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毫针 1
第一节 毫针概述 1
第二节 现代毫针 4
(一)毫针的结构 4
(二)毫针的规格 4
(三)毫针的保藏 5
第三节 针刺练习 6
(一)纸垫练针法 6
(二)棉团练针法 7
(三)本块练针法 7
第二章 针前准备 9
第一节 选针 9
第二节 检针 10
(一)查弯折 10
(二)查针尖 10
(三)查针蚀 11
第三节 温针 11
(一)口内温针法 11
(二)身体温针法 11
(三)皮钱温针法 12
第四节 体位 12
(一)医生体位 13
(二)病人体位 14
第五节 精神准备 20
(一)病人的精神准备 20
(二)医生的精神准备 20
第三章 进针法 22
第一节 持针式 22
(一)四指持针式 23
(二)速刺持针式 23
(三)押手持针式 24
第二节 进针法 25
(一)指切直针进针法 25
(二)挟持直针进针法 25
(三)挟持斜针进针法 26
(四)挟持横针进针法 26
(五)捏提进针法 27
(六)舒张直针进针法 27
(七)舒张斜针进针法 28
(八)舒张横针进针法 28
(九)指弹进针法 29
(十)复合进针法 30
(十一)单手进针法 30
第三节 针刺角度 31
(一)直刺 31
(二)斜刺 31
(三)横刺 31
第四节 针刺深度 32
(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 32
(二)根据胖瘦体形 32
(三)根据体质 32
(四)视病情 32
(五)视部位 32
第四章 针刺要领 33
第一节 知神 33
(一)从《内经》的论述看神的含义 34
(二)从神的功能活动看神的含义 35
(三)从神的病理表现看神的含义 35
(四)从神的活动特点看神的含义 36
(五)针刺与知神 37
(六)凡刺之法,必本于神 37
(七)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42
第二节 得气 46
第五章 经气 49
第一节 经气的概念 49
第二节 针刺与得气 49
(一)得气的概念 49
(二)得气的意义 50
(三)得气的标志 50
(四)得气量的问题 52
第三节 辨气 52
(一)辨气的概念 52
(二)辨气的目的 52
(三)如何辨气 53
第四节 候气 53
(一)留针候气法 53
(二)荣卫候气法 54
第五节 催气 55
(一)《金针赋》记载的催气方法 55
(二)《神应经》记载的催气方法 56
(三)提插震颤催气法 56
(四)刮针催气法 57
(五)苍龟探穴催气法 57
第六节 行气 58
(一)提插行气法 58
(二)捻转行气法 58
(三)关闭辅助行气法 60
第七节 通经接气 61
(一)循按通经接气法 61
(二)《金针赋》通经接气四法 61
第八节 激发经气 64
(一)电?针激发方法 64
(二)电?针辅以循经加热激发方法 65
第九节 控制经气 66
第十节 气至病所 66
第十一节 守气 67
(一)提点守气法 67
(二)弹柄守气法 67
第十二节 针感性质 68
(一)痿 68
(二)麻 68
(三)胀 69
(四)重 69
(五)痛 69
(六)凉 69
(七)热 69
(八)电击感 70
(九)气泡流动感 70
(十)混合针感 70
(十一)内脏、器官反应感 70
(十二)水波样感 71
(十三)虫行样感(蚁走感) 71
(十四)跳动感 71
第六章 毫针基础手法 72
第一节 基础手法二十六种 72
(一)揣 72
(二)爪 73
(三)关 73
(四)抠 74
(五)摄 74
(六)循 74
(七)扪 75
(八)揉 75
(九)进 75
(十)退 76
(十一)提 76
(十二)按 77
(十三)搓 78
(十四)捻 79
(十五)盘 79
(十六)搜 79
(十七)摇 80
(十八)拔 81
(十九)弹 81
(二十)努 81
(二十一)推 82
(二十二)飞 82
(二十三)刮 83
(二十四)留 83
(二十五)撅 83
(二十六)颤 84
第二节 各家基础手法选萃 85
(一)《针经指南》十四法 85
(二)《金针赋》十四法 86
(三)《针灸问对》十四法 86
(四)《针灸大成》杨氏下手八法口诀和三衢杨氏补泻(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 89
(五)任作田氏基础手法 92
第七章 补泻 95
第一节 补泻的涵义和意义 95
(一)补泻的涵义 95
(二)补泻的意义 97
第二节 基本补泻手法 97
(一)临床常用的基本补泻手法 97
(二)其它基本补泻手法 104
第八章 综合手法 114
第一节 烧山火与透天凉 114
(一)烧山火 114
(二)透天凉 115
第二节 《金针赋》记载的烧山火、透天凉 117
(一)烧山火 117
(二)透天凉 118
第三节 陆瘦燕氏烧山火、透天凉手法 118
(一)烧山火 118
(二)透天凉 119
第四节 郑魁山氏烧山火、透天凉手法 121
(一)烧山火 121
(二)透天凉 122
第五节 阳中隐阴和阴中隐阳 123
(一)阳中隐阴 123
(二)阴中隐阳 124
第六节 调气四法 125
(一)留气法 125
(二)运气法 126
(三)提气法 127
(四)中气法 127
第七节 通经接气六法 129
(一)龙虎交战 129
(二)龙虎升降 130
第八节 《金针赋》治病八法 131
(一)子午捣臼 131
(二)进气之诀 132
(三)抽添之诀 133
第九节 《针灸大成》交经刺四法 134
(一)五脏交经 134
(二)通关交经 135
(三)隔角交经 135
(四)关节交经 136
第九章 毫针刺法分类与机理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提插类 142
第三节 迎随类 144
第四节 捻转类 148
第五节 辅助类 150
(一)开?补泻的机理 150
(二)呼吸补泻之机理 150
(三)九六补泻之机理 151
附录 152
第一节 《灵枢》官针篇针法 152
第二节 承淡安氏针法 153
第三节 覃保霖氏针法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