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
概述 3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 21
概述 21
第一章 建置沿革 22
第一节 建国前建置 22
一、沿革 22
二、附图(3~7) 23
第二节 建国后建置 28
一、沿革 28
二、附图(8~13) 30
第二章 集镇 集市 36
第一节 集镇 36
第二节 集市 37
第三章 村 街道 40
第一节 村 40
第二节 街道 43
第四章 人口 姓氏 自然宅 44
第一节 人口 44
第二节 姓氏 49
第三节 各村自然宅情况 53
第二节 地势 60
第一节 位置 60
第二编 自然地理 60
第一章 地域地貌 60
第三节 主要河流 61
第四节 土地 62
第二章 气候 63
第一节 气温 64
第二节 雨量 65
第三节 日照 66
第四节 风力 66
第三章 特殊天气与灾害 68
第一节 寒暑 68
第五节 霜冻 68
第二节 雨、雪、旱、涝、雹 69
第三节 台风 70
第四章 物产 70
第一节 动物 70
第二节 植物 72
第三编 政治 74
第一章 政党 7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组织 7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74
附表:党的队伍发展情况 76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 78
附表:中共北蔡党委领导人名录 79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81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设置 8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设置 82
附表:民国时期图董、乡、镇长名录 85
附表:解放后行政机构领导人名录 86
第三章 人民武装 89
第一节 人民武装组织 89
第二节 实施兵役制度 91
第二节 优抚、安置 92
第三节 婚姻登记、用地审批 92
第一节 选举工作 92
第四章 民政 92
第四节 民事调解、社会救济 93
第五节 殡葬、残疾人照顾 93
第六节 “五保户”抚养、老龄工作 93
第五章 群众组织 94
第一节 农民组织 94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94
第三节 妇女组织 96
第四节 工会组织 97
北蔡镇村(街道)党政·领导人员名录 98
北蔡镇党、政两套班子人员名录 98
附: 98
第四编 农业 99
概述 99
第一章 农业机构 1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0
第二节 业务部门 100
第二章 土地、劳力 102
第一节 土地凭证 102
第二节 农田面积 102
附表: 103
耕田变化情况 103
土地利用状况分类 104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 105
第三章 生产关系变革 106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6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06
第三节 合作化和人民公社 107
第四节 收益分配 109
附表:历年农民收益分配统计 110
第四章 耕作制度 110
第一节 熟制 110
第二节 蔬菜茬口 111
第二节 新农具 112
第五章 农机具 112
第一节 传统农具 112
附表:农机具拥有量统计 113
第六章 品种改良 113
第一节 棉花 113
第二节 水稻 114
附表:历年水稻种植情况统计 115
第三节 “三麦” 116
附表:历年三麦种植情况统计 116
第四节 油菜 118
第五节 蔬菜 118
附表:历年蔬菜种植情况 120
第七章 肥料 121
第一节 解放前用肥 121
第二节 建国后的肥料 122
第八章 植物保护 125
第一节 “植保”方法演进 125
第二节 病虫害和用药 125
第三节 “植保”组织 127
第九章 水利 128
第一节 旧河道和传统灌溉 128
第二节 疏浚、开凿河道 130
第三节 水闸和泵站 132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135
第五节 水利管理机构 137
第五编 副业 138
概述 138
第一章 管理机构和生产部门 1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38
第二节 生产业务部门 139
第二章 饲养 145
第一节 牲畜 145
第二节 禽类 147
第三节 昆虫 149
第一节 果园 150
第三章 种植 150
第二节 药材 151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51
第四节 水生植物 152
第五节 芦竹、杞柳 152
第六节 食用菌 152
第七节 西瓜、甜瓜 152
第四章 天然气、沼气和节柴灶 153
第一节 天然气 153
第二节 沼气 153
第三节 节柴灶 154
概述 155
第六编 工业、交通 155
第一章 解放前工业 156
第一节 家庭手工业 156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业 158
第三节 作坊 159
第四节 铁木竹业 161
第五节 厨师 162
第二章 建国后的工业 16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62
第二节 镇办企业 164
1992年镇办企业效益表 169
附:1972~1990年乡(镇)办企业经营状况 169
第三节 部门所属企业 170
第四节 街道企业 172
第五节 村办综合厂 172
附:村(街道)办企业党支书、负责人名录 177
1992年村办企业效益表 178
第六节 生产队工场 178
附:1985年生产队办企业情况一览 179
第三章 产品简介 181
第一节 镇属企业产品 182
第二节 村综合厂产品 183
第三节 部门所属企业产品 184
附表:镇、村办企业产品一览 185
第四章 生产经营 191
第一节 生产计划 191
第二节 供应和销售 191
第三节 生产和管理 191
第四节 安全生产 192
第五节 “三废”治理 192
第六节 经济效益 192
附表:1977~1985年乡、村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192
