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动机 1
二、研究范围与各章大义 3
第壹章 儒家政治理论源起 7
第一节 孔子承继周文别开新局 9
一、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历史精神 10
二、尧舜传说的儒家化 14
第二节 上古社会形态在周代的变革 17
一、殷周国家社会形态的改变 18
二、「士」阶层的流动 20
第三节 周代社会秩序的建立 23
一、继承制的转变——从昭穆至大小宗 24
二、宗教人文化——天人关系的转变 30
三、「礼」的本质及形式 37
小结 42
第贰章 儒家政治理论的特色 43
第一节 儒家政治理论的中心——「道德政治」 45
一、以仁为本 46
二、重建政治秩序 49
三、重视人民 53
第二节 「内圣外王」的形成及意义 57
一、历史发展与社会背景 58
二、思想内涵 62
小结 67
第叁章 孔孟政治理论实行的困难 69
第一节 「道德政治」的问题——伦理行为与政治行为无法区别 70
第二节 「内圣」与「外王」的关系 74
一、「内圣」与「外王」难以达成 75
二、「内圣」与「外王」没有必然的连结 78
三、必须由内圣之学开出「新外王」 81
第三节 最后决策者的限制 86
一、最高的权力为一人掌握 87
二、对统治者的要求过高 91
小结 92
第肆章 先秦儒家政治理论的殿军——荀子 95
第一节 「性恶」论是形成礼治主义的基本原因 97
一、生之所以然者——性恶说之本质 98
二、化性起伪的根源——认识心 100
第二节 政治制度之设计——礼治主义 104
一、礼义之源及其意义 104
二、王霸之辨 109
三、法后王的真相 110
第三节 君道与臣道——君臣关系的建立 112
一、明分使群——人尽其材的「正名」观 112
二、君道——兼具道德与智慧的圣王 115
三、臣道——依礼事君 118
第四节 富国、议兵及贵民之道 120
一、富国之道——以富民为基础的经济政策 121
二、议兵——以仁义为本的王者之兵 125
三、贵民——民本思想的再阐发 127
小结 129
结论 131
参考资料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