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总论 1
第一篇:微言原始——颂美怨刺 同源并流 1
(一)文化现象的聚合 2
(二)政治讽刺诗原始 8
(三)诗论者微言寻宗 10
第二篇:思想倾向——志情相融 别具意韵 13
(一)志融情而情蕴志 13
(二)特有的意韵情调 16
(三)情志感发乎现实 21
第三篇:婉讽艺术——曲直互映 隐显交辉 27
(一)直曲互蔚 伏彩潜发 27
(二)诗教导向 礼义制约 30
(三)比显兴隐 刚柔表里 33
(四)人情对境 刺有隐显 36
第四篇:文化心态——三境其变 忧怨所彰 42
(一)文化心态的历史显象 43
(二)文化心态的主要成因 50
第二卷:比较 66
第五篇:主讽意识——群体个体 各主其性 66
(一)创作意识的趋向变异 67
(二)主讽意识的承传变异 73
(三)主讽意识的层次变异 78
第六篇:讽刺主旨——改革改良 各本其宗 83
(一)阶级利益对创作主旨的导向 84
(二)诗教原则对文人刺诗的制控 89
(三)民间讽刺诗主旨的相承相因 98
第七篇:主讽方向——阶级阶层 各归其属 100
(一)选定题材价值的区别 101
(二)考察物象视角的区别 107
(三)创作制约因素的区别 111
第八篇:创作地位——先导主导 各适其当 116
(一)民间和文人刺诗先导主导变位 116
(二)民间和文人讽刺诗的共同特点 123
第三卷:别裁 130
第九篇:题画讽诗——境界谋合 刺意善变 130
(一)题画讽刺诗古今掠影 130
(二)古代题画诗讽意显露 134
第十篇:两咏二言——寓旨深遥借题托讽 148
(一)状物托其讽 148
(二)借史藏其刺 153
(三)讽寓情节中 159
(四)讽刺拟人化 162
第十一篇:赋词曲讽——刺锋承传 各露辉芒 165
(一)喻大托深 始详终约 166
(二)寄劲于婉 寓实于虚 170
(三)刺寓铺叙 体小锋利 177
第十二篇:小说刺诗——围绕主题 深化讽意 181
(一)题材选取的主体性 182
(二)审视客体的层次性 187
(三)讽刺画面的组合性 191
第四卷:审美 195
第十三篇:审美观点——自不讳刺 不失其正 195
(一)本教审美观的实质及基本特征 195
(二)本教审美观对刺诗的主要导向 201
第十四篇:审美原则——慷慨委婉 怒张见巧 211
(一)规讽原则历史观照 212
(二)规讽形式的多格性 217
第十五篇:审美基调——愤激吐臆 沉结吟凄 229
(一)基调的内涵及其联系 229
(二)基调的主要外露形式 234
第十六篇:真美特征——精蕴多维 层面缤纷 244
(一)意在前与贵意似 245
(二)情真与境真统一 248
(三)志真与情真互渗 255
第十七篇:审美理趣——思维形象 长于理控 260
(一)理趣内涵的多元流变 261
(二)审美理趣的外露形式 268
第十八篇:审美意趣——虚实并行 错出有致 280
(一)虚实错出的基本特色 280
(二)虚实相生的表现形式 285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