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最后旅程——临终篇第一章 临终关怀概念与发展 2
第一节 临终关怀的概念 2
一、临终需要关怀 2
二、临终关怀的基本概念 4
三、临终关怀机构的类型 5
四、临终关怀团队的作用 7
第二节 临终关怀的特点 10
一、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 10
二、临终关怀淡化治疗,强调照护 11
三、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与活动 14
四、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 16
第三节 世界临终关怀起源与现状 18
一、世界临终关怀起源 18
二、世界临终关怀的现状 22
第四节 中国临终关怀兴起与发展 24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临终关怀 24
二、中国当代临终关怀的发展 29
三、发展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意义 30
第二章 临终病人心理与关怀 35
第一节 临终病人的临终心理理论 35
一、库伯勒·罗斯临终心理发展理论 36
二、威斯曼和帕蒂森临终心理理论 40
第二节 临终病人的临终心理表现 42
一、临终病人对病情的觉察 43
二、不同年龄与不同病情临终病人心理特点 44
三、临终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和表现 48
四、临终平静心理状态及产生机理 52
第三节 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 54
一、对临终者心理关怀原则 54
二、满足临终病人的需求 56
三、对临终者心理关怀的一般方法 58
四、对不同心理阶段临终者的关怀 60
五、对特殊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 64
第四节 濒死体验 67
一、濒死体验研究概况 68
二、濒死体验的表现 71
三、对濒死体验的解释 74
第三章 临终症状表现与控制 80
第一节 临终疼痛的概念与评估 80
一、临终疼痛的概念 80
二、临终病人躯体疼痛的分类 81
三、癌症病人疼痛程度的诊断和分级 83
第二节 疼痛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85
一、疼痛控制的基本原则 85
二、癌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方法 89
三、病人自控式止痛 95
第三节 临终心理止痛护理 97
一、临终心理止痛护理的机制 98
二、临终心理止痛护理的原则 98
三、临终心理止痛护理的方法 100
四、临终心理止痛护理的注意事项 100
第四节 临终其它症状处理 103
一、临终病人症状的处理原则 103
二、临终病人其他症状的处理 105
第四章 临终病人的生活护理 109
第一节 临终病人生活护理原则 109
一、提供舒适的临终环境 110
二、做好临终病人的个人卫生 112
三、给予良好的饮食护理 113
四、安排好临终病人的日常生活 114
第二节 临终病人生活护理方法 115
一、头部的护理方法 115
二、褥疮的护理方法 118
三、饮食的护理方法 120
四、呼吸系统的护理 124
五、病人卧床的护理 126
六、病人洗浴的护理 129
七、病人大小便的护理 130
第三节 濒死护理与尸体料理 135
一、濒死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 136
二、濒死病人的护理 137
三、尸体料理的方法 139
四、尸体料理中的注意事项 141
五、假死的观察与预防 142
第二篇 人生归宿——死亡篇第五章 死亡之谜的破解与认识 148
第一节 死亡的研究概况 148
一、人类死亡研究史况 149
二、如何研究死亡 157
三、人类死亡学的建立 160
第二节 死亡定义及标准 163
一、死亡与生命等诸多过程的关系 164
二、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志的死亡定义 165
三、心、肺、脑死亡定义 166
四、其它综合观点的死亡定义 168
第三节 脑死亡标准及其意义 171
一、脑死亡标准的内容 171
二、脑死亡的检查 174
三、脑死亡标准的道德意义 175
第四节 死亡原因与过程 177
一、死亡原因及诱发因素 178
二、人类的死亡过程 189
第五节 死亡的方式与机理 194
一、人类的死亡方式 194
二、人类死亡的机理 198
第六章 抉择正确的死亡观念 209
第一节 中国死亡哲学思想 209
一、儒家死亡哲学思想 210
二、道家死亡哲学思想 212
三、法家死亡哲学思想 214
四、墨家死亡哲学思想 216
第二节 西方死亡哲学思想 218
一、西方死亡哲学的起始 218
二、中世纪宗教死亡哲学 224
三、近代西方死亡哲学的发展 229
四、当代西方死亡哲学及其特征 234
五、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思想 240
六、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 246
第三节 宗教对死亡的解说 253
一、佛教对死亡的解说 253
二、道教对死亡的解说 257
三、基督教对死亡的解说 260
四、伊斯兰教对死亡的解说 262
五、其他宗教对死亡的解说 264
