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 1
第一章 中国医药学发展简史 1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6
第一节 阴阳学说 6
第二节 五行学说 8
第三章 脏与腑 11
第一节 五脏 11
第二节 六腑 17
第三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8
第四章 气、血、津液、精 21
第一节 气 22
第三节 津液 23
第二节 血 23
第四节 精 24
第五章 经络 24
第一节 经络的主要内容 24
第二节 经络的功能与临床应用 27
第三节 十四经的循行与主治 28
第六章 病因 35
第一节 六淫 36
第二节 七情 39
第三节 饮食劳倦 39
第四节 痰饮 40
第五节 外伤与虫兽伤害 40
第七章 四诊 40
第一节 望诊 41
第二节 闻诊 44
第三节 问诊 45
第四节 切诊 48
第八章 八纲辨证 51
第一节 表里 51
第二节 寒热 52
第三节 虚实 53
第四节 阴阳 53
第九章 脏腑证治 54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证治 55
第二节 肝与胆病证治 57
第三节 脾与胃病证治 59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证治 62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证治 64
第六节 内脏同病证治 66
第十章 气、血、津液证治 68
第一节 气病证治 68
第二节 血病证治 69
第三节 津液病证治 70
第十一章 卫气营血证治 70
第一节 卫分病证治 71
第二节 气分病证治 72
第三节 营分病证治 73
第四节 血分病证治 74
第十二章 六经证治 75
第一节 太阳病证治 75
第二节 少阳病证治 76
第四节 太阴病证治 77
第三节 阴阳病证治 77
第五节 厥阴病证治 78
第六节 少阴病证治 78
第十三章 预防与治则 79
第一节 预防 79
第二节 治则 80
第二篇 中草药 83
第一章 中草药基础知识 83
第一节 中草药的采集与保存 83
第二节 中草药的性能 84
第三节 中草药的炮制与制剂 85
第四节 中草药的用法 88
第一节 解表药与方例 90
第二章 中草药与方例 90
一、辛温解表药与方例 91
方例 麻黄汤 95
二、辛凉解表药与方例 96
方例 银翘散 99
第二节 清热药与方例 99
一、清热泻火药与方例 100
方例 白虎汤 103
二、清热凉血药与方例 103
方例 犀角地黄汤 106
三、清热燥湿药与方例 106
四、清热解毒药与方例 109
方例 五味消毒饮 114
五、退虚热药与方例 114
第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与方例 116
方例 清骨散 116
一、温化寒痰药与方例 117
方例 二陈汤 118
二、清化热痰药与方例 119
方例 清气化痰汤 121
三、止咳平喘药与方例 121
方例 苏子降气汤 125
第四节 芳香化湿药与方例 125
方例 藿香正气散 127
第五节 消食药与方例 128
方例 保和丸 129
第六节 行气药与方例 130
方例 木香槟榔丸 133
一、攻下药与方例 134
第七节 泻下药与方例 134
方例 大承气汤 135
二、润下药与方例 136
方例 五仁丸 136
三、峻下逐水药与方例 137
方例 十枣汤 139
第八节 芳香开窍药与方例 140
方例 苏合香丸 141
第九节 温里药与方例 142
方例 理中汤 145
第十节 平肝息风药与方例 145
一、平肝潜阳药与方例 146
方例 建瓴汤 148
二、息风止痉药与方例 149
方例 天麻钩藤饮 151
第十一节 安神药与方例 152
方例 补心丹 154
第十二节 利水渗湿通淋药与方例 154
方例 159
(一)五苓散 159
(二)八正散 159
(三)茵陈蒿汤 159
第十三节 祛风湿药与方例 159
方例 独活寄生汤 163
第十四节 止血药与方例 163
方例 小蓟饮子 168
第十五节 活血祛瘀药与方例 168
方例 血府逐瘀汤 174
第十六节 止痛药与方例 175
方例 手拈散 178
第十七节 补益药与方例 178
一、补气药与方例 178
方例 四君子汤 182
二、补阳药与方例 182
方例 二仙汤 186
三、补血药与方例 186
方例 四物汤 188
四、补阴药与方例 188
方例 一贯煎 191
第十八节 收涩药与方例 192
方例 金樱芡实丸 196
第十九节 驱虫药 197
第二十节 外用药 199
第三篇 常见病、证的证治与护理 203
第一章 常见证的证治与护理 203
第一节 感冒 203
第二节 喘证 204
第三节 痰饮 207
第四节 头痛 209
第五节 胁痛 212
第六节 腹痛 213
第七节 腰痛 216
第八节 呕吐 218
第九节 咯血 220
第十节 便血 222
第十一节 泄泻 223
第十二节 黄疸 226
第十三节 水肿 228
第十四节 消渴 231
第十五节 中风 233
第十六节 厥证 235
第十七节 痹证 238
第二章 常见病的证治与护理 240
第一节 支气管炎 240
甲、急性支气管炎 240
乙、慢性支气管炎 241
第二节 肺炎 243
第三节 溃疡病 245
第四节 肝硬化 248
第五节 高血压病 251
第六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53
第七节 肾小球肾炎 256
甲、急性肾小球肾炎 256
乙、慢性肾小球肾炎 258
第八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61
第九节 急性乳腺炎 264
第十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66
第十一节 急性阑尾炎 268
第十二节 急性肠梗阻 270
第十三节 溃疡病急性穿孔 272
第十四节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274
第十五节 胆道蛔虫症 276
第十六节 泌尿系结石 278
第十七节 骨折 281
第十八节 月经失调 292
第十九节 痛经 295
第二十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297
第二十一节 小儿肺炎 299
第二十二节 小儿消化不良 301
第二十三节 麻疹 303
第二十四节 传染性肝炎 306
第二十五节 痢疾 308
第二十六节 耳源性眩晕 311
第二十七节 鼻窦炎 313
第二十八节 扁桃体炎 314
第二十九节 原发性青光眼 316
第三十节 复发性口腔溃疡 317
第三十一节 寻常性牛皮癣 319
第三十二节 荨麻疹 320
第四篇 针灸与拔罐疗法 323
第一节 针灸疗法 323
第一节 针灸简介 323
第二节 取穴方法与配穴原则 323
第三节 常用穴位 326
第四节 针刺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45
第五节 针刺意外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347
第六节 常见症证的针刺治疗 349
第七节 针刺抗炎 353
第八节 针刺对应点治疗急性关节扭伤 355
第九节 灸法 356
第十节 穴位注射疗法 356
一、常用刺激点 357
第二章 神经针刺疗法 357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59
第三章 耳针疗法 361
一、耳壳的表面结构与名称 361
二、耳针穴位 362
三、取穴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66
四、常见病证的耳针治疗 367
第四章 腕踝针疗法 368
第五章 穴区带疗法 374
第六章 穴位刺激结扎疗法 381
第七章 挑治疗法 385
第八章 拔罐疗法 386
附一 药名索引 388
附二 方剂索引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