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理论篇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倾向的探讨 3
第二节 借鉴交叉学科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注意事项 8
一、学科立场的归属 10
二、研究范式的选择 11
三、研究方法的确立 15
四、原始资料是构建创新研究的基础 17
第三节 基本实施途径与方法论的把握 19
第四节 实践创新与方法论的互动 26
第五节 启迪与反思 29
第二章 实践理念的确立 35
第一节 理论的实践 37
一、理论的指导 38
二、理论的应用 42
三、理论的认知 46
第二节 方法的实践 49
一、方法的选择 51
二、方法的运用 55
三、方法的检验 61
第三节 身体的实践 66
一、身体的认知 68
二、身体的记忆 74
三、记忆的技艺 79
第三章 表征与认同 85
第一节 符号的象征 88
一、符号的表达 89
二、符号的隐喻 94
三、符号与传承 98
第二节 场景的建构 104
一、仪式场景的再造 105
二、神秘情境的重塑 108
三、真相的认知 113
第三节 创新与认同 119
一、认同的观念 120
二、认同的标准 126
三、认同中的创新 133
第四章 阐释与深描 138
第一节 阐释观的构建 140
第二节 解释后的理解 147
第三节 认知与深描 157
第二部分 实践篇 171
第五章 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情境 171
第一节 少数民族舞蹈与文化情境 172
一、舞蹈情境的表述 173
二、舞蹈情境的分类 175
三、舞蹈情境的建构 178
第二节 傣族舞蹈的文化情境 182
一、象脚鼓舞 183
二、孔雀舞 193
第三节 彝族舞蹈的文化情境 200
一、阿细跳月的表现形式 201
二、阿细跳月的由来 203
三、阿细跳月的文化蕴意 205
第四节 佤族舞蹈的文化情境 207
一、木鼓舞的文化内涵 208
二、木鼓舞的演练内容 210
三、佤族舞蹈的表现形式 213
第五节 广西壮族的打扁担 217
一、打扁担的由来 217
二、打扁担的表演形式 219
三、打扁担的演练特色 221
第六节 藏族锅庄舞的文化情境 223
一、锅庄舞的表演形式与特点 224
二、锅庄舞的文化蕴意 226
第六章 西南少数民族武术遗存形态 230
第一节 西南少数民族武术表现形式 231
一、传统宗教仪式中的古老功法演练形式——爬刀山 231
二、民间丧葬祭祀中的武术展演形式——跳武丧 239
三、世俗社会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武术表现形式 242
第二节 西南少数民族武术独特文化现象成因的研究 249
一、宗教祭祀场所成为西南少数民族武术遗存形态的文化空间 250
二、相似的经济类型与文化圈造就了西南少数民族武术表现的一致性 252
三、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差异成为少数民族武术传承的文化纽带 253
第七章 北方少数民族武术遗存现状 259
第一节 北方少数民族武术独特文化现象成因的研究 259
一、相似的地域环境和生活方式对北方少数民族武术留存状态的影响 260
二、宗教信仰的凝聚作用对北方少数民族武术留存状态的影响 262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三类回族武术 265
一、沧州回族武术 265
二、天津回族重刀武术 266
三、山东冠县查拳 267
第三节 三种回族武术形式的认同与差异 269
一、“地缘”认同中的沧州回族武术 269
二、“亲缘”认同中的天津回族重刀武术 271
三、“族缘”认同中的山东冠县查拳 272
第四节 身体传承的查拳 273
一、“身体实践”的查拳 274
二、“身体技术”的查拳 279
三、“身体技艺”的查拳 283
参考文献 289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