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国民教育篇 9
第一章 文化溯源:清嘉庆五年至宣统三年(1800—1911年) 9
第一节 “俊”“德”字班的文化 9
一、幼子优先——卢俊超 9
二、首位塾师——卢德华 10
第二节 “贤”“万”字班的文化 11
一、土客之争 11
二、启文书室与公尝 14
第二章 文化发展:民国元年至三十八年(1911—1949年) 16
第一节 求学之风兴起 16
第二节 文化新基地——培基小学 17
一、建校 17
二、办学机制 17
三、教与学 19
四、竞争与分化 20
第三节 文化队伍的形成 22
第四节 文化人的政治与职业 23
一、文化人的共性 23
二、文化人的职业 24
第五节 文化人的社会影响 26
第三章 文化权益大调整(1950—1977年) 29
第一节 土地改革 29
一、农民当了文化的主人 29
二、旧文化人受重创 30
三、土地改革过程 30
(一)土改的背景 30
(二)本村土改概况 35
第二节 反右斗争及延伸 42
一、反右斗争的背景 42
二、本村文化人概况 43
第三节 文化浩劫 46
一、“文化大革命”的背景 46
二、本县“文革”概况 49
三、本村“文革”概况 51
第四节 村校教育 52
一、樟联小学的变迁 52
二、教学活动 54
第四章 文化勃兴(1978—2008年) 57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57
第二节 润泽文化的政策、措施 65
第三节 中、高等教育 67
一、中等教育 67
二、高等教育 69
附:本村人才简介 71
一、全日制大学生情况简介 71
二、行政干部、技术人员简介 84
(一)、副处级以上行政干部、副高级技术人员简介 84
(二)、副科级以上行政干部、中级技术人员简介 92
三、建国后的教师名单 113
四、工农商学兵人员简介 114
(一)工人 114
(二)国家干部(公务员) 115
(三)商业人员 116
(四)教学人员 116
(五)医务人员 118
(六)参军 118
(七)村干部简介 119
生态文化篇 122
第一章 人文生态 122
第一节 衣着 122
第二节 饮食 123
第三节 居住 127
第四节 婚姻 128
一、婚俗 128
二、婚育 131
三、人口 134
第五节 通行 136
一、路和桥 136
二、运输 139
三、通讯 142
第二章 自然生态 144
第一节 地理坐标 144
第二节 第二屏障的兴衰 146
集锦篇 151
第一章 怀旧 151
寻根问祖——樟木尾村卢氏族谱序言&光斌 151
村名考证&卢森 153
多彩的民间体育&卢明想 155
诗二首&卢万源 157
崇文重教的号手——卢志亭&卢旦平 158
附:卢志亭建校序文 162
独辟求学蹊径——卢达民&卢旦平 163
诗·联&卢明礼 165
第二章 展新 167
谈文化与学习&卢毅华 167
读书目的与读书心得&卢光斌 191
60多年来,樟木尾村出了107位教师&黎胜华 196
穿越二百年尘埃的光芒——读《村文化史》感言&卢柱政 198
如何提升作文的语言魅力&卢维凡 200
念奴娇·咏村文化史&卢森 206
诗八首&陈咏隆 207
名联&卢明礼 209
博士生的风采——卢思远&编者 210
附录 220
樟木尾村文化之最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