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2
大事记 6
第一章 地理资源 23
第一节 地形地貌 23
第二节 气候水文 24
第三节 土地 32
第四节 物产资源 34
第二章 建制沿革与行政区划 38
第一节 元明清时期 3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3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40
第三章 民族 风情 44
第一节 民族概况 44
第二节 民族语言 45
第三节 民居 饮食 服饰 48
第四节 节日 54
第五节 婚姻 57
第六节 丧葬 58
第四章 村寨 62
第一节 大同片区 62
第二节 稳江片区 77
第三节 秀洞片区 86
第五章 政权 政党 群众组织 90
第一节 民国以前的基层政权 90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91
第三节 各时期的乡、公社人民政权 9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大同乡地方组织 115
第五节 群众组织 128
第六章 人口 131
第一节 人口变化及分布 131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32
第三节 人口节制 138
第七章 民政 扶贫 144
第一节 民政救济 144
第二节 婚姻登记 149
第三节 扶贫 151
第四节 劳动力转移 153
第五节 乡镇企业 155
第八章 税务 信贷 商业 156
第一节 税务 156
第二节 信贷 160
第三节 商业 161
第九章 农业 165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165
第二节 农业生产管理形式和分配制度 169
第三节 土壤 肥料 175
第四节 农作物栽培及产量 178
第五节 养殖 兽医 186
第六节 农业机具 194
第七节 农业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 196
第十章 林业 199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99
第二节 山林权属及调处 205
第三节 营林生产 210
第四节 乡村林场 215
第五节 森林保护 219
第六节 森林资源利用 227
第十一章 水利 水电 234
第一节 水资源及管理 234
第二节 农田水利 235
第三节 人畜饮水 防汛抗旱 239
第四节 电力 243
第十二章 交通 249
第一节 古驿道 249
第二节 乡村便道 249
第三节 公路 251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253
第五节 交通工具 257
第六节 运输 258
第十三章 教育 260
第一节 私塾 学前教育 26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263
第三节 初中教育 276
第四节 扫盲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82
第五节 教师 287
第六节 教育管理 292
第七节 民族文化教育 302
第八节 远程教育 303
第十四章 卫生 309
第一节 公共卫生 309
第二节 妇幼保健 313
第三节 卫生防疫 318
第四节 医疗机构 325
第五节 医疗 329
第六节 合作医疗 332
第十五章 文化 体育 古迹 334
第一节 文化活动 334
第二节 体育活动 337
第三节 文物古迹 340
第十六章 治安 消防 364
第一节 治安组织 364
第二节 治安管理 366
第三节 刑事案件侦破 373
第四节 综合治理 普法 375
第五节 纠纷调解 378
第六节 消防 381
第十七章 军事 385
第一节 军事机构 385
第二节 驻军 386
第三节 战事 匪患 387
第三节 兵役 389
第四节 民兵 392
第十八章 人物 394
一、人物传 394
二、人物录 400
三、人物表 405
四、先进模范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