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到南昌(前言) 1
2在干训总队创办壁报 13
3酝酿和谈、南京疏散 20
4蒋总统下野,局势急变 22
5李宗仁力主和谈,邵力子、张治中等为代表 25
6分派二一三师到樟树镇分发装备 37
7新淦、巴都行军到吉水城 40
8在吉安城过元宵节 43
9程潜称霸湘赣,卢汉取代龙云 47
10阅读小说陈圆圆、谢冰莹日记 52
11财经大改革,金元券停止发行 57
12共谍在首都阴谋暴动,接应共军渡江 64
13国共对峙长江两侧,政府内部意见分歧 70
14投机的媒体,尾巴党派纷向共方靠拢输诚 73
15重庆号巡洋舰投共 76
16金元券重贬,何应钦组阁 82
17三曲滩美景如画 84
18乐安县接兵,扛机枪日行百里 100
19对唯物辨证法之初步认识 103
20生与死的哲学 117
21南昌车队南下,吉安一片混乱 119
22预干局长贾亦斌叛变后,动向不明 121
23加紧练新兵,我发明简易瞄准器 123
24读曾文正公家书 129
25计画去台湾 130
26迫炮队结业,分发213师 140
27战局变化大,阎锡山组战斗内阁 147
28读沈从文、谢冰莹日记,寒星山居日记 149
29读鲁迅、郁达夫、沈从文、郭沫若等作品 152
30最新局势概述 156
31团教育队任教官,专教轻机枪 156
32第四兵团司令沈发藻训话 158
33轻重机枪、迫击炮实弹射击 163
34教育队、迫炮连移防湖溪村 173
35军长训话勉加紧训练 179
36同邓道明同学谈文学与哲学 180
37为晨钟壁报写稿 181
38太和城一片兵荒马乱景象 186
39深山幽谷中行军,想起曾国藩、胡大川名言 193
40 315师、211师在马家洲一带迎战 195
41 315师、211师在高坡、苏溪之线,已接战二日 198
42山地夜行军,至黄景坳占领阵地 202
43 638团掩护全军各师转进 203
44历经几次战役,唐江遇钱华林,恍如隔世 210
45 638团守唐江,最后转进仙女庙 214
46那不是二舅吗?…呜呜 218
47廿三军全军在罗塘会师 221
48徐蚌战役,共军花样百出,鬼点子真多 221
49在群山、丛树、浓雾中行军,白天昏暗如夜 223
50徐蚌战役,关于战壕足 225
51张子明谈江西五次围剿 227
52五次围剿与遵义之围城 229
53大嶺背之役,转进都亨 231
54都亨休息后,前进始兴县遇保安营,又陷险境 237
55 638团三营李营长,因临阵脱逃,被枪决掉 247
56昔日老战友、老弟兄,在异地重聚,其乐无比 249
57东南长官公署训练处在穗设立,开始募兵 252
58政府说要保卫广州,但未见构筑工事 257
59广州报纸头条,始兴县长饶纪锦叛变 264
60共产党的和与战策略运用剖析 267
61共军和与战的交互运用 268
62当前军事态势管窥与分析 269
63讨论广州情势 270
64毛记秧歌王朝正式登场,朱德等六人为副主席 277
65廿三军南移石龙镇布防 281
66双十节在广州,有多项国庆活动 283
67东南长官公署三总队自误船期 287
68在广州首次看到有人教跳秧歌舞 300
69困境中仍未失去斗志与信心 301
70解放军伤患坐满整个车厢,其状亦可悯 303
71卖鸡蛋也会被抢劫 304
72七条好汉决定追随政府军 305
73石龙东莞太平到香港澳门看看 311
74水上纵队不愿收容失散官兵 312
75上了悬英国旗子的货轮去海口 316
76暂栖身海南大学屋簷下 317
77台湾高雄要塞招兵,决定去投效 321
78登上赴台湾的天平轮,住在煤仓 323
79船上人多,缺水又缺粮,挨饿是常事 325
80台渝发动重建十万青年军 327
81境遇不佳时,常背诵南华经、西江月来解闷 329
82住煤仓呼吸困难,睡不好、吃不饱,如人间炼狱 331
83十天才洗一次澡 333
84天平轮启航赴台湾 337
85台湾终于到了 344
86两个月来第一次唱国歌、升国旗,很兴奋 350
87昆明卢汉叛变,西南岌岌可危,政府迁台北 354
88怀念挚友梁廷芳、邓道明 355
89大陆各战区传捷报,人心为之振奋 362
90换衣服,捉到三只虱子 362
91国军战力仍在,只是高阶者不肯卖力奋战 363
92无职军官登记,分三区考试 369
93一支旧水笔,伴我写下生命小史 370
94一双破皮鞋,陪我走过万水千山 370
附录一:作者1949年军中生活流水帐 377
附录二:邱清泉将军传略 388
附录三:我所经历的徐州会战 391
附录四:为邱兵团不力援黄兵团辩诬 397
后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