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医疗法绪论 1
第二章 常用新医疗法 3
第一节 新针疗法 3
二、灸法 3
一、针法 8
三、拔罐疗法 10
四、经络及常用腧穴 13
(1)手太阳肺经及其常用穴位 15
(2)手阳明大肠经及其常用穴位 16
(3)足阴明胃经及其常用穴位 18
(4)足太阴脾经及其常用穴位 21
(5)手少阴心经及其常用穴位 24
(6)手太阳小肠经及其常用穴位 25
(7)足太阳膀胱经及其常用穴位 27
(8)足少阴肾经及其常用穴位 31
(9)手厥阴心包经及其常用穴位 32
(10)手少阳三焦经及共常用穴位 34
(11)足少阳胆经及其常用穴位 36
(12)足厥阴肝经及其常用穴位 38
(13)督脉经及其常用穴位 39
(14)任脉经及穴常用穴位 40
(15)经外奇穴及新穴 41
第二节 耳针疗法 46
第三节 头针疗法 50
第四节 赤医针疗法 54
第五节 手针疗法 57
第六节 经络疗法 59
第七节 穴位注射疗法 63
第八节 水针疗法 64
第九节 穴位埋线疗法 66
第十节 穴位刺激结扎疗法和神经干强刺激疗法 67
第十一节 割治疗法 69
第十二节 挑治疗法 72
第十三节 零号疗法 73
第十四节 电针疗法 74
第十五节 电兴奋疗法 75
第三章 常见病的新医疗法 79
第一节 内儿科疾病 79
一、高?热 79
二、急、慢性支气管炎 79
三、支气管哮喘 80
四、大叶性肺炎 81
五、急性胃肠炎 81
六、慢性胃炎、溃疡病 82
七、胃下垂 82
八、膈肌痉挛 83
九、便秘 83
十、蛔虫病与胆道蛔虫症 83
十一、风湿性心脏病 84
十三、克山病 85
十二、风湿性关节炎 85
十四、心绞痛、心律紊乱 86
十六、低血压 87
十七、无脉症 87
十八、再生障碍性贫血 88
十九、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88
二十、过敏性紫癜 88
二十二、尿路感染 89
二十一、急、慢性肾炎 89
十五、高血压 89
二十三、遗精、阳萎、早泄 90
二十四、尿潴留 90
二十五、夜尿症 91
二十六、地方性甲状腺肿 91
二十七、甲状腺机能亢进 92
二十八、糖尿病 92
二十九、头痛 93
三十、神经衰弱 94
三十二、精神病 95
三十一、癔病 95
三十三、脑血管病后遗症 96
三十四、癫痫 97
三十五、小舞蹈病 98
三十六、三叉神经痛 98
三十七、面神经麻痹 99
三十八、急性脊髓炎 100
三十九、坐骨神经痛 100
四十、传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101
四十一、多发性神经炎 102
四十二、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102
四十三、流行性腮腺炎 103
四十四、传染性肝炎 104
四十五、细菌性痢疾 104
四十七、小儿麻痹后遗症 105
四十六、肺结核 105
四十八、大脑发育不全 108
四十九、脑性瘫痪 109
五十、小儿惊厥 110
五十一、小儿消化不良 110
五十二、小儿营养不良 111
五十三、小儿肺炎 111
第二节 外科疾病 112
一、急性阑尾炎 112
二、急性乳腺炎 113
三、痔 113
四、脱肛 114
五、颈淋巴腺结核 114
六、大骨节病 115
七、腰痛 115
八、肩关节周围炎 116
十、腕关节痛 117
九、肘关节痛 117
十一、膝关节痛 118
十二、踝关节痛 118
十三、足根痛 118
十四、落枕 118
十五、前列腺炎 119
十六、毛囊炎、疖、痈 119
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20
十七、腱鞘囊肿 120
十九、胆囊炎 121
二十、外伤性截瘫 121
第三节 妇产科疾病 124
一、痛经 124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 125
三、子宫脱垂 125
四、慢性盆腔炎 126
一、近视 127
第四节 五官科疾病 127
五、妊娠恶阻 127
七、乳汗分泌不足 127
六、胎位不正 127
二、斜视 128
三、视神经萎缩 128
四、牙痛 129
五、急性扁桃体炎 129
六、聋哑病 130
七、耳鸣 130
八、美尼氏综合症 131
九、过敏性鼻炎 131
十、慢性付鼻窦炎 131
第五节 皮肤科疾病 132
一、湿疹 132
二、荨麻疹 132
三、神经性皮炎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