
三、风湿病与风湿性心脏病 23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 23
急性风湿热的早期贫血 25
二尖瓣闭锁不全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25
二尖瓣狭窄的动力学研究与通气功能测验 27
静脉注射毛花洋地黄苷C对窦性节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心脏动力学的影响 28
左心室迅速充盈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郁滞 30
二尖瓣狭窄的血液动力学 32
左心房穿刺在后天性二尖瓣疾患的诊断意义 33
Graham-Steell氏杂音的重新估计 3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心血管造影表现——用以计算回流血量 36
左心室流出道狭窄 39
四、先天性心血管病 42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42
法鲁氏四联症的解剖学和心电图变化 43
用右心导管检查随访儿童室间隔缺损而产生肺动脉高压之发展情况 45
先天性与后天性心脏病者妊娠的预后 46
先天性纠正型大血管错置 48
五、心律紊乱与心力衰竭 50
心律紊乱时升压药物的应用 50
六、心血管病诊断技术 52
运动对低血清钾病人的心电图的影响 52
心向量图的临床价值 53
心向量图诊断 55
“健康”成人第一次记录中心冲击图振辐与最后心脏病死亡率及发病率的关系 57
羟二酮催眠应用于心导管检查术 59
右心房插管主动脉造影术 61
心血管造影术的麻醉意外——胃充气 63
七、其它心血管疾病 65
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 65
心包炎:十年探讨 69
乙、外科部分 69
一、心脏血管外科实验研究 69
实验性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的简易造型法 69
实验性左心室创伤愈合过程的研究 71
大血管错位——一种新的根治手术动物实验 73
体外循环时动脉血灌注部位不同对于大脑与心肌血液供应之影响 75
深低温体外循环实验(血液生化,血液动力学和脑血流量变化的观察) 77
心跳停止时分流左心的临床及生理问题 79
选择性心搏停止的动物实验 82
人工诱致心跳停止 84
心脏局部深低温作为人工心搏停止的一种方法(实验基础和临床应用) 86
组织移植及人造修补物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87
一间高气压的手术室 93
一种体外循环用的改良电磁流量计 94
体外循环血液流量的测定 96
一个用于体外循环而易于应变的变温器 98
深低温体外循环之动脉泵及其它应用器械之研究 100
二、一般心脏外科 103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治疗的经验与疗效 103
二尖瓣疾病外科治疗中栓塞并发症的预防 104
不用X线造影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定位方法 106
Hufnagel氏人工主动脉瓣移植后的血栓栓塞并发症 108
三尖瓣闭锁症的分流术治疗 109
经心室主动脉瓣孔扩张术时并用左心分流 111
大血管错位——婴儿期姑息性外科治疗 112
三、直视心脏外科 115
人工降温的技术 115
低温下代谢的变化 117
低温下循环系统的改变 119
中度低温合并体外循环的临床研究 121
深低温时麻醉的处理 122
全身体外循环中氧气受细菌污染的重要性及其控制方法 127
体外循环后血液的改变 129
应用可以调节温度的血泵-氧合器作低温灌注心脏内直视手术…1● 134
心脏直视手术的脑部并发症 134
应用四氟乙烯片重建心脏间隔及右心室输出道 135
心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36
儿童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138
婴儿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40
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后的传导阻滞 141
主动脉瓣狭窄的直视手术治疗 143
四、冠状动脉外科(缺) 145
五、血管外科 145
应用片状移植物修补主动脉巨大囊状动脉瘤 145
长段傍路血管移植术治疗段性股动脉闭塞 147
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主动脉及骼动脉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的近况 148
人造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 150
上腔静脉阻塞的傍路术新方法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