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民族人口分布一览表 6
大事记 15
第一章 建置沿革及土司设置 35
第一节 建置沿革 35
第二节 土司设置 46
第二章 土家族 57
第一节 族源 57
第二节 生活习俗 62
居住 63
饮食 64
服饰 65
婚姻 67
丧葬 67
节庆 69
信奉禁忌 70
第三节 语言称谓 71
第四节 文化艺术 73
文学艺术 74
1、文人文学 74
2、民间文学 87
音乐乐器 112
戏剧舞蹈 114
民族工艺 121
文物名胜 124
第三章 苗族 129
第一节 族源 129
第二节 生活习俗 135
居住 135
服饰 136
节庆 136
婚姻 139
丧葬 139
信奉 140
第三节 文化艺术 140
民间文学 141
书面文学 144
工艺美术 146
名胜古迹 146
第四章 其他民族 148
第一节 仡佬族 148
族源 148
文化艺术 151
生活习俗 154
第二节 汉族 157
第三节 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159
第一节 民族识别与恢复 161
第五章 民族工作 161
第二节 建立民族乡 171
第三节 民族经济文化事业 175
附 发放民族经费一览表 179
帮助少数民族无房户建房一览表 185
《与天同寿》碑记 191
第四节 培养少数无族干部 192
附 少数民族担任县领导职务名单 195
民委工作人员名单 200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统计表 201
第五节 建立民族档案 203
第一节 抗暴斗争 212
第六章 抗暴斗争与民族团结 212
第二节 民族团结 235
第七章 名人专略 239
附 少数民族英名录 258
第八章 传闻轶事 262
由氏“紫荆堂”的来历 262
张氏“百忍堂”的来历 262
杨氏“四知堂”的来历 264
包白头帕的来历 264
土家人的“香火牌”为何是两截 266
敬“梅山神”的来历 267
“金头和尚”的传说 268
马桑树为什么长不高 270
“丢马草”的传说 270
“亮碑”的传说 271
初二过年 273
公公背媳妇 274
第九章 附录 275
中共中央统战部文件 275
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确定“土家族”民族成份问题(电报) 278
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1)民政字第601号文件《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原则的通知》 279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6)民政字第37号文件《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问题的补充通知》 281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2)民政字第240号文件《关于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部份群众恢复土家族成份工作座谈会纪要》 283
思南县人民政府(1983)31号文《关于开展民族识别工作的报告》 288
中共思南县委、思南县人民政府思发(1983)16号文《关于开展民族识别工作的通知) 290
中共思南县委、思南县人民政府(1984)5号文件《关于恢复我县少数民族成份的意见》 292
附:1、关于对思发(84)5号文件执行情况的几点说明 296
2、恢复民族成份的认定标准 298
贵州省人民政府(86)黔府通143号文《关于思南、江口、德江县部份群众恢复土家族、苗族、仡佬族。侗族民族成份的批复 300
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结束我县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工作的通知 302
铜仁地区行政公暑《关于设立思南县南盆、胡家湾等15个民族乡的请示》 304
思南县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南盆、胡家湾等十五个民族乡的报告 307
贵州省人民政府(87)黔府通56号文《关于思南县建立民族乡的批复》 312
后记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