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概述 1
第二编 历史沿革 9
新石器时代 9
商朝至秦朝时期 10
汉至晋朝时期 10
南北朝及隋唐时期 12
辽朝时期 14
金朝时期 15
蒙古、元朝时期 17
明朝时期 18
清朝时期 20
中华民国时期 21
伪满洲国时期 22
第三编 大事记 24
第四编 自然地理 41
第一章 地形 41
第一节 地形分布 41
第二节 山峰 42
第三节 隘口 44
第四节 沙带 44
第二章 水系 45
第三章 土壤 48
第四章 气候 54
第一节 全年气候特点 54
第二节 四季气候 55
第三节 气候区划 57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58
第一节 野生植物 62
第五章 自然资源 62
第二节 野生动物 70
第三节 矿藏 74
第六章 自然灾害 77
第一节 水灾 78
第二节 旱灾 79
第三节 雪灾 80
第四节 雹灾 80
第五节 风灾 81
第六节 虫灾 82
第七节 地震 83
第八节 罕见的霜冻 83
第七章 自然生态状况 83
第八章 各公社概况 86
第五编 经济 101
第一章 农业 101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101
第二节 解放后农业的发展 103
第三节 农作物品种自然区划 107
第四节 当地主要农作物品种 109
第五节 耕作制度 114
第六节 良种更新 115
第七节 施肥 118
第八节 病虫害防治 119
第九节 农业机具 122
第十节 果树生产 124
第十一节 农业机构 125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128
第二章 畜牧业 128
第二节 解放后畜牧业的发展 130
第三节 饲养方式及管理 133
第四节 草原 134
第五节 本旗主要家畜品种 136
第六节 家畜改良 138
第七节 疫病与防治 139
第八节 畜牧业机构 142
第三章 林业 144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144
第二节 解放后林业的发展 145
第三节 林种分布和林木组成 147
第四节 乡土树种和引进优良树种 148
第五节 种苗情况 150
第六节 护林护场防火 151
第七节 森林病虫害 152
第八节 养鹿事业 154
第九节 林业机构沿革 155
第四章 水利 157
第一节 水利事业的发展 157
第二节 水利设施 159
第三节 水土保持 164
第四节 工程量和投资 165
第五节 水利事业机构 166
第五章 工业 168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168
第二节 解放初期概况 170
第三节 建国后工业的发展 171
第四节 设备和主要产品产量 175
第五节 机构沿革 181
第六节 采矿 191
第六章 邮政电信 193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193
第二节 解放后邮电事业的发展 194
第七章 交通运输 199
第一节 解放前交通 199
第二节 解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 200
第三节 公路建设 203
第四节 涵洞桥梁 204
第五节 交通机构沿革 205
第八章 财政 207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207
第二节 解放后的人民财政 209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217
第九章 金融 217
第二节 解放后金融机构沿革 218
第三节 货币流通 219
第四节 贷款,公债,储蓄和保险事业 221
第十章 商业 226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226
第二节 解放后商业的变革与发展 229
第三节 社会商品的购与销 236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240
第五节 粮食 243
第六节 主要物资消费量 244
第七节 饮食服务行业 246
第八节 集市贸易 251
第一节 城镇建设 254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254
第二节 乡村建设 262
第三节 环境保护 264
第四节 基建施工队伍 267
第六编 政治 269
第一章 建治沿革和行政设置 269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81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 290
第一节 解放初期党的建设 290
第二节 建国后党的建设 292
第三节 机构设置 298
第四节 党员教育训练 302
第五节 干部状况 303
第六节 纪律检查 304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305
第五章 政治协商会议 310
第六章 司法 312
第一节 公安局 312
第二节 人民法院 315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316
第七章 民政 317
第一节 普选 317
第二节 优抚 318
第三节 生产救灾和社会救济 319
第四节 侨胞、台胞工作 320
第五节 五保户和敬老院 320
第六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劳动就业 320
第一节 建国前的社会团体 321
第八章 社会团体 321
第二节 工会 323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325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327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328
第九章 军事 329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329
第二节 解放后概况 330
第三节 民兵与兵役 332
第七编 教育科技 333
第一章 教育 333
第一节 解放前教育概况 333
第二节 解放后普通教育的发展 336
第三节 少数民族教育 348
第四节 师资培训与提高 349
第五节 教育投资和社会办学 353
第六节 勤工俭学 354
第七节 业余教育 355
第二章 科学技术 358
第一节 科技事业的发展 358
第二节 技术的进步 361
第三节 各项普查工作 366
第八编 文体卫生 368
第一章 文化艺术 368
第一节 解放前的文艺概况 368
第二节 解放后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369
第三节 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宣传工作 379
第四节 业余创作活动 384
第五节 民间文艺 386
第六节 巴林民歌 387
第七节 民间故事 404
第八节 艺文录 427
第二章 文物古迹 441
第一节 解放前文物概况 441
第二节 解放后文物工作概况 443
第三节 古文化遗址 445
第四节 出土文物 472
第三章 新闻、广播 482
第一节 新闻事业 482
第二节 广播事业 483
第四章 档案事业 485
第五章 体育 486
第一节 体育发展概况 486
第二节 体育运动取得的成绩 488
第六章 卫生 491
第一节 解放前概况 491
第二节 解放后卫生事业的发展 492
第三节 地方病与传染病防治 497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09
第五节 爱国卫生工作 510
第六节 职工保健与公费医疗 511
第七节 蒙医 512
第八节 医药行业 514
第九节 卫生机构 516
第七章 计划生育 517
第一节 建国初期概况 517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518
第一章 民族与人口 522
第九编 社会 522
第一节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527
第二章 风俗习惯 527
第二节 汉族生活习惯 533
第三节 回族的生活习俗 536
第三章 宗教信仰 540
第一节 辽代本地宗教概况 540
第二节 喇嘛教 542
第三节 其他宗教 556
第四章 方言、谚语 558
第一节 语音 558
第二节 方言词语 567
第三节 谚语 573
第五章 兵灾匪害 578
第一节 陵园内诸烈士 581
第十编 人物 581
第一章 革命烈士 581
第二节 陵园外诸烈士 583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584
第二章 人物传 611
第一节 历史人物 611
第二节 现代人物 615
第十一编 历史大事年表 629
第十二编 附录 671
一、重要文献资料辑存目录 671
二、《巴林左旗志》编写始末 673
三、协助《巴林左旗志》编审单位和人员 677
四、《巴林左旗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工表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