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军事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涪陵军分区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541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篇 军事机构 74

第一章 清末时期 74

第一节 把总署 74

第二节 安定营 74

第二章 中华民国时期 75

第一节 团练局 75

第二节 城防(江防)司令部 75

第三节 警备、卫戍分区司令部 76

第四节 保安司令部 77

第五节 “清乡剿匪”司令部 77

第三章 中华民共和国时期 78

第一节 酉阳军分区 79

一、机关建制 80

二、直属分队 80

三、县大队(警卫营) 81

四、独立营 82

五、独立团(基干团) 82

第二节 涪陵军分区 84

一、机关建制 85

二、直属分队 89

三、直属团队 91

四、县大队(警卫营) 94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102

一、县人民武装部 102

二、区人民武装部 103

三、乡(公社)人民武装部 104

第四节 公安大队、武警支队 117

第四章 军分区部队建设 118

第一节 党的领导 118

一、军分区党委会 118

二、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会 119

三、领导形式 119

第二节 政治工作 130

一、政治教育 130

二、文化教育 133

三、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雷锋活动 134

四、干部管理 136

第三节 军事训练 143

第四节 后勤保障 147

一、房地产管理与营区建设 147

二、农副业生产与生产经营 151

第五节 拥政爱民 153

一、拥政 153

二、爱民 157

第六节 三支两军 161

第二篇 兵役制度 165

第一章 兵役机构 165

第一节 清末时期 16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165

一、兵役、军事科 165

二、师、团管区 166

三、兵役协会 16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70

一、兵役领导机关 170

二、兵役委员会 170

三、征兵领导小组、办公室 171

第二章 兵役制度 171

第一节 清末前兵制简况 171

一、军民制 172

二、征兵制 172

三、世袭制 172

四、募兵制 172

五、府兵制 173

六、八旗兵、新军制 173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174

一、募兵制 174

二、征兵制 174

三、常备、补充、国民兵役结合制 17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78

一、志愿兵役制 178

二、义务兵役制 178

三、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 180

第三章 兵员征集 181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 181

一、壮丁登记 181

二、抽签征集 182

三、征召入营 18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84

一、征召志愿兵 184

二、征集义务兵 185

第四章 优抚安置 188

第一节 优待优抚 188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199

第三篇 地方武装 205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 205

第一节 清末时期 20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205

一、团练 205

二、保安队 206

三、国民兵团 208

四、民众自卫总队 208

五、反共保民师、团 210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武装 211

一、桐梓山游击队 211

二、三树农民赤卫大队 213

三、四川二路红军游击大队 214

四、黔江红军游击大队 216

五、川鄂边游击总队 217

六、南腰界区红军游击大队 218

七、丰石边游击大队 219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兵武装 21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19