第五章 职工队伍 193
第一节 职工来源 193
第二节 技术状况 194
第六章 分配 195
第一节 分配方式 195
第二节 分配水平 196
第三节 福利 196
第七章 企业功能 197
第一节 “四服务” 197
第二节 支援农业生产 198
第三节 兴办农村文教福利事业 198
第四节 增加国家积累,壮大集体经济 199
第五节 安置剩余劳力 201
附表:解放前后班轮通航情况 202
第八章 水陆交通 202
第一节 水路交通 202
第二节 陆路交通 203
第三节 桥梁 204
附表:境内古桥一览 205
1965年桥梁统计 206
1990年桥梁统计 209
第九章 邮电通讯 213
第一节 邮政 213
第二节 电讯 215
第一章 商业 216
第一节 集市和网点 216
概述 216
第七编 财贸 216
第二节 私营工商户 217
第三节 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219
第四节 国营,集体商业 222
第五节 个体商业 223
第六节 集市贸易 223
第七节 物价 224
第八节 凭证供应商品 227
第九节 工商行政管理所 228
第一节 金融业 229
第十节 商标登记 229
第二章 金融、财政 229
第二节 保险业 235
第三节 地方财政 235
附表:1980~1990年乡(镇)财政收支概况 236
附录:公债、国库券 237
附录:货币 238
第三章 粮油管理 240
第一节 机构和设施 240
附:粮库、粮油管理所主任名单 241
第二节 粮食购销 242
第三节 食油购销及供应 244
第四章 税务 245
第一节 解放前赋税 245
第二节 解放后税收 246
附:北蔡税务所所长、副所长名单 246
1979~1989年税收统计 247
第八编 文化 248
概述 248
第一章 文艺团体 248
第一节 文学社团 248
第二节 丝竹社团 249
第三节 剧组、剧团 251
第一节 北蔡民众教育试验区 252
第二节 文化站 252
第二章 文化机构 252
第三节 广播站 253
第三章 文化阵地 253
第一节 剧场 253
第二节 书场、影院 254
第三节 文化中心 254
第四节 北蔡敬老院 254
第五节 老年人活动室 255
附:各村老龄支部活动中心活动概况 255
第二节 迎神赛会、打醮 256
第四章 民间文艺 256
第一节 文艺种类 256
第三节 闵祥麟诗词摘抄 257
第四节 “大跃进”文艺 258
第五章 文艺、科技出版物 260
第六章 文物古迹 261
第一节 古桥 261
第二节 寺、庙、庵 261
第三节 出土文物 262
第一节 近、现代轶事 263
第七章 轶事、传闻 263
第五节 牌坊 263
第四节 古树 263
第二节 民间传说 268
第九编 教育 272
概述 272
第一章 教育管理机构 273
第一节 解放前机构 273
第二节 建国后机构 273
第二章 办学概况 274
第一节 私塾、门馆和义塾 274
第二节 新学 275
第一节 中学 276
第三章 学校简介 276
第二节 小学 279
第四章 教育教学活动 290
第一节 解放前的教材、教法 290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学活动 291
第五章 幼儿园 294
概述 294
第一节 发展简况 294
第二节 教育内容 295
第三节 幼儿园简介 296
概述 298
第六章 业余教育 298
第一节 办学机构 299
第二节 冬学、民校 300
第三节 文化补习班 301
第四节 专业培训 303
第七章 体育 306
概述 30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307
第二节 群众体育 309
第三节 竞赛 309
附:运动员顾彭寿、胡葛明简介 311
概述 312
第十编 卫生 312
第一章 医药 313
第一节 医生 313
第二节 中药店 315
第三节 中草药 315
附录:吴家大竹园和顾家大竹园 317
第二章 卫生医疗机构 317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317
第二节 卫生医疗机构 318
第三节 北蔡镇卫生院简介 319
第二节 尚在流行的传染病 322
第三章 疫病防治 322
第一节 已被消灭的传染病 322
第三节 计划免疫 323
第四节 寄生虫病防治 323
第五节 除“四害” 323
第六节 水、粪管理 324
第七节 食品卫生 325
第八节 学校卫生 325
第九节 劳动卫生 326
第十节 卫生宣传 326
第一节 妇幼保健 327
第四章 卫生保健 327
第二节 结核病防治 329
第三节 精神病防治 329
第四节 眼病防治 329
第五章 血吸虫病防治 330
第一节 病情、螺情 330
第二节 治病、灭螺 330
第六章 计划生育 331
第一节 机构、队伍 332
第二节 节育、绝育 332
第一节 赤脚医生 333
第二节 合作医疗 333
第七章 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 333
附录:卫生光荣榜 334
第十一编 风俗 336
第一章 时令 336
第一节 传统节令 336
第二节 国定节日 338
第二章 婚丧喜庆 339
第一节 婚姻 339
附录:旧时筵席 341
第二节 丧葬 341
附录:旧时嫁妆 341
附录:哭出嫁 341
第三节 喜庆 343
第三章 生活风俗 343
第一节 发型 343
第二节 服饰 344
第三节 饮食 345
第四节 居住 345
第五节 交通运输工具 346
第六节 社交 346
第七节 娱乐 346
第八节 几种陋俗 349
第九节 新风尚 349
第一节 方言 351
第四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 351
第二节 谚语 355
第三节 歇后语 358
第五章 宗教 360
第一节 佛教和道教 360
第二节 天主教 360
第三节 耶稣教 360
第四节 家祠 360
第一章 已故人物 361
第一节 知名人士 361
前言 361
第十二编 人物 361
第二节 名医、儒医 365
第三节 能工巧匠 365
第四节 艺人 366
第五节 烈士 366
第二章 在世人物 368
第一节 市以上劳动模范 368
第二节 党、政、军、学干部 370
第三节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耄耋长老 372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耄耋长老 373
编后 374
编史修志人员名录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