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字 1
第一节 汉字的特点 1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3
第三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7
一、甲骨文 7
二、钟鼎文 7
三、六国文字 7
四、籀文 8
五、小篆 8
六、隶书 8
七、草书 8
八、楷书 9
九、行书 9
第四节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10
一、古今字 10
二、异体字 11
三、繁简字 12
第二章 语法 14
第一节 概述 14
一、什么是语法 14
二、古汉语语法分析的一些特点 18
第二节 实词 20
一、名词 21
二、动词 26
三、形容词 28
四、数量词 31
第三节 短语 34
一、动宾短语的语义关系及双宾语 35
二、加“之”取消独立性的主谓短语 39
第四节 句子 41
一、单句结构的分析 41
二、几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单句 42
三、复句 57
第五节 虚词 58
一、虚词概述 58
二、常用虚词举例 60
三、研究和学习古汉语虚词的方法 74
第三章 工具书 82
第一节 有关字义、词义的工具书 82
一、《说文》《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 82
二、《康熙字典》 85
三、《经籍?诂》 87
四、《中华大字典》 88
五、《辞源》《辞海》 88
六、《尔雅》《广雅》《广雅疏证》 90
七、《释名》 93
八、《方言》 93
九、《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常用文言虚词典》 95
十、《通俗编》《骈词曲语词汇解》 98
十一、《骈字类编》《辞通》 99
第二节 有关典故的工具书 100
一、《艺文类聚》 101
二、《永乐大典》 102
第三节 有关典章制度和史实的工具书 103
一、《通典》 104
二、《通志》 104
三、《文献通考》 105
四、《唐会要》《五代会要》 106
五、《西汉会要》《东汉会要》 106
第四章 训诂 109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109
一、什么是训诂和训诂学 109
二、为什么要学训诂学 113
第二节 训诂的类别及其内容(上) 116
一、独立的训诂 116
二、解文的训诂 131
第三节 训诂的类别及其内容(下) 145
一、本有之训诂 145
二、后起之训诂 150
第四节 训诂的方法 164
一、以形索义 164
二、因声求义 167
三、据文证义 170
第五节 训诂的术语 173
一、训诂学术语的一般情况 173
二、训诂术语的分类 174
第五章 音韵 182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音韵学 182
第二节 音韵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88
一、声母和韵母 188
二、双声和叠韵 189
三、五音和七音 189
四、三十六字母 189
第三节 反切 196
一、反切的创始 197
二、反切的方法 198
三、反切的改进 202
第四节 广韵和平水韵 204
一、《切韵》与《唐韵》 204
二、《广韵》 207
三、平水韵 215
第五节 古音 221
一、上古音简说 221
二、韵部是怎样出来的 228
三、韵部与谐声表 231
四、上古音的声纽系统 240
五、学习上古音与研究《内经》的关系 242
第六章 修辞表达 249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修辞表达常识 249
第二节 修辞表达手法简析 253
一、比喻 254
二、夸张 259
三、委婉 261
四、用典 266
五、映衬 273
六、排偶 276
七、互文(附:变文) 281
八、炼字 286
九、辞气 290
十、顶真 298
十一、韵律 299
十二、脉络 300
第三节 学习修辞表达应注意的问题 303
第七章 古代的衣食住行 306
第一节 衣着和佩饰 306
一、头衣 306
二、体衣 312
三、足衣 318
四、佩饰 321
第二节 饮食 323
一、主食 324
二、肉食 327
三、酒和调料 331
四、食器和饮食习惯 334
第三节 起居 339
一、宫室 339
二、宫阙园林 346
第四节 车马交通 348
一、车马 348
二、步行 354
第八章 中医古籍注释例说 359
第一节 《内经》的注释成就 359
一、全元起《素问训解》 360
二、杨上善《太素》 362
三、《素问》的王冰“释文”及林亿“新校正” 365
第二节 《本经》的注释成就 369
一、《本经》注释 369
二、《唐本草》的名物训诂 371
三、宋代本草著作的名物训诂 374
四、李时珍《本草纲目》 376
五、清代及近代的“雅学”名物训诂 379
第三节 《伤寒论》的注释成就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