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鸿玲编
  • 出 版 社:沈阳医学院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201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第一章 阴阳 4

一、基本概念 4

二、临床运用 5

第二章 气、血、津液 7

一、气 7

三、气和血的关系 8

四、津液 8

二、血 8

第三章 脏腑 10

一、脏腑的主要生理病理 10

(一)心与小肠(附:心包) 10

(二)肺与大肠 11

(三)脾与胃 13

(四)肝与胆 14

(五)肾与膀胱 15

(六)三焦 16

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17

第四章 经络 19

一、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19

(一)经络的基本含义 19

(二)经络的组成 19

(三)十二经的命名 20

(四)十二正经的相互关系 20

(五)十二经的循行和主治(附:常用穴位) 21

1.手太阴肺经 21

2.手阳明大肠经 22

3.足阳明胃经 23

4.足太阴脾经 24

5.手少阴心经 25

6.手太阳小肠经 26

7.足太阳膀胱经 27

8.足少阴肾经 28

9.手厥阴心包经 29

10.手少阳三焦经 30

11.足少阳胆经 31

12.足厥阴肝经 32

(六)奇经八脉循行,主治及常用穴 33

1.任脉 33

2.督脉 33

3.冲脉 34

4.带脉 35

5.阴阳?脉 35

6.阴阳维脉 35

二、经络的主要功用及临床应用概要 35

(一)生理方面 35

(二)病理方面 35

(三)诊斯方面 35

(四)治疗方面 35

(五)药物方面 36

(一)正邪关系 37

(二)精神因素 37

第五章 病因 37

一、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内因 37

二、外因 38

(一)风邪 38

(二)寒邪 38

(三)暑邪 39

(四)湿邪 39

(五)燥邪 39

(六)火邪 39

(二)瘀血 40

三、痰、瘀血 40

(一)痰 40

第六章 四诊 41

一、问诊 41

(一)问寒热 41

(二)问汗 42

(三)问头身 42

(四)问二便 42

(五)问饮食 42

(一)嗅气味 43

二、闻诊 43

(二)听声音 43

(六)问胸腹 43

(八)问经带 43

(七)问耳聋、耳鸣 43

三、望诊 44

(一)望一般状况 44

(二)望舌 45

(三)望指纹 47

(四)望眼及颈部 48

四、切诊 48

(一)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48

(二)异常脉象 49

(三)相兼脉与主病、脉的从舍 51

第七章 八纲辨证 52

一、表与里 52

二、寒与热 52

四、阴与阳 53

三、虚与实 53

附:八纲辨证病例分析 55

第八章 脏腑辨证 57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57

(一)心病的辨证 57

(二)小肠病的辨证 58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58

(一)肺病的辨证 58

(二)大肠病的辨证 59

三、脾与胃病的辨证 60

(一)脾病的辨证 60

(二)胃病的辨证 61

四、肝与胆病的辨证 62

(一)肝病的辨证 62

(二)胆病的辨证 63

五、肾与膀胱病的辨证 63

(一)肾病的辨证 63

附:脏腑辨证病例分析 64

(二)膀胱病的辨证 64

第九章 伤寒论六经病证治 67

一、太阳病 67

二、少阳病 67

三、阳明病 67

四、太阴病 68

五、少阳病 68

六、厥阴病 68

第十章 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69

一、卫气营血辨证 69

(一)邪在卫分 69

(二)邪在气分 69

(三)邪在营分 70

(四)邪在血分 70

(一)上焦病侯 71

(二)中焦病侯 71

二、三焦辩证 71

(五)热陷心包 71

(三)下焦病侯 72

第十一章 治法方药 73

一、治则与治法 73

(一)治疗原则 73

(二)常用治法 74

二、常用中草药 74

辛温解表药 76

(一)解表药 76

辛凉解表药 80

(二)止咳化痰平喘药 83

温化寒痰药 83

清化热痰药 85

止咳平喘药 87

(三)清热药 90

清热泻火药 91

清热解毒药 95

清热凉血药 99

(四)温里药 101

(五)理气药 105

(六)利尿逐水药 108

利尿药 108

逐水药 112

(七)理血药 114

止血药 114

活血化瘀药 117

(八)祛风湿药 121

(九)芳香化湿药 124

(十)补益药 126

补气药 127

补血药 130

补阴药 132

补阳药 135

(十一)固涩药 139

(十二)消导药 145

润下药 146

(十三)泻下药 146

攻下药 147

(十四)安神药 148

重镇安神药 148

养心安神药 149

熄风安神药 151

(十五)芳香开窍药 154

(十六)驱虫药 155

三、方剂 157

(一)解表剂 158

辛温解表剂 159

麻黄汤 159

桂枝汤 159

辛凉解表剂 159

麻杏石甘汤 159

桑菊饮 160

银翅散 160

附:备用方 160

麻子仁丸 161

温脾汤 161

(二)泻下剂 161

大承气汤 161

附:备用方 162

(三)清热剂 162

白虎汤 162

竹叶石膏汤 162

犀角地黄汤 162

清温败毒饮 163

黄连解毒汤 163

普济消毒饮 163

龙胆泻肝汤 163

导赤散 164

青蒿鳖甲汤 164

附:备用方 164

茵陈蒿汤 165

五苓散 165

八正散 165

平胃散 165

(四)利湿剂 165

白头翁汤 166

附:备用方 166

(五)祛寒剂 166

理中丸 166

附:备用方 167

小建中汤 167

真武汤 167

四逆汤 167

四神丸 167

(六)理气剂 168

逍遥散 168

柴胡舒肝丸 168

旋覆代赭汤 168

(七)理血剂 168

附:备用方 169

黄土汤 169

血腑逐瘀汤 169

生化汤 169

桃仁承气汤 169

(八)止咳化痰平喘剂 170

二陈汤 170

止嗽散 170

小青龙汤 171

苏子降气汤 171

(九)补益剂 171

四味汤(原名四君子汤) 171

补中益气汤 171

四物汤 172

归脾汤 172

生脉散 172

六味地黄丸 172

肾气丸 172

朱砂安神丸 173

镇静安神剂 173

(十)镇静安神熄风剂 173

附:备用方 173

补心丹 174

酸枣仁汤 174

镇静熄风剂 174

羚羊钩藤汤 174

镇肝熄风汤 174

木香槟榔丸 175

健脾丸 175

保和丸 175

(十一)消导、化积剂 175

牵正散 175

(十二)固涩剂 176

金锁固精丸 176

固冲汤 176

缩泉丸 176

冰硼散 177

如意金黄散 177

七厘散 177

(十四)外用剂 177

乌梅丸 177

(十三)驱虫剂 177

附:备用方 178

第十二章 常见症状辨证及治疗 179

一、发热 179

(一)外感发热 179

(二)内伤发热 180

(一)外感咳嗽 181

二、咳嗽 181

(二)内伤咳嗽 182

三、心悸 183

四、痹证 184

(一)风、寒、湿痹 185

(二)热痹 185

五、胃脘痛 186

六、呕吐 187

(二)内伤泄泻 189

七、泄泻 189

(一)外感泄泻 189

八、黄疸 190

(一)阳黄 191

(二)阴黄 192

九、水肿 192

(一)阳水 192

(二)阴水 193

十、淋证 194

十一、头痛 195

(一)外感头痛 195

(二)内伤头痛 196

十二、失眠 197

十三、眩晕 198

十四、中风 200

(一)中经络 200

(二)中脏腑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