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证据评判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惊天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310935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法官评判为视角,全面分析和探讨了证据法学的基本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证据领域的系统思考,自成体系,有较多创新观点,可读性很强。概括地说,有五方面的亮点:一、方法论的继承和创新。二、证据法学基本概念和范畴的梳理。三、证据法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系统化思考。四、哲学基本问题的突破性探索。五、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分析和把握。

第一章 证据评判概说 1

第一节 证据评判的含义 1

一、证据评价、证据裁判与证据评判 2

二、证据评判是对证据审查、评价和判断的行为 2

三、证据评判是根据证据认定事实的过程 3

四、证据评判是从证据到事实的桥梁 3

第二节 证据评判的主体 5

一、评判主体的伦理与道德建设 5

二、评判主体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6

三、评判主体的独立与中立 7

四、精英司法的理想与现实 9

第三节 证据评判的客体 10

一、证据概念之学说 10

二、证据与证据信息 13

三、证据与定案证据 16

四、证据的客观属性与主观属性 20

第四节 证据评判的内容 21

一、证明能力 21

二、证明力 22

第二章 证据评判的理论基础 25

第一节 诉讼认识论 26

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确定性和辩证性 26

二、诉讼认识的相对性、主观性和有限性 30

三、诉讼认识论对证据评判的若干启示 39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理论 40

一、正当法律程序的起源及其发展 41

二、正当程序内容的发展与变化 47

三、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 51

四、正当程序的正当化表现 53

五、证据评判的基本程序要求 55

第三节 利益衡量理论 55

一、利益衡量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 56

二、利益衡量理论要点 62

三、证据评判的若干利益衡量方法 63

第三章 证据评判的基本原则 67

第一节 客观公正原则 68

一、客观公正原则的内涵 68

二、客观公正原则的实践问题 71

三、客观公正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74

第二节 情理推断原则 75

一、情理判断原则的内涵 75

二、情理判断原则的实践问题 78

三、情理判断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79

第三节 综合评判原则 81

一、综合评判原则的内涵 81

二、综合评判原则的实践问题 82

三、综合评判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84

第四节 理由公开原则 85

一、理由公开原则的内涵 85

二、理由公开原则的实践问题 89

三、理由公开原则在证据评判中的体现 90

第四章 证据评判的基本结构 92

第一节 证据评判的基石 92

一、证据裁判制度的历史发展 92

二、证据裁判制度的内涵概述 96

三、证据裁判制度在我国之状况 100

第二节 证据评判的方式 101

一、法定证据制度 102

二、自由心证制度 109

三、证据评判方式在我国之状况 116

第三节 证据评判的基本方法 118

一、经验法则与司法认知 119

二、逻辑规则与司法推理 124

三、利益衡量与司法推定 129

第四节 证据评判的证明标准 133

一、证明、诉讼证明与审判证明 133

二、证明标准与证据评判的证明标准 142

三、审判证明标准之选择 147

第五节 证据评判的应然目标 153

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论 153

二、传统证据法学中的客观真实理论 155

三、客观真实理论面临的挑战 157

四、客观真实与证据评判的应然目标 159

第六节 证据评判的实然结果 160

一、裁判事实的客观性与绝对性 162

二、裁判事实的主观性与相对性 162

三、对裁判事实的实践检验有限性 164

四、裁判事实的正当性 165

第五章 证据评判的工作机理 166

第一节 从客观事实到主观事实 167

一、事实概说 167

二、客观范畴的事实 172

三、主观范畴的事实 174

四、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之间的联系 179

第二节 从证据、可识素因到信息 180

一、证据与可识素因 180

二、可识素因的理解和辨析 185

三、可识素因与证据信息 189

第三节 从信息到符号 190

一、信息概念 190

二、信息的特征 195

三、人与信息 202

四、信息与符号 205

第四节 从符号、命题到裁判事实 210

一、从符号到命题 210

二、命题的概念及解析 211

三、证据、事实与命题的关系 214

四、命题与裁判事实 216

第六章 证据评判理论视野下的实务建议 221

第一节 理念与思维 221

一、加强证据评判要以审判程序为中心的观念 221

二、正确理解证据裁判制度的作用和局限 223

三、理性对待法官心证的自由与限制 225

四、经验、逻辑和价值的综合与交叉 227

五、侦控思维、辩护思维与法官证据评判 228

六、排除法官对证据先入为主的“恐惧” 230

七、清楚认识神证、人证和物证的历史规律 231

八、充分利用客观性证据和主观性证据的特点 232

九、逐步完善证据规则体系 235

十、注重间接证据的综合运用 236

十一、无罪推定和疑罪处理 239

第二节 实务与方法 240

一、单一证据评判要点 240

二、综合证据评判要点 244

三、物证的评判要点 246

四、人证的评判要点 247

五、对单个案件的若干评判要点 249

六、正确对待证据评判实践中的潜规则 252

七、“幽灵抗辩”和“证明责任”的转移 253

八、正确理解证明标准的分层和统一 254

结论 257

参考文献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