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反思西方马克思主义诗学在中国的历史效果 1
一 时间性与异质性 2
二 作为事件的效果历史 5
三 安德森的“西马” 9
四 旧事重提 14
五 本书结构 19
第一章 尚未抵岸的漂流瓶 21
一 反犹主义偏见与人格心理学 23
二 在美国问题与德国理论之间 31
三 先在的弗洛伊德 36
四 批判及其语境:他山之石 45
五 漂流瓶的当下性 55
第二章 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批判 59
一 现代性批判,抑或后现代主义 60
二 启蒙现代性问题 64
三 否定的艺术 72
四 反思现象学批判及其意蕴 95
五 理论命题:语境性与本土化 104
第三章 现代性的碎片,抑或后现代经验 113
一 历史的天使 114
二 现代性碎片 117
三 经验贫乏时代的经验 121
四 恋爱中的本雅明 125
第四章 人文主义,或者科学主义 140
一 技术理性批判 141
二 文化与审美 147
三 结构主义与理论的反人道主义 166
四 意识形态批评 172
第五章 三个:20世纪80年代的出场式 186
一 本雅明:借道出场 186
二 阿多诺:沉默及其意味 194
三 马尔库塞:诗意的建构 201
四 在场与出场 208
第六章 媒介化与公共艺术 212
一 本雅明工业与媒介再生产 212
二 公共艺术与人的生活方式 216
三 人的大众文化形象 226
第七章 知识生产与审美批判 235
一 美学知识生产 235
二 实用主义与本质主义 247
三 理论之后 252
第八章 信息时代:身份、经典与文化社会学 258
一 信息时代的身份认同 259
二 及物的文化研究与文化社会学 268
三 经典化问题 282
第九章 批判诗学的理论遗产 299
一 批判理论的非社会化? 300
二 非社会化批判与文化工业逻辑 307
三 文化工业理论再反思 315
后记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