一、农民自卫武装 219

二、普遍民兵制 221

三、民兵师、团 222

四、民兵“三落实” 225

五、组织整顿 226

六、领导体制 228

七、调整民兵组织和民兵工作改革 237

第二节 军事训练 242

一、指导思想 242

二、训练时间 242

三、训练方法 244

四、训练内容 245

五、训练考核 248

第三节 政治工作 253

一、民兵干部 253

二、政治教育 255

三、争先创模 257

第四节 武器装备 273

一、装备 273

二、管理 274

三、维修 275

四、经费 275

第五节 民兵作用 279

一、参加剿匪斗争 279

二、维护社会治安 280

三、修建公路、铁路 283

四、抢险救灾 286

五、参加经济建设 292

六、参加精神文明建设 296

第四篇 驻军设防 298

第一章 国民党驻军 298

第一节 川东边防军警备旅 298

第二节 黔军 300

第三节 川东边防军独立师 301

第四节 国民革命军第20军 302

第五节 国民革命军第21军 305

第六节 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 306

第七节 国民党陆军第44军 306

第八节 国民党陆军第47军 307

第九节 暂驻、过境部队 307

第二章 中国工农红军 309

第一节 红军第3军 309

第二节 川鄂边红军独立团 309

第三节 川黔边红军独立团 310

第四节 川黔边红军独立师 311

第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 312

第一节 步兵第93团 312

第二节 步兵第95团 312

第三节 步兵第100团 312

第四节 炮兵第9团 313

第五节 成都军区步兵第9团 313

第六节 四川省军区独立第7团 315

第七节 总参工程兵第54师 316

第八节 陆军712野战医院 317

第九节 建字工程兵204、205支队 317

第十节 总参通信兵第4团3营 318

第五篇 重要战事 319

第一章 反清斗争 319

第一节 太平军功打涪州 319

第二节 酉阳平民“反洋打教” 321

第三节 涪州平民“反洋打教” 323

第四节 辛亥革命斗争 325

第五节 护国讨袁丰都之战 326

第二章 军阀混战 328

第一节 刘湘、杨森驱逐黔军之战 328

第二节 郭汝栋与杨森涪陵之战 329

第三节 杨森与刘湘川东之战 332

第三章 农民起义 334

第一节 攻打南川县城 334

第二节 罗云坝暴动 336

第三节 天宝寺暴动 337

第四节 金银暴动 338

第五节 火炉铺暴动 339

第六节 崇德暴动 340

第七节 彭水起义 343

第八节 涪陵抗捐斗争 344

第九节 川东农民革命军第三路军遇战西乐坪 346

第十节 土地坡暴动 348

第四章 中国工农红军在本区战事 349

第一节 红3军攻打黔江县城 349

第二节 红3军建立川黔边根据地 351

第三节 红2、6军团会师南腰界 354

第四节 保卫南腰界根据地 356

第五章 解放涪陵 358

第一节 国民党“川湘鄂边防线”部兵 358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进入川 361

一、解放酉阳、秀山、黔江县 362

二、解放彭水县 364

三、解放武隆南川、涪陵县 368

四、解放石柱、丰都、垫江县 371

第三节 教育改编国民党起义、投诚官兵 375

第六章 清剿土匪 376

第一节 匪暴蜂起 376

第二节 军民剿匪 379

第三节 主要战斗 386

一、涪、南、巴“铁壁合围” 386

二、桐梓山会剿 388

三、出击泡木坪匪司令部 390

四、收复秀山县城 391

五、酉西北会剿 393

六、酉、黔、彭三角区会剿 394

七、酉东、秀东南会剿 396

八、川黔边第一期会剿 398

九、川黔边第二期会剿 400

第六篇 防空战备 407

第一章 防空 407

第一节 机构 407

第二节 设施 413

第三节 监视哨 416

第四节 防空斗争 422

第二章 战备 428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 42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429

一、领导机构 429

二、宣传教育 431

三、战备勤务 433

第七篇 人物名录 436

一、人物简介 436

秦良玉 436

朱清武 437

温朝钟 438

谈毅 439

李蔚如 439

汪长青 441

李焕堂 442

龚昌荣 443

汪兴武 444

李鸣珂 445

赵世炎 446

王光泽 448

尹觐阳 450

陈光鑫 451

万涛 451

张光玺 452

李干之 453

朱举钦 454

王超奎 456

李仙舟 457

黄德全 458

安钟琨 459

李英 459

彭楚 460

高亚衡 461

马茂林 461

陈兰亭 462

刘云裳 464

傅翼 465

谭栋安 466

赵文仿 467

吴锦堂 469

庹贡庭 469

刘伏洋 471

罗建廷 471

肖中鼎 472

张野南 473

闵克勤 474

戴北星 475

二、本区籍现役军人英模、功臣名录 476

张铭 476

李云 476

简朝陆 476

任廷昌 477

肖贵强 477

胡汉钊 477

冉隆华 478

潘昌义 479

蒋达坤 479

张德兴 479

周登国 479

冉启忠 480

徐超群 480

王顺蛟 481

陈太江 482

陈洪光 482

钱仕平 483

蔡其林 483

三、民兵英模、功臣烈士名录 484

四、中国工农红军转战本区时期部份指挥员名录 484

五、解放涪陵地区时部份团以上指挥员名录 486

附录 491

一、军事地理资料 491

(一)、政区沿革 491

(二)、地理位置 496

(三)、面积人口 500

(四)、水系气象 502

(五)、主要山脉 511

(六)、军事要地 514

(七)、水陆交通 516

(八)、车站、码头 518

(九)、重要桥梁、渡口 521

(十)、通信设施 523

二、存文摘录 525

(一)、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525

(二)、中央军委给各野战军的电报 526

(三)、刘邓发布第二野战军向川黔进军作战基本命令 527

(四)、组建涪陵地委、专署、军分区史料 528

(五)、成立川东军区通知 531

(六)、关于几个组织问题的决定 531

(七)、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第三兵团命令 533

(八)、四川省涪陵地区行政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涪陵军分区“双拥”公约 536

(九)、涪陵地区人民武装系统开展率兵带民扶贫致富十项活动的倡议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