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军事著作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
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
二、《论持久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6
三、《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1
四、《战争和战略问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4
四篇军事著作的词语注释 19
一、战略 战术 19
战争规律(《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54页。下面只写页数。) 19
战争指导规律(第157页) 19
兵团(第157页) 19
战略 战略学(第159页) 19
战役 战役学(第159页) 20
战术 战术学(第159页) 20
侦察(第163页) 20
部署(第163页) 20
反对战略方向的两个拳头主义,承认一个拳头主义(第175页) 21
大后方制度(第176页) 21
战斗(第177页) 21
战略防御(第180页) 21
偏师(第182页) 22
御敌于国门之外(第187页) 22
战略退却(第187页) 23
诱敌深入(第188页) 23
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第189页) 23
短促突击(第190页) 23
堡垒战(第190页) 24
阵地(第191页) 24
求心退却(第192页) 24
战略反攻(第198页) 24
初战(第200页) 25
集中兵力(第206页) 25
内线作战(第208页) 25
外线作战(第208页) 25
支队(第211页) 25
奇袭(第212页) 25
运动战(第212页) 26
阵地战(第212页) 26
围城打援(第217页) 27
佯攻(第217页) 27
超越敌人作战(第217页) 27
无后方作战(第217页) 27
速决战(第217页) 27
持久战(第217页) 27
包围迂回战术(第218页) 28
歼灭战(第220页) 28
击溃战(第220页) 28
游击战争(第373页) 28
正规战争(第373页) 29
战略进攻(第374页) 29
战略方针(第377页) 29
战略包围(第379页) 29
游击区(第390页) 29
根据地(第390页) 29
埋伏战(第398页) 30
集中指挥(第404页) 30
分散指挥(第404页) 30
准决战(第410页) 30
阵地防御(第434页) 30
阵地攻击(第434页) 30
突击队(第451页) 31
钳制队(第45l页) 31
预备队(第451页) 31
野战兵团(第453页) 31
运动性的防御(第465页) 31
消耗战(第468页) 31
决战(第473页) 32
二、战争 战役 33
苏联内战(第156页) 33
北伐战争(第156页) 33
十年的红军战争史,就是一部反“围剿”史(第177页) 34
湘赣边区的三次“围剿”(第179页) 37
福建的两次“围剿”(第179页) 38
楚汉成皋之战(第188页) 38
新汉昆阳之战(第188页) 39
袁曹官渡之战(第188页) 39
吴魏赤壁之战(第188页) 40
吴蜀彝陵之战(第183页) 40
秦晋淝水之战(第188页) 41
一九三○年十月四日吉安之役(第208页) 41
一九三一年一月的江西宁都县东韶地区打谭道源的作战,一九三一年八月的江西兴国县高兴圩地区打十九路军的作战,一九三二年七月广东南雄县水口圩地区打陈济棠的作战,一九三四年三月江西黎川县团村地区打陈诚的作战,都吃了兵力不集中的亏(第209页) 41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第213页) 42
东三省的游击战争(第385页) 46
太原北部忻口战役(第386页) 46
山西各地的游击战争(主要是由正规军进行的),对于配合陕西、河南两省沿黄河西南两岸的防御战,所起的配合作用更是很大的(第386页) 47
华北五省的游击战争(第386页) 47
上海战争(第409页) 48
徐州战役(第410页) 48
平型关一个胜仗(第410页) 49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444页) 50
晋楚城濮之战(第458页) 50
韩信破赵之战(第458页) 51
彰德战役(第474页) 51
保卫武汉(第479页) 51
马德里(第479页) 52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六年的土地革命战争(第508页) 52
三、事件 会议 54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172页) 54
福建事变(第219页) 54
元朝灭宋(第374页) 55
清朝灭明(第374页) 55
英占北美和印度(第374页) 56
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第374页) 56
卢沟桥事变(第408页) 57
西安事变(第411页) 57
鸦片战争(第417页) 58
太平天国(第417页) 58
戊戌维新(第417页) 59
辛亥革命(第417页) 59
南京失陷(第479页) 60
十月革命(第507页) 60
五卅运动(第508页) 61
五四运动(第508页) 61
南昌起义(第513页) 62
秋收起义(第513页) 63
广州起义(第513页) 63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党中央的紧急会议(第513页) 64
一九三一年一月六届四中全会(第513页) 64
一九三五年的遵义会议(第515页) 65
四、人物 党派 路线 66
孙武子(第166页) 66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第169页) 66
李立三“左”倾机会主义(第169页) 67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左”倾机会主义(第169页) 69
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第169页) 70
一九三二年进攻中心城市的军事冒险主义(第182页) 71
军事冒险主义(第189页) 72
军事保守主义(第189页) 72
左派共产主义者(第196页) 73
嫡系部队(第202页) 73
