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潮涌坝上 1
一、从教会到私立 4
二、战争来了 11
三、迁川路上 14
四、游子春衫 20
五、五大校长 25
六、联合办学 39
第二章 天堂的歌哭 46
一、残缺的天空 48
二、安土敦仁 58
三、躲警报 64
四、锻炼体魄 66
五、金声玉振 73
第三章 我们年轻时,一个五月晨 79
一、探秘“紫禁宫” 79
二、有情人或成眷属 82
三、蔡文娜:姨太太与新女性 88
四、熊佛西与朱君允、叶子 91
第四章 血在沸,心在烧 102
一、五大学战时服务团 103
二、教育抗战 106
三、成都的“一二·九”运动 112
四、文幼章与民主之家 119
五、青年从军运动 125
六、特殊学生 134
七、大潮有回澜 140
第五章 燕大新闻:亚洲第一大系 145
一、地方传媒与舆情 145
二、燕大新闻系与大公报 149
三、成都办学 153
四、未来的新闻栋材 157
第六章 东海西海 心同理同 166
一、倾斜的十字架 166
二、外籍教职员 170
三、罗忠恕与东西文化学社 179
四、国际学术论坛 187
第七章 洋学堂的中国学 193
一、织进西洋壁毯的神州山水 193
二、齐鲁国学研究所 197
1.顾颉刚接掌齐鲁国学所 197
2.赖家园子 199
3.瑜亮之憾 205
4.代理主任钱穆 208
5.曲终人散 余音不绝 211
三、燕京大学“四大名旦” 217
1.萧公权:夫子、才子、君子 218
2.李方桂:语学宗师 昆筵笛客 224
3.陈寅恪:四海无人对夕阳 229
4.吴宓:道高犹许后生闻 238
四、金大的图书馆学与诗学 245
1.版本目录学家李小缘 245
2.沈祖棻:当代李清照 250
第八章 人类学社会学的华西时代 254
一、华西人类学派 255
1.李安宅与华西边疆研究所 256
2.林耀华与《凉山夷家》 274
3.郑德坤与华大博物馆 278
二、动荡社会的社会学 282
1.不能报效社会,是教育的失败 283
2.夏家寺农村研究服务站 290
3.田家半月报 293
第九章 农业大国的金字招牌 297
一、中国最好的农学院 297
二、我们在割麦子 302
三、农学院院长章之汶 304
四、卜凯及其农经学派 308
1.卜凯与赛珍珠 309
2.卜凯的弟子们 317
3.遗响与责问 322
五、中国高校第一园艺学系 323
1.系主任胡昌炽与橘翁章文才 323
2.风致的学问 328
第十章 战时中国的医学圣殿 333
一、东有齐鲁 西有华西 333
二、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337
1.侯宝璋:病理学家的诗情画意 342
2.神经病学先驱程玉麐 345
3.林则: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 347
第十一章 象牙罐,紫檀盖,里面坐了棵小白菜 353
一、有一门学问叫家政学 354
二、情殉山川草木 357
1.刘恩兰:地理学家 大地娇女 358
2.胡秀英:会走路的植物百科全书 361
三、We are from Ginling 364
1.张琼英:活在基督的世界里 366
2.吕锦瑷:研制摄影感光材料的先行者 369
3.徐芝秀:奥中友谊的使者 371
4.郑小瑛: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 373
第十二章 永远的华西坝 375
一、庆祝胜利 375
二、走的走 留的留 379
三、天地玄黄 388
四、别了,司徒雷登 397
五、思想改造与院系调整 403
六、蚌病成珠 409
1.卜凯农经学派的覆灭 409
2.新闻的易碎性 411
3.华西边研所的“轮回” 419
4.林则留下的办公桌 426
5.芮氏父子的中国梦 427
七、坝上丰碑 429
后记 436
主要参考文献 438
口述史主要受访者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