第四节 对灵魂的研究 269
一、古代人类对灵魂的观念 270
二、中国哲学家对灵魂的观念 272
三、西方哲学家对灵魂的观念 275
四、现代科学对灵魂的研究 279
第五节 树立科学的死亡观 284
一、树立归宿信念,坦然对待死亡 285
二、充实人生价值,无愧死亡到来 285
三、消除迷信思想,无畏直面死亡 286
四、保持心身健康,安乐进入死亡 286
第七章 安乐死及其实施的期待 287
第一节 安乐死的概念与对象 288
一、安乐死的概念与分类 288
二、实施安乐死的对象及条件 293
第二节 安乐死的由来及现状 295
一、安乐死的由来 295
二、安乐死的现状 296
第三节 安乐死的道德争议 299
一、对安乐死争议的现状 299
二、对安乐死不同的道德观点 300
三、安乐死道德理论上的肯定 303
第四节 安乐死的实施与立法 306
一、安乐死的实施 306
二、安乐死的立法 307
三、若干安乐死文件的格式 309
第五节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和谐的统一 313
一、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差异 313
二、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选择 314
三、两者和谐统一的道德意义 315
第八章 以全新的观念对待死亡 317
第一节 社会性死亡 318
一、社会性死亡概述 318
二、社会性死亡和老年人 319
第二节 自杀及其预防 321
一、人类自杀研究概述 322
二、影响人类自杀的因素 325
三、自杀的心理表现 332
四、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337
第三节 死亡教育 340
一、当代死亡教育的发展概况 340
二、死亡教育的概念、原则与意义 343
三、死亡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346
第四节 死亡道德 352
一、死亡道德的形成与特点 353
二、封建社会的死亡道德 356
三、现代社会死亡道德 361
四、现代死亡道德权利与义务 366
第九章 长生“不死”的假设 371
第一节 人类对长生“不死”的追求 372
一、人类超越死亡的方式 372
二、科学对长生不老的研究 382
第二节 实现人类长生“不死”的科学假说 388
一、克隆技术 389
二、脑移植 393
三、长生“不死”的未来人种 396
第三篇 居丧照护——善后篇第十章 居丧期间家属的照护 404
第一节 家属居丧悲伤心理 405
一、居丧悲伤心理发展过程 406
二、居丧者悲伤的表现 410
三、居丧悲伤的发生原因 414
第二节 居丧悲伤的心理辅导 416
一、居丧悲伤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意义 417
二、居丧悲伤辅导的目标 419
三、居丧悲伤心理辅导的实施 420
第十一章 遗嘱遗产及其继承 423
第一节 遗嘱的形式与写作要求 424
一、遗嘱的特性 424
二、遗嘱的作用 427
三、遗嘱的形式 427
四、遗嘱的写作 432
第二节 遗嘱的有效与无效 438
一、有效遗嘱 438
二、无效遗嘱 444
三、改变遗嘱 448
第三节 遗产范围与继承权 451
一、遗产的范围 451
二、继承权 456
第四节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460
一、法定继承 460
二、遗嘱继承 471
第五节 遗产的处理与税制 477
一、遗产的分割 478
二、遗产的管理 481
三、实行遗产税制 489
第十二章 遗体与器官的捐献 499
第一节 遗体与器官捐献的历史发展进程 499
一、遗体捐献的曲折路 500
二、器官捐献的滞后状 502
第二节 遗体和器官捐献的地位和意义 505
一、遗体与器官捐献在生命中的地位 505
二、遗体与器官捐献在医疗中的作用 505
三、遗体与器官捐献的意义 513
第三节 遗体与器官捐献上的问题与原因 518
一、遗体与器官捐献上的问题 518
二、遗体与器官捐献滞后的原因 526
第四节 遗体与器官捐献滞后问题的解决途径 528
一、从思想观念上更新 529
二、从政策法规上推进 532
三、从组织工作上加强 537
四、从捐献程序上订办法 538
五、从新供体研究上找出路 541
第十三章 丧事文书及其写作 545
第一节 讣告与讣文 546
一、讣告的分类及写法 546
二、讣告书写的注意事项 551
第二节 唁电与唁函 552
一、吊唁电报 552
二、吊唁信函 556
三、慰问信 558
第三节 祭文及悼词 559
一、古代祭悼文体 559
二、近代现代祭悼文体 567
第四节 挽联与悼诗词 581
一、挽联 581
二、悼诗词 599
第五节 墓碑文与陵墓联 617
一、中国古代墓碑文 618
二、中国现代纪念碑 629
三、外国的墓碑碑形碑文 632
四、陵墓联 634
第十四章 殡葬习俗与移风易俗 640
第一节 中国的殡葬与丧礼仪式 641
一、中国古代的殡葬仪式 641
二、中国古代丧礼程序与丧服制式 649
三、中国当代丧礼 653
第二节 外国的殡葬与祭典活动 658
一、外国的殡葬形式 658
二、外国对死者的祭典活动 673
第三节 殡葬改革的方向与症结 675
一、殡葬改革的方向 676
二、殡葬改革的症结 689
第四节 移风易俗的任务与实施 693
一、殡葬改革的任务 693
二、殡葬改革的实施 697
写在出版之际 703
总后记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