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雷达的基本概念 1
1.1雷达的主要功能 1
1.2脉冲雷达系统介绍 1
7.1定义 17 2
1.3距离方程推导 4
噪声 8
检测 10
假设 11
1.4距离方程损耗 12
系统噪声温度 13
1.5电扫雷达距离方程的能量形式 14
能量方程的单位 17
1.6距离方程的使用 18
1.7小结 22
第二章现代雷达发展趋势 27
2.1发展历史 27
2.2现代雷达要求 29
增加复盖距离 29
提高分辨力 31
缩短反应时间 32
第三章电扫雷达系统的特点 34
3.1定义 34
3.2电扫技术 34
相位 35
实时 37
电子馈电开关转换 40
频率 40
一维 44
3.3实现方法 44
二维 47
波束分裂技术 53
1.强制馈电——相位单脉冲 54
2.强制馈电——幅度单脉冲 54
3.空间馈电——幅度单脉冲 59
4.混合接头移相矩阵——幅度单脉冲 59
5.混合接头移相矩阵——相位单脉冲 60
照射加权 63
3.4电扫雷达系统的优点 64
3.5电扫雷达系统的缺点 66
3.6电扫雷达系统实例 67
附录A 88
相扫阵列的建立时间 88
附录B 89
频扫阵列的建立时间 89
第四章检测理论 95
4.1统计判决过程 95
4.2似然比 96
4.3目标模型和应用 99
目标模型 100
固定幅度 100
斯怀林Ⅰ——瑞利 102
斯怀林Ⅱ——瑞利 104
对数正态 106
斯怀林Ⅳ——一个主散射体+瑞利 106
斯怀林Ⅲ——一个主散射体+瑞利 106
威布尔 107
固定幅度 109
应用 109
斯怀林Ⅲ,Ⅳ——个主散射体+瑞利 110
斯怀林Ⅰ,Ⅲ—固定(脉冲至脉冲) 110
斯怀林Ⅱ,Ⅳ—非相干起伏(脉冲至脉冲) 110
斯怀林Ⅰ,Ⅱ—瑞利 110
威布尔和对数正态 111
4.4目标模型比较 111
单次照射 111
多次照射积累 118
累积发现概率 127
第五章匹配滤波器理论和波形 137
5.1匹配滤波器理论 137
5.2滤波器失配损失 142
5.3用于电扫雷达的波形种类 144
第六章动目标显示考虑 151
6.1定义 151
6.2动目标显示设计公式 152
天线运动限制 157
不稳定性限制 158
杂波面积 159
杂波体积 160
6.3动目标显示在电扫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162
6.4动目标显示设计实例 165
第七章正弦空间座标(阵列座标) 172
7.2阵列空间座标概要 173
7.3单元间距和栅瓣位置 178
7.4单元间相移差 184
7.5波束宽度 186
7.6倾角 188
角度复盖均衡 188
最大阵列增益 192
波束宽度管理 192
最大复盖 192
7.7阵列设计 193
单元面积 193
单元数目 194
7.8搜索图形 196
实例 197
7.9正弦空间座标在电扫雷达设计中的应用 197
附录C 205
阵列空间座标变换 205
第八章电扫雷达跟踪考虑 213
8.1电扫雷达跟踪特性 213
8.2电扫雷达跟踪回路滤波器 215
Ⅱ型—速度预测 216
Ⅲ型—加速度预测 217
卡尔曼 218
8.3Ⅱ型和Ⅲ型数字滤波器设计方程 219
设计公式 220
递归跟踪方程 221
实例 222
8.4跟踪回路设计方程的应用 222
第九章精度和分辨力 229
9.1定义 230
精度 230
精密度 230
分辨力 230
9.2电扫雷达误差源 231
角度 231
距离 236
速度 240
幅度 244
相位 244
角度 245
9.3分辨力 245
距离 246
多卜勒速度 246
第十章参数管理 254
10.1定义 254
10.2波束宽度 254
10.3时间 257
搜索 257
跟踪 257
10.4能量 258
搜索 258
跟踪 259
动目标显示 259
10.5波形 260
波束扫描 260
10.6功率 262
10.7时间和功率预算 262
10.8工作比 262
10.9频率 263
第十一章电扫雷达系统参数 265
11.1运行细节 265
11.2时间和功率预算 268
11.3功能方框图 272
11.4误差和损耗预算 279
11.5参数表 279
第十二章系统设计方法学 285
12.1方法学 285
12.4性能分析 289
12.2将威胁模型/性能要求变换成雷达参数 289
12.3实时顺序细节 289
搜索方式 291
跟踪方式 291
制导方式 292
动目标显示—所有方式 292
参数管理—所有方式 293
12.5电扫雷达系统设计选择 293
复盖空域 293
天线阵 295
波束产生 296
功率源 296
电扫技术 296
波束分裂技术 297
功率馈电网络 297
参数管理 298
照射加权 298
12.6计算图表和表格 299
12.7反复折衷选择 299
第十三章电扫雷达系统总联、试验和鉴定 301
13.1工程计划/进度表 302
13.2大事记 304
13.3硬件/软件联试计划 307
13.4软件“构件”计划 309
13.5性能验证和鉴定 310
第十四章事例研究—空防电扫雷达系统的设计 312
14.1威胁模型/性能要求 312
实时工作细节 313
14.2搜索 314
探测距离—飞机 314
探测距离—导弹 314
分辨力 314
虚警概率 314
搜索波束形状 315
发现概率 322
飞机—斯怀林Ⅰ 322
导弹—斯怀林Ⅱ 325
能量要求 327
14.3跟踪 331
波形 331
精度—角度 332
角度误差(表14—2) 337
精度—距离 338
距离误差(表14—3) 341
14.4动目标显示 341
14.5参数管理 346
1.时间 346
1)搜索 346
2)跟踪 346
2.能量 347
1)搜索 347
2)跟踪 348
3)动目标显示 348
4)波束扫描 348
2)跟踪 350
1)搜索 350
3.波形 350
3)动目标显示 351
4.功率 351
1)搜索 351
2)跟踪 351
5.时间和功率预算 351
6.工作比 352
1)搜索 352
2)跟踪 352
3)短期工作比 352
14.6空防电扫雷达系统功能方框图 353
参数管理图表(表14—1) 355
14.7空防电扫雷达系统参数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