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题词 1
序言 1
第一章 要览 3
第一节 概述 3
第二节 建置沿革 9
第二章 史海钩沉 15
第一节 遗址 15
长岭峎遗址 15
姜公岭遗址 17
东山坳遗址 19
岭嘴头遗址 20
屋背岭遗址 21
陶坑里窑址 22
龙颈坑窑址 23
南越国长乐台遗址 24
却金亭遗址 26
鸡笼寨地下洞道 27
古塔遗址 28
长乐古城池 29
古代的金山书院 32
第二节 建筑 34
长乐学宫 34
武状元李威光故居 36
詹学海故居 38
赖鹏翀故居 40
秋官第 42
上新屋——三将军故居 44
新民楼 46
城隍庙 48
天后宫 50
关帝庙 52
天池寺 53
福寿庵 54
老君祠 55
部分姓氏宗祠 57
李桂和故居 65
桂和街 66
韶光楼 68
中山纪念亭 69
新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70
狮雄山塔 71
董源桥 73
第三节 墓葬 74
屋背岭土坑墓 74
莲塘土坑墓 76
狮雄山土坑墓 77
李威光墓 78
赖鹏翀墓 79
陈模墓 81
第四节 其他文物 82
越王台故址标志碑 82
凤凰台石刻 84
榕厦碑刻 85
五言诗碑刻 87
出土文物 88
传世文物 91
第三章 革命烽火 99
第一节 华城风暴 99
周恩来率东征军到华城 99
东征军政治部旧址 102
革命活动据点五华中学 104
五华县立一中的学运斗争 105
烽火中的正定学校 115
革命活动据点正定学校 120
革命活动据点狮雄山塔 121
在德义学校筹组抗日武装 122
高沙坑小学的中共地下小组 126
华城国民党军警起义与五华县城和平解放 129
第二节 新桥烈焰 130
十年风暴中的战斗堡垒——回忆中共新桥支部 130
新桥抗日醒狮队 142
第四章 华城新姿 145
第一节 农业、林业、水电 145
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145
绿化造林 展现新姿 147
水利水电事业日新月异 149
第二节 圩镇建设、交通、邮电、开发区 152
华城圩镇建设旧貌换新颜 152
新桥圩镇巨变 155
今日华城多坦途 157
华城铁路高架桥 159
邮政电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 160
开发区让古镇华城换新颜 163
第三节 卫生、矿业、乡镇企业 166
迅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 166
地下矿藏得到开发 172
白石嶂钼矿 174
乡镇企业概况 176
第五章 文化艺术 179
第一节 群众文化 179
省一级文化站——华城镇文化站 179
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丰富多彩 182
村级文化室蓬勃发展 183
老人康乐会让人乐无穷 184
历史悠久的新桥竹马舞 187
维西村的“农家书屋” 189
第二节 古诗联 191
古诗 191
楹联 202
第六章 教育事业 211
第一节 桃李芬芳 211
全镇教育概况 211
名不虚传的“秀才村” 215
第二节 学校简介 217
历史悠久的五华中学 217
培养技术人才的华城职业技术学校 220
百年芳华的华西中学 221
迅速崛起的美丽校园——华东中学 225
不断成长的兴林中学 229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新新中学 231
成绩优异的华城镇中心小学 233
西湖文武学校 235
第七章 民俗风情 239
第一节 民俗 239
华城三月三 239
塔冈山歌醮 241
城隍庙会 243
第二节 民间故事 245
武状元李威光的传说 245
狮雄山造塔的传说 251
却金亭敬廉颂德 253
两个文人风趣谑联 255
张谷山与王沂民斗联 257
第三节 地方掌故 258
五华山与长乐台 258
长乐城的不解之谜 260
称土选城址 263
“盲”有长乐县,先有白坟前 264
河亨有块状元匾 265
第四节 地方特产 267
新桥腐竹 267
满堂村的绞股蓝 269
荷树沥芋荷 270
第八章 人物 275
第一节 人物传略 275
颜容端 275
钟道 275
詹学海 275
李威光 276
赖鹏翀 277
卓新民 278
吉竹楼 280
钟韶光 280
李桂和 281
钟兴 282
张际斯 283
张斯任 284
张宗良 284
张嘉谋 285
曾天节 286
郭汉邦 286
陈宜广 287
第二节 人物列表 289
一、历史人物 289
二、当代人物 292
三、任本县有关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人 295
第三节 人物风采 297
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钟维元 297
精熟诗联的吉逢孙 301
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郭金先 303
抗日英烈陈宜广 310
附录 319
华城镇历任党政领导名录 319
广东五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历任主任名录 321
华城籍县内现任正科以上领导名录 322
后记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