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资产证券化探索历程 1
1.1 2005—2008年试点期间的探索 2
1.1.1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2
1.1.2 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 6
1.2 2011年至今的探索 8
1.2.1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9
1.2.2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11
1.2.3 资产支持票据 13
1.2.4 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13
1.3 试点总结 14
1.3.1 搭建了基本的监管框架 14
1.3.2 资产证券化市场初具规模 15
1.3.3 主要产品运行机制日益标准化 16
1.3.4 培养了大批专业中介机构和人才 17
2 资产证券化法律和监管体系概览 18
2.1 业务准入体系 19
2.1.1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19
2.1.2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21
2.1.3 资产支持票据 21
2.1.4 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保监会项目资产支持计划) 22
2.2 备案制要点 23
2.2.1 银监会备案制要点 23
2.2.2 证监会备案制要点 24
2.3 会计出表问题 26
2.3.1 相关法律规定 26
2.3.2 影响出表的主要因素及解决办法 31
2.4 法律问题 32
2.4.1 破产风险隔离 32
2.4.2 基础资产从权利转让问题 33
2.4.3 债权转让通知效力 34
2.5 信息披露 34
2.5.1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要求 34
2.5.2 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要求 38
3 资产证券化发行和交易市场情况 41
3.1 2014年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情况 42
3.1.1 总体发行情况及增长趋势 42
3.1.2 不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情况 45
3.2 定价 45
3.2.1 整体定价情况 45
3.2.2 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47
3.3 流动性 51
3.4 投资者群体 51
4 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特征分析 52
4.1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主要特点 53
4.1.1 CLO产品 53
4.1.2 Auto-ABS产品 54
4.1.3 RMBS产品 56
4.1.4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 57
4.1.5 CMBS产品 58
4.1.6 Credit-Card ABS产品 58
4.2 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特点 59
4.2.1 债权类 60
4.2.2 收益权类 60
4.3 基础资产附属权益 60
4.4 交易结构主要特点 61
4.4.1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 61
4.4.2 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结构 68
4.5 经典案例 69
4.5.1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69
4.5.2 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 81
5 资产证券化参与机构概况 84
5.1 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机构 85
5.1.1 发起机构和贷款服务机构 86
5.1.2 受托机构 86
5.1.3 资金保管机构 87
5.1.4 评级机构 88
5.1.5 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他参与机构 88
5.2 企业资产证券化参与机构 90
5.2.1 主承销商 90
5.2.2 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 90
6 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展望 92
6.1 证券化市场政策展望 93
6.1.1 政策层面仍将支持证券化业务的发展 93
6.1.2 信息披露机制等防控风险措施将进一步完善 93
6.2 证券化市场发展展望 94
6.2.1 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94
6.2.2 细分产品类型将更加多样化 95
6.2.3 交易结构进一步创新 95
6.3 证券化市场参与机构展望 96
6.3.1 参与机构的主体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会进一步参与进来 96
6.3.2 投资者群体进一步拓宽 97
6.3.3 评级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97
6.4 证券化市场风险展望 97
6.4.1 基础资产整体质量可能略有下降 97
6.4.2 城投、地产等行业可能成为影响资产质量的主要行业因素 98
6.4.3 抵(质)押无法顺利变更登记、租赁物所有权变更登记等问题可能成为主要的法律风险 98
6.4.4 不对称降息可能成为影响部分利率敏感型产品的风险因素 98
附件1 中国资产证券化大事记 99
附件2 资产证券化政策梳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