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函授大专试用教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生理教研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233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1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二、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1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1

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机能 1

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机能 1

一、细胞膜的结构 1

二、细胞膜的机能 2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3

一、细胞的兴奋性 3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

三、兴奋的传导和传递 8

第三节 肌细胞的收缩机能 10

一、骨骼肌收缩原理 10

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11

第二章 血液 13

第一节 机体的内环境 13

一、内环境的概念 13

二、体液及各种体液间的比例 13

三、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 13

第二节 血液的机能 14

一、血液的主要机能 14

二、血液的化学成分与理化特性 15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17

一、红细胞 17

二、白细胞 18

三、血小板 18

第四节 机体中的血型与血量 20

一、血量 20

二、血型 21

一、安静状态时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 22

第五节 运动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22

二、运动后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 24

第三章 血液循环 27

第一节 心脏生理 27

一、心脏的一般结构 27

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28

三、心动周期 29

四、心输出量 30

第二节 血管的机能 32

一、各类血管的结构与机能特点 32

二、动脉血压与脉搏 32

三、毛细血管的机能 33

四、静脉的机能 34

一、神经调节 35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5

二、体液调节 39

第四章 呼吸 40

第一节 肺通气 40

一、肺通气的结构基础 40

二、肺的通气功能 41

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45

一、呼吸气体的交换 45

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7

第三节 呼吸的调节 51

一、呼吸中枢 52

二、呼吸中枢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53

三、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53

一、口腔内消化 56

第一节 消化 56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56

二、胃内消化 57

三、小肠内消化 57

四、大肠内消化 59

第二节 吸收 59

一、营养物质吸收的机理 59

二、各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60

第六章 物质和能量代谢 61

第一节 物质代谢 61

一、糖代谢 61

二、旦白质代谢 65

三、脂肪代谢 66

第二节 能量代谢 67

一、能量的来源、转移与利用 67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69

三、基础代谢 70

四、测定能量消耗的方法 71

第七章 体温 73

第一节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73

第二节 产热与散热 74

一、产热 74

二、散热 74

第三节 体温调节 76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77

第一节 肾脏的基本结构特点 77

一、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77

二、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 78

第二节 肾脏的机能 78

一、肾脏的泌尿机能 78

二、肾脏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 81

三、肾脏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 84

第九章 神经系统 85

第一节 神经元、突触的结构和机能 85

一、神经元 85

二、突触 85

第二节 中枢兴奋传导的特征 87

一、反射中枢 87

二、兴奋通过反射中枢的特征 87

三、中枢抑制 88

四、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相互关系 89

五、反射活动的协调 90

二、延脑和脑桥 92

三、中脑 92

一、脊髓 92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机能概述 92

四、小脑 93

五、间脑 93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93

一、感觉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93

二、感觉的传入途径 94

三、大脑皮层的感觉机能 95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96

一、脊髓的运动神经和运动单位 96

二、牵张反射 97

三、姿势反射 98

四、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00

第六节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 101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特点 101

一、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104

二、大脑对植物性机能的调节 104

第七节 脑的高级机能 104

二、条件反射 105

三、人类的语言机能 109

第十章 内分泌 111

第一节 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112

一、甲状腺 112

二、甲状旁腺 112

三、胰岛素 112

四、肾上腺 113

五、性腺 114

六、脑垂体 115

第二节 内分泌腺的相互关系和调节 115

一、内分泌腺的相互关系 115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116

第一节 视觉 117

第十一章 感官 117

一、眼的感光机能 118

二、晶状体与瞳孔的调节作用 119

三、视力与视野 119

四、中央视觉与周围视觉 120

五、视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120

第二节 听觉 122

一、耳的传音机能 123

二、听觉的适应与疲劳 123

三、听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124

第三节 位觉 125

一、前庭器官的感觉机能 125

二、提高位觉机能的训练方法 126

一、肌梭与腱梭的感觉机能 127

三、体育运动对位觉的机能影响 127

第四节 本体感觉 127

二、本体感受器的调节与运动训练 128

第五节 皮肤感觉 131

一、触觉和压觉 131

二、温觉 131

三、痛觉 131

第六节 内脏感觉 132

第十二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133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133

第二节 形成运动技能的阶段 136

一、泛化阶段 136

二、分化阶段 136

三、巩固阶段 136

一、直感性教学 137

第三节 影响运动技能发展的因素 137

二、想练结合 138

三、减少或增大难度 138

四、帮助与保护 138

五、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良好作用 138

第十三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40

第一节 力量素质 140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140

二、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基础 141

三、几种力量训练的方法 142

四、发展力量的几个原则 142

第二节 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 143

一、耐力的分类 143

二、各种跑的能量供应特点 143

三、最大摄氧量是有氧耐力的指标 144

四、最大摄氧量(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146

五、无氧耐力与其生理指标 148

六、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 148

第三节 速度素质 151

一、决定速度快慢的生理基础 151

二、提高短跑速度的训练方法 153

第四节 灵敏和柔韧素质 153

一、灵敏素质 153

二、柔韧素质 154

第十四章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的规律 156

第一节 赛前状态 156

第二节 进入工作状态 157

第三节 稳定状态 158

一、发生疲劳的原因 159

第四节 疲劳 159

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措施 160

第五节 恢复过程 160

第十五章 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162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训练主要原则的生理学基础 162

一、全面身体发展 162

二、循序渐进 165

三、区别对待 166

第二节 运动量的生理学评价 166

一、影响生理负荷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167

二、体育教学与训练的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分析 168

第三节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生理作用 169

一、准备活动 169

二、整理活动 170

第四节 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172

一、安静状态时运动效果的生理学指标 173

二、不同训练程度的人体对定量负荷的反应 178

三、最大运动负荷时训练程度的标志 180

四、影响运动效果的因素 182

第十六章 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185

一、年令阶段的划分 185

二、青春发育期 185

三、第二性征 186

第一节 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一般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186

一、骨骼与关节的特点 186

二、肌肉的特点 187

三、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188

四、呼吸系统的特点 190

五、神经系统的特点 190

二、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192

第二节 女子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192

一、女子生理阶段的划分 192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 195

第三节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年令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195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196

二、各项素质发展的年令特征 199

第十七章 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 206

第一节 运动练习的分类 206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生理特点 208

第三节 体操运动的生理特点 217

第四节 球类运动的生理特点 220

第五节 游泳运动的生理特点 225

第六节 武术运动的生理特点 227

第七节 举重运动的生理特点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