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1
第一章 儒学、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 20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论域 20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意义转化 28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特征——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 35
第四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识形态 37
第二章 儒学与外来文化 44
第一节 儒学与佛教 44
第二节 儒学与基督教 51
第三节 儒学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60
第四节 中外文化会通的前提条件和内在机制 69
第三章 哲理上的异同 78
第一节 相通相容的内在依据 78
第二节 儒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83
第三节 辩证法——儒家哲学的逻辑 94
第四节 人生与境界——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 100
第四章 学脉的渊承 120
第一节 东学西渐中的欧洲思想界 121
第二节 德国古典哲学、儒学和黑格尔 129
第三节 马克思的箴言 142
第四节 中西文化会通的新篇章 146
第五章 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 163
第一节 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 163
第二节 东西文化之争与“三足鼎立”之势 171
第三节 儒学情结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观 177
第四节 走向中国化 183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功范例 195
第一节 本质特征——实践性与阶级性 196
第二节 方法——一般和个别 201
第三节 “意识形态—文化”批判理论 205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与儒学 211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儒学思潮 227
第一节 “复兴儒学”与“道统意识” 229
第二节 儒学思潮与文化围剿 234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论战中的现代新儒家 238
第四节 40年代现代新儒家群体的崛起及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 244
第八章 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论争 252
第一节 解放后对孔子和儒学的评价 252
第二节 “文革”批孔狂飙的思想起因 259
第三节 80年代的“文化热”——反思传统 267
第四节 90年代的“国学热”——话语转换 275
第九章 批判继承综合创新 28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 281
第二节 20世纪的中国主流文化 285
第三节 新文化前瞻 291
第十章 补论:“两极相联”——中西会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01
第一节 中西哲学与中学西传 301
第二节 西欧近代哲学的中国元素 314
第三节 黑格尔、马克思与中国 332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72
参考文献 386
跋&陈卫平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