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骞,牟朋文主编
  • 出 版 社:学习与探索杂志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41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3

绪论 3

一 社会主义是科学,必须用科学态度对待 3

社会主义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3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由实践不断更新 5

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形式因时因地而异 8

二 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 13

改革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 13

我国原有体制必须全面改革 15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8

三 在改革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我国国情的结合 27

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必由之路 30

我国社会主义的特色 33

第一编 经济 40

第一章 改革经济体制,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40

第一节 国情的特点和工作的重点 40

我国国情的主要特点 40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45

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 49

第二节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几个经济关系 49

建设规模和重点建设 52

经济效益与增长速度 56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 61

第三节 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 66

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弊端 6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过程 69

排除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障碍 7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81

我国所有制变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82

第一节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82

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 87

建立公有制为主的多元所有制结构 89

多种所有制需要多种多样经营方式 94

第二节 各种经济形式的性质和作用 96

国营经济 96

集体经济 97

个体经济 99

其他经济形式 101

关于雇工问题 105

第一节 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农村经营方式的重大改革 109

农村集体经营方式的形成与弊端 109

第三章 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方式 109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与性质 113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趋势 122

第二节 推行经济责任制是城市国营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改革 132

国营企业经济责任制的形成 132

国营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 137

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经济责任制 142

第三节 实行劳动合同制是我国劳动制度的重大改革 149

“统包统配”劳动体制的形成与弊端 149

实行劳动合同制 154

第四章 实行劳动报酬与劳动经营成果相联系的分配方式 160

第一节 职工工资的浮动原则 161

我国现行工资制度的形成与弊端 161

工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166

职工工资的浮动原则 172

第二节 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中的联产计酬 176

工分制的弊病及联产计酬制的形成 176

联产计酬制的性质 180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大家共同富裕 1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 190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190

第五章 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解为辅的计划管理体制 190

社会主义经济由社会主义条件下诸经济规律共同调节 19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经济的特点 196

第二节 我国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 198

现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应该实行改革 198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 201

应该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03

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的沿革 206

第三节 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208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208

正确划分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210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213

疏通城乡商业渠道 215

第六章 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组织 216

第一节 实行专业化协作与经济联合 216

条块分割的弊端 216

企业的改组与联合 219

第二节 建立开放式的流通体制 221

商业体制的改革 221

第三节 组织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经济区 228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 228

组织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区 232

第七章 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37

第二编 政治 237

第一节 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任务的提出 238

建设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38

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242

建设高度民主是一个过程 244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目标是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247

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来说就是社会主义民主 247

为了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改革政治体制 250

改革政治体制要有利于加强专政的两个职能 253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体制需要完善 258

第一节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258

第八章 改革政治体制 258

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加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59

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改革选举方法和程序 264

第二节 恢复设立国家主席和规定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 271

第三节 改革行政管理 274

扩大国务院职权,加强最高行政机关的集中统一领导 274

扩大地方权限,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277

第四节 改革国家行政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280

国家行政机构改革势在必行 280

改革行政机构的主要措施 282

政社(企)分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286

政协是我国各党派合作的好形式 290

第五节 提高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90

提高政协地位,发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293

第六节 完善和发展基层的直接民主制 298

基层居民组织的自治性质和作用 299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基层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303

第九章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07

第一节 把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307

建国以来法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307

制定、修改宪法和各项法律,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313

坚持司法独立原则,恢复司法、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制度 317

第二节 恢复法律尊严,健全司法制度 317

重建辩护律师制度 321

第三节 运用法律打击敌人,调节人民内部矛盾 322

运用法律保护人民,打击敌人 322

运用法律调节人民内部矛盾 324

第十章 改革党的领导体制 326

第一节 执政党的地位和新时期的总任务要求改革党的领导体制 327

第二节 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党的组织制度 329

改变党的组织制度 329

健全民主集中制,实现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333

摆正党和群众的关系,坚持群众路线 337

第三节 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方法 337

实行党政分工,正确体现党的领导 339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341

第四节 改革干部制度 344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事实上的终身制 345

改革干部管理制度 348

调整干部结构 353

第三编 文化意识 359

第十一章 高度的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359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60

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特色 360

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命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62

第二节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64

精神文明建设是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364

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366

精神文明建设是抵制剥削阶级思想腐蚀的需要 367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 368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370

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牢固基础 370

文化意识结构中的不适应部分必须改革 372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必须同时进行两个方面的工作 374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 377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377

第十二章 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77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是相对的 3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 381

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 381

思想建设决定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383

第三节 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加强思想建设 385

共产主义理想和道德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根本 386

爱国主义是形成共产主义思想的起点 391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393

严守革命纪律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396

第十三章 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399

第一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400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400

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402

第二节 重视智力开发,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404

提出重视智力开发的战略思想 404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405

第三节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408

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 408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411

后记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