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统编教材 公共科目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嘉林主编;徐理明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

绪论 1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4

思考题 6

第一章 辩证唯物论 7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7

一、什么是物质 7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8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10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2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2

一、意识的起源 12

二、意识的本质 14

三、意识的作用 15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6

思考题 17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 17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7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8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19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0

一、质量互变规律 20

二、对立统一规律 22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25

第三节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9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9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29

思考题 30

第三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31

第一节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31

一、实践、主体、客体 31

二、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31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31

四、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2

五、认识的辩证运动 33

第二节 认识和真理 36

一、真理是客观的 36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37

三、真理和谬误 39

四、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 40

思考题 42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42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改革 42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2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43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改革 47

第二节 阶级、阶级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 49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 49

二、国家和革命 50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人民民主专政 52

第三节 群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53

一、群众、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3

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6

第四节 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建设 60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和意识形态诸形式 60

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2

第五节 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 65

一、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 65

二、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66

三、共产主义人生观 67

思考题 68

第二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69

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69

第一节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9

一、社会主义具有共同的本质和目标 69

二、社会主义具体模式的多样性 71

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新的模式 73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74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导 7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 75

第三节 坚持实践标准,在探索中开拓前进 78

一、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78

二、敢于试验,大胆创新 79

思考题 80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80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80

一、邓小平对初级阶段理论的贡献 80

二、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81

第二节 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 83

一、正确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础 83

二、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84

第三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85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地位和作用 85

二、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86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88

思考题 8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注重发展生产力 89

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89

二、发展生产力是巩固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重要条件 90

三、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根本标准 91

第二节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2

一、解决主要矛盾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2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始终把经济建设置于中心地位 93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5

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 95

二、必须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96

思考题 9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97

第一节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97

一、改革是第一次革命的继续 97

二、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98

三、改革将使中国的面貌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9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取向 100

一、邓小平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10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02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 103

一、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103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04

思考题 105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105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105

一、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征 105

二、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 107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8

一、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 108

二、倡导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08

三、全方位地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109

第三节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 110

一、实行开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 110

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11

三、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12

四、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把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112

思考题 113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13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14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创建新中国的根本指针 114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当代中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115

第二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 117

一、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 117

二、四项基本原则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建设和改革的方向 118

第三节 正确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 120

一、正确理解,全面坚持 120

二、在坚持中发展 120

思考题 122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122

第一节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22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内容 122

二、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 124

第二节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125

一、波浪式发展的建设规律 125

二、抓住时机,加速发展 126

三、以重点带动全局的战略方针 126

第三节 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28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28

二、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28

三、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9

思考题 130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1

第一节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1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13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 133

第二节 坚持“两手抓”,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134

一、“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方针 134

二、越是改革开放,越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135

第三节 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培养“四有”新人 13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137

二、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138

思考题 140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140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40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40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142

第二节 加强党的建设 143

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 143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搞好党的组织建设 143

三、加强党风建设,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14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146

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146

二、紧紧依靠广大农民 146

三、紧紧依靠知识分子 147

思考题 147

第十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147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48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的努力 148

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149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150

一、只有一个中国 150

二、“两种制度”可以并存 150

三、特别行政区享有宪法规定的高度自治权 151

四、“一国两制”以法律为保证,长期不变 151

第三节 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积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5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成果 152

二、湾回归祖国必将实现 153

思考题 154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5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155

第一节 商品与货币 155

一、商品 155

二、价值形式与货币 158

三、价值规律 161

第二节 资本及其运动 161

一、资本与剩余价值 161

二、资本积累及有机构成的提高 163

三、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64

四、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165

第三节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68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68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69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70

思考题 171

第二章 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71

第一节 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 171

一、市场 171

二、市场主体 172

三、市场经济结构 173

四、市场规则 174

第二节 市场机制与价格机制 175

一、市场机制及其作用 175

二、价格机制及其特征 176

第三节 市场类型与竞争 178

一、市场类型的划分 178

二、市场集中度与规模 181

三、市场竞争及其主要手段 181

思考题 183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18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几种主要的企业制度 183

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制度概述 183

二、个人业主制企业制度 184

三、合伙制企业制度 184

四、公司(法人)制企业制度 1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 189

一、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主体 189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19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 191

四、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 1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 193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营管理机制 193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 194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196

四、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变化 198

第四节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200

一、近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 200

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具体任务 201

思考题 20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体系 202

第一节 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203

一、市场体系的基本内容 203

二、市场体系的相互联系 203

第二节 商品市场 204

一、商品市场的含义 204

二、农产品市场 204

三、工业消费品市场 205

四、生产资料市场 206

第三节 生产要素市场 207

一、金融市场 207

二、劳动力市场 211

三、房地产市场 213

第四节 技术和信息市场 215

一、技术、信息市场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 215

二、技术、信息市场的功能 216

三、技术、信息市场的现状及问题 217

第五节 期货市场 218

一、期货市场的内容与特点 218

二、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 218

三、我国期货市场的发育状况 219

思考题 22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221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221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21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的经济职能 223

三、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224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26

一、财政政策 226

二、货币政策 230

三、“相机抉择”,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36

第三节 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237

一、收入分配政策 237

二、产业政策 239

三、区域政策 245

第四节 政府的计划指导 247

一、政府计划的形式与作用 247

二、政府经济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248

三、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中的作用 249

四、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管理、调控体系 251

第五节 政府的经济监督 253

一、政府经济监督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253

二、政府经济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254

三、建立正常的社会监督 255

思考题 256

第四部分 法律 258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258

第一节 法与法律规范 258

一、法的概念 258

二、法律规范 259

第二节 法的实施 262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262

二、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 262

三、法律规范的解释 265

四、法的遵守 266

五、违法、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267

第三节 法律关系 272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272

二、法律关系的主体 273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 276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277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278

思考题 279

第二章 宪法 279

第一节 宪法概述 280

一、宪法的概念 280

二、宪法的实施保障 280

三、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 281

四、现行宪法的修正案 282

五、国家象征 283

第二节 国家基本制度 283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83

二、政权组织形式 285

三、国家结构形式 286

四、选举制度 289

五、经济制度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