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地籍管理(下) 751
第四章 土地登记 751
第一节 土地登记概念和种类 751
一、土地登记的概念 751
二、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 752
三、土地登记的种类 754
四、土地登记的准备工作 755
第二节 土地登记对象 757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 757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 759
三、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760
四、共有土地使用权 761
五、他项权利 762
第三节 土地登记内容 764
一、土地产权来源 764
二、土地产权界址 768
三、土地产权面积 769
四、土地用途(地类) 769
五、土地等级和价格 770
第四节 初始土地登记 770
一、宗地 770
二、地籍编号 775
三、初始土地登记程序 779
四、土地登记主要文件及填写方法 784
第五节 变更土地登记 789
一、变更土地登记的概念与特点 789
二、变更土地登记的类型 790
三、变更土地登记的程序 792
四、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出租、抵押登记方法 800
第五章 土地统计 821
第一节 土地统计的基本原理 821
一、统计与土地统计 821
二、土地统计概念 822
三、土地统计的对象、内容与任务 824
四、土地统计的法律依据 826
第二节 土地统计设计 827
一、土地统计设计的涵义 827
二、土地统计设计的原则 828
三、土地统计指标设计原则 828
四、土地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 829
第三节 土地统计调查 831
一、土地统计调查的意义 831
二、土地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831
三、土地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833
第四节 土地统计整理 834
一、土地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步骤 834
二、土地统计分组的原则 835
三、土地统计资料整理的组织形式 835
第五节 土地统计分析 836
一、土地统计分析的概述 837
二、综合指标分析法 840
三、平衡分析法 844
四、图示法 847
五、对比分析法 848
第六节 现行土地统计制度 848
一、土地统计管理体制 848
二、基层土地统计和国家土地统计 849
三、初始土地统计与年度土地统计 851
四、土地统计的表、帐、簿、年报 852
五、现行的土地统计报表制度 859
第六章 地籍档案管理 883
第一节 地籍档案管理概述 883
一、地籍档案定义 883
二、地籍档案的特点 885
三、地籍档案的作用 887
四、地籍档案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889
五、地籍档案管理体制 890
第二节 地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891
一、地籍档案的收集 891
二、地籍档案的整理 893
第三节 地籍档案的鉴定和统计 903
一、地籍档案的鉴定 903
二、地籍档案的统计 907
第四节 地籍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908
一、地籍档案保管的任务和内容 908
二、编制地籍档案检索工具 909
三、地籍档案提供利用方式 911
四、地籍档案的编研工作 911
第四篇 土地资源管理 915
第一章 土地类型 915
第一节 土地类型概述 915
一、土地的概念 915
二、土地的性质 915
三、土地类型的概念 917
四、土地分级 918
五、土地分类 924
第二节 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933
一、土地类型结构 934
二、土地类型的演替 938
三、土地类型结构与演替研究的意义 944
第三节 土地类型调查 953
一、土地类型调查概述 953
二、土地类型的野外调查方法 959
三、土地类型的识别与划分 964
四、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方法 968
五、遥感影像在土地类型调查中的应用 975
第四节 土地类型制图 985
一、土地类型制图概述 985
二、土地类型系列制图 998
第二章 土地评价 1004
第一节 土地评价概述 1004
一、土地评价的类别 1004
二、土地评价的原则 1008
三、土地评价所用的资料 1012
第二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1024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 1024
二、我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1051
三、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讨论 1064
第三节 土地经济评价 1066
一、土地经济评价概述 1066
二、农用地的等级评定 1074
三、农用地估价 1081
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1085
五、城镇土地基准地价评估 1090
六、土地经济评价的讨论 1097
第三章 耕地保护 1100
第一节 耕地保护问题 1100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1101
二、我国耕地的危机 1104
第二节 耕地保护的机制 1109
一、耕地保护机制概述 1109
二、耕地保护的法制建设 1113
三、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 1117
第三节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1127
一、耕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其因素 1127
二、耕地动态平衡的可能性分析 1131
三、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途径 1132
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举例分析 1134
第四节 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 1143
一、城镇发展必须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1143
二、当前城镇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 1145
三、实现耕地保护和城镇发展相统一的途径 1146
第四章 土地适当规模化经营 1149
第一节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户家庭承包责任制 1149
一、科学认识农业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1149
二、土地规模经营的内在机理 1153
三、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户家庭承包制的辩证统一 1157
第二节 土地规模经营的产生与发展 1159
一、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轨迹 1159
二、土地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1163
三、土地规模经营的性质与特点 1171
第三节 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态势及政策选择 1177
一、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态势 1177
二、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 1179
三、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的政策选择 1183
第四节 农村地产效率和集约化规模经营 1191
第五章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1199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概述 1199
一、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 1199
二、城乡规划 1208
三、土地复垦 1218
四、土地整理 1223
五、土地信息系统 1227
第二节 国家建设用地管理 1230
一、国家建设用地的审批 1233
二、集体土地征用管理 1238
三、国家建设临时用地及其它用地管理 1263
第三节 乡(镇)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1265
一、基本农田保护 1266
二、农业建设用地计划管理 1275
三、乡(镇)村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 1279
第四节 城乡居民建宅用地管理 1291
一、城镇个人建宅用地管理 1293
二、农村居民建宅用地管理 1296
三、农村宅基地宜实行有偿使用 1300
第五节 外商投资企业建设用地管理 1309
一、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用地的方式 1312
二、外商投资企业建设用地办理程序 1315
三、搞好部门协调,参与企业设立 1316
四、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土地应注意事项 1320
五、临时用地和预约用地 1322
六、外商成片土地开发管理 1322
第五篇 土地经济管理(上) 1333
第一章 土地经济管理概述 1333
第一节 我国土地经济学基本理论 1333
一、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土地问题 1333
二、土地的内涵 1334
三、土地的自然与经济特征 1336
四、建立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的必要性 1339
五、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40
六、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341
七、我国土地经济体制的基本目标模式 1342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土地经济学理论 1343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土地所有制的理论 1344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地租的理论 1347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土地商品化的理论 1354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关系的理论 1358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建立 1362
一、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经济学的基础 1362
二、旧中国的土地所有制 1364
三、中国的土地改革 1367
四、我国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建立 1370
五、我国在土地公有制方面的经验教训和所有制形式的发展趋势 137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土地的商品经济属性 1377
一、研究社会主义土地商品经济属性的意义 1377
二、我国关于土地商品经济属性的讨论 1379
三、社会主义土地的商品化 1383
四、社会主义土地资本的商品属性 1385
第五节 地产市场管理 1391
一、土地隐形市场及其清理整顿 1393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行为管理 1397
三、我国地产市场的结构及其特征 1411
四、地产市场管理和价格调控 141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地租管理 141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绝对地租 1418
一、我国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理论讨论现状 1418
二、社会主义存在绝对地租的理论依据 1419
三、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来源 1421
四、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实现形式 14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1426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1426
二、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来源及形式 1429
三、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的分配 14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城市地租 1440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问题 1440
二、必须重视对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研究 1451
三、城市地租的特性 1459
四、社会主义城市绝对地租 1465
五、社会主义城市级差地租 1476
六、社会主义城市垄断地租 1488
七、地租、地价、地产市场 1494
八、研究社会主义城市地租的意义 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