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赫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 1
目 录 1
(二)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 5
所谓物质,大多数是许多既存的觉官感触,加了 5
一点直接觉官感触 5
只有感触是实在的 8
本书所要陈述的知识论,决不会是唯心的,也决 13
不会是唯物的 13
未接受之前的所与只是所与而已,既经接受之后, 13
所与就成为山、水、土、木、虫、鱼、鸟、兽 13
相似的事情连合为复杂组织,成吾人平常所谓物 31
一种实际底事物,是我们所谓气依照理而成者 33
而成概念,由概念而生推论。科学所研究的不外乎这 49
种概念同推论。觉官感触外界有没有物,应存而不论 49
(三)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 49
科学的材料,物质不过是心理上的觉官感触,由知觉 49
心理上的内容至为丰富,这种心理上的内容都是 49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 55
供人使用的 55
凡能调和经验之假设,吾人即认为真而以之为天 58
道之实然;凡能调和诸欲之办法,吾人即认为好而以 58
之为人道之当然 58
能自圆其说,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都是正宗 63
底,都无所谓异端 63
接受方式接受所与;摹状是把所与之所呈现,符号化 67
地安排在意念图案中 67
知色者才能见,知声者才能闻;发现事实就是以 67
我们不能不要求真假是超时空的 74
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科学的真理 79
(四)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82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经验? 82
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宇宙,甲有甲的宇宙,乙有乙 82
的宇宙 82
我们也不能一定说:物中必有一定的物质,然后 84
发生一定的现象。我们不必超过直接感触的范围,去 84
断定不变物质之存在 84
空间的,是可以消灭的。于是物质不灭的观念,也不 86
免要经受变迁了 86
集合而成,电子是一种动的能力,可以耗散于无限的 86
能力之观念可以脱离物质之范围。原子是由电子 86
经验是器官的感触,“我”就是这些感触之集合, 93
并不是“我”可以脱离经验而存在;物质、能力都是 93
从感触构造起来的,并不是客观实在 93
经验全是一种“应付的行为” 96
所谓实际的事物就是经验中的事物 97
婴儿虽有活动而无知识;此种无知识的经验,即 99
所谓纯粹经验也,在有纯粹经验之际,经验者,对于 99
所谓经验,只觉其是“如此”而不知其是“什么” 99
说某时某地的“n”这一东西在经验中,或说事实 103
在经验中,这的确是可以的 103
2.关于因果性和必然性 106
科学上所谓公例,是说明我们所观察的事实的方 106
法,若是不适用于新发现的事实,随时可以变更 106
数而已 107
因与果是相对的,用算学名词来讲,此是彼之函 107
所谓规律,是以意念上的安拂,去等候或接受新 110
的所与 110
只有逻辑底关系是必然的。因果的现实确是或然 114
的 114
3.关于时间和空间 115
空间是主观的直觉,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时间也可 115
仿此类推。总而言之,宇宙是不能离我们而存在的 115
理气均不在时空,所以关于时空观念,对于它们, 119
俱是不能用底 119
时与空都是接受方式 121
把一个欲望选择出来,即构成意志之基础 125
4.关于自由和必然性 125
实行意志之燃料:由痛苦而求愉乐是实行能力之 126
源泉;品性之表现是实行能力之供给 126
由意志之规定,而又以过去的经验为动力,而见 127
诸实行 127
(五)马赫主义对中国自然科学界的影响 131
实体是心或是物,是玄之又玄之问题。科学家是 131
不能参与唯心论和唯物论之争的 131
自然科学的材料,即科学的事实,由于感觉的要 131
素所合成 131
我们的科学知识,都是“感觉张本”的组合 133
物理学研究进步,知物质之量可变,不得称为终 135
极之要素。宇宙间恒存之能,遂占实体之位置而代兴 135
焉 135
发现,反根本证明其非 137
物质原子本身是永恒不灭乎?輓近放射性物质之 137
科学是有组织的语言 138
所发现的都是客与客的关系,从没有主与客的关 141
系 141
通常之所谓“意识”含有二种意义,一是“知”, 141
一是“所知” 141
开明的科学家,现在已经不武断的谈“因果律”, 143
而小心谨慎的说“经验的共性”了 143
数学既无关于经验,无关于物质,则治斯学也, 145
无待乎观察无须乎实验,仅持先天之思考可耳 145
物 理 学 151
实体乃物理学构成之概念 151
理学中亦是应当如此 152
直接经验既为物质科学中所不可少,所以它在心 152
心 理 学 152
(六)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和超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最哲学的哲学 155
人类进化和生物进化一样,只要以生存与进步的 155
欲望为基础,就可以解释一切动作 155
一社会之分子,其行动之可以直接或间接维持其 160
社会之存在者,是道德底行动。其行为可以直接或间 160
接阻碍其社会之存在者,是不道德底行动 160
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的天性,是人类同动 163
物所公有的 163
天才豪杰是人类进化的大原动力 165
哲学多有所“蔽”,中道哲学,其“蔽”似较少 166
一切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争论,都可“以不了了之” 168
超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分别的“最哲学的哲 168
学”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