军事平均主义(第208页) 73
托派(第410页) 74
斯诺(第411页) 74
张伯伦(第433页) 75
拿破仑(第474页) 75
李服膺(第475页) 76
韩复矩(第475页) 76
军阀(第507页) 76
北洋军阀(第508页) 77
孙中山(第510页) 77
中国国民党(第510页) 78
同盟会(第510页) 79
中华革命党(第510页) 79
袁世凯(第511页) 80
陈独秀的取消主义(第513页) 81
军事路线(第513页) 81
政治路线(第513页) 82
五、哲学 政治 经济 83
规律(第154页) 83
阶级(第155页) 83
民族(第155页) 84
国家(第155页) 85
判断(第163页) 85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第164页) 86
帝国主义(第164页) 86
中国资产阶级(第167页) 87
城市小资产阶级(第167页) 87
大资产阶级(第168页) 88
政治上的战略和战术(第173页) 88
保守主义(第175页) 89
宗派主义(第176页) 89
军阀主义(第176页) 89
就是在十月起义的准备时期,也是在保卫首都的口号下进行军事动员的(第183页) 89
狭隘经验论(第197页) 90
流寇主义(第388页) 90
统一战线(第407页) 91
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第412页) 91
日本的海洋政策(第412页) 92
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第417页) 92
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弱的(第418页) 93
唯心论和机械论(第414页) 93
在俄国,没有一九○五年的经验就不会有一九一七年的胜利(第420页) 94
资本主义(第420页) 95
世界资本主义总危机(第443页) 96
政治纲领(第449页) 96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第449页) 96
抗战建国纲领(第449页) 97
主观主义(第475页) 97
形式主义(第475页) 97
南攻南洋群岛(第476页) 98
金融寡头(第477页) 98
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第一是官兵一致,第二是军民一致,第三是瓦解敌军(第479页) 99
六、词语 典故及解释 100
削足适履(第156页) 100
一孔之见(第157页) 100
智勇双全(第162页) 100
一相情愿(第164页) 100
真知灼见(第164页) 101
初出茅庐(第165页) 101
纸上谈兵(第165页) 101
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第166页) 101
提挈全军(第166页) 102
视若无睹(第171页) 102
天壤之别(第173页) 102
径情直遂(第181页) 102
措置裕如(第182页) 102
畏缩不前(第183页) 102
有备无患(第185页) 103
彼竭我盈(第188页) 103
辙乱旗靡(第188页) 103
后发制人(第188页) 103
先发制人(第189页) 103
以逸待劳(第192页) 103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第192页) 104
示形(第193页) 104
声东击西(第193页) 104
鲁莽灭裂(第193页) 104
日蹙(第195页) 105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第195页) 105
举措失当(第199页) 105
率尔应战(第204页) 105
持重待机(第204页) 105
迫敌而居(第204页) 106
畏途(第211页) 106
可望不可即(第216页) 106
灭此朝食(第217页) 106
旷日持久(第218页) 106
纵横驰骋(第219页) 107
野蛮政策(第380页) 107
青纱帐(第389页) 107
淘盗、水寇(第390页) 107
围魏救赵(第398页) 107
坚壁清野(第399页) 108
失道寡助(第416页) 108
啼饥号寒(第423页) 108
在劫难逃(第423页) 108
狼狈为奸(第423页) 108
休戚相关(第424页) 109
一叶障日,不见泰山(第426页) 109
流年(第430页) 109
颓靡(第431页) 110
竭厥(第431页) 110
法门(第439页) 110
犬牙交错(第439页) 110
横亘(第440页) 110
南其辕而北其辙(第448页) 110
沧海一粟(第449页) 111
盖然性(第458页) 111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第459页) 112
兵不厌诈(第459页) 112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第459页) 112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462页) 113
审时度势(第462页) 113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第462页) 113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第467页) 113
非同小可(第467页) 113
孤注一掷(第476页) 114
束之高阁(第476页) 114
不遗余力(第477页) 114
草芥(第481页) 115
七、地理 政权及其他 116
半殖民地半封建(第155页) 116
鄂豫皖边区根据地(第179页) 116
苏维埃(第183页) 116
阿比西尼亚的打硬仗(第195页) 117
伪政权(第390页) 117
抗日政权(第391页) 118
阿比西尼亚(第409页) 118
荷属东印度(第412页) 118
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第413页) 118
国际法西斯国家(第416页) 119
现实主义(第433页) 119
南洋(第433页) 120
协约国(第456) 120
东四省(第476页) 120
督军(第511页) 121
黄埔军事学校(第512页) 121
附:抗日战争时期的几个主要事件和战争形势的部分资料 122
后记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