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 1
凡例 3
概述 4
第五节 体育竞赛 70 5
大事 10
第一节 归属 30
第一编 建置 30
第一章 历史沿革 30
第二节 地名考述 3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2
第二节 县界 32
第一节 位置 32
第三节 行政区划 33
第三章 县城乡镇驻在单位 37
第一节 县城 37
第二节 乡镇 37
第三节 驻在单位 40
第一节 地质 41
第一章 地质 41
第二编 自然地理 41
第二节 大地构造 42
第二章 地貌 43
第一节 地貌类型 43
第二节 山脉 44
第三章 气候 44
第一节 气候特征 44
第二节 气候区域 53
第三节 异常气象 55
第四章 水系水文 56
第一节 河流 56
第二节 水文 58
第一节 土壤分类及分布 59
第五章 土壤 59
第二节 土壤区域 61
第六章 植被 61
第七章 自然资源 62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2
第二节 生物资源 62
第三节 矿物资源 63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 64
第四节 森林经营 67
第二节 旱灾 68
第一节 水灾 68
第八章 自然灾害 68
第三节 冻害 69
第四节 风灾 69
第五节 雹灾 69
第六节 虫灾 70
第三编 农业 71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71
第一节 土地占有形式 71
第二节 租佃关系 72
第三节 土地改革 73
第四节 生产体制变革 76
第二章 土地 79
第一节 放荒 79
第二节 开发利用 81
第三节 管理 85
第一节 农作物及产量 86
第三章 种植业 86
第二章 税务 3 95
第二节 蔬菜 100
第三节 轮作制和耕作法 102
第四节 植物保护 103
第五节 种籽 104
第六节 肥料 105
第七节 经营管理 106
第四章 县营农场 112
第一节 东风良种场 112
第三节 自联农场 113
第二节 兴东良种场 113
第五章 农业机械 114
第一节 农机具 114
第二节 农机供应与修造 119
第三节 机械化作业 122
第四节 农机管理 123
第五节 农机队伍 126
第一节 饲养管理 129
第六章 畜牧业 129
第二节 繁育改良 137
第三节 疫病防治 137
第四节 草原管理 139
第五节 县种畜场 140
第六节 畜牧业队伍 140
第一节 水库 141
第七章 水利 141
第三节 治涝 143
第二节 机电井 143
第四节 水土保持 146
第五节 农田灌溉 154
第六节 水质改良 156
第七节 水利队伍 157
第八章 农电 158
第一节 农电发展 158
第二节 机构和管理 160
第九章 副业 160
第一节 家庭副业 160
第二节 社队副业 162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63
第十章 林业 163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64
第三节 森林保护 165
第五节 林场、苗圃 171
第六节 木材综合利用 174
第七节 机构队伍 174
第十一章 气象 175
第一节 气象站网点 175
第二节 观测预报 175
第四节 队伍 176
第三节 人工降雨及防雹防霜冻 176
第四编 工业 183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183
第一节 私营工业 183
第二节 个体工业 186
第三节 集体工业 186
第四节 国营工业 191
第二章 工业门类 191
第一节 电力工业 192
第二节 粮油工业 199
第三节 食品工业 201
第四节 纺织工业 207
第五节 机械工业 209
第六节 建材工业 212
第七节 化学工业 217
第八节 其它工业 221
第三章 镇、社工业 222
第一节 镇办工业 222
第二节 社队工业 225
第五编 交通邮电 229
第一章 公路运输 229
第一节 公路 229
第二节 桥梁 234
第三节 主要乡道 239
第四节 运输 239
第五节 安全管理 245
第二章 铁路航空 247
第一节 铁路 247
第二节 航空 253
第三章 邮电 254
第一节 邮政 255
第二节 电信 259
第六编 城镇建设 263
第一章 公用设施 263
第一节 道路桥梁 263
第二节 供水 264
第三节 供电照明 267
第四节 排水 267
第五节 园林绿化 268
第六节 建设队伍 268
第二章 房产 270
第一节 公用建筑 270
第二节 民用建筑 271
第三节 房产管理 272
第七编 商业 273
第一章 商业 273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73
第三章 环境保护 273
第二节 污染治理 276
第一节 私营商业和个体商业 278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296
第三节 集体商业 299
第四节 国营商业 301
第二节 日伪粮谷出荷、粮食配给 312
第一节 私人粮行 312
第二章 粮食 312
第三节 解放后的粮食机构 314
第四节 统购统销 316
第五节 储存与调运 321
第六节 粮食经营管理 325
第一节 机构、网点 326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 326
第二节 生产生活资料供销 333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37
第四章 外贸 340
第一节 冷库和转运站 340
第二节 商品出口 341
第五章 水产 343
第六章 物资 343
第一节 物资供应 344
第二节 各公司简况 345
第八编 工商物价 354
第一章 工商管理 354
第一节 企业登记 355
第二节 商标注册 357
第三节 经济合同 357
第四节 农贸市场管理 358
第二章 物价管理 360
第一节 解放前的物价 360
第二节 物价调整 371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76
第一章 财政 377
第九编 财政金融 377
第一节 旧社会的财政 378
第二节 解放初期的财政 384
第三节 财政收支 386
第四节 农业税 392
第五节 预算管理 394
第六节 财务管理 394
第七节 财政监督 395
第八节 公债与国库券 395
第一节 民国与伪满的税收 397
第二节 人民税收 409
第三章 金融 414
第一节 旧银行、钱庄、当铺 414
第二节 人民银行 420
第三节 专业银行 430
第四节 货币 438
第五节 保险业务 439
第十编 党政群团 44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441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41
第二节 代表会议与代表大会 451
第三节 党员 456
第四节 党的重要政治活动 459
第五节 干部管理 471
第六节 宣传教育 472
第七节 统一战线 474
第八节 纪律检查 476
第九节 来信来访 478
第十节 档案工作 479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 480
第二章 县级国家权利机关 480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 480
第三章 地方行政机构 489
第三节 人民政府 49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公署(县政府) 490
第二节 伪满县公署 490
第四章 人民政协 496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安县委员会 496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496
第五章 民主党派 498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北安农学院支部 498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黑龙江省委直属北安小组 498
第六章 群众团体 499
第一节 工会 499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504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504
第四节 贫下中农协会 507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508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509
第十一编 公安司法 510
第一章 公安 51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公安 510
第二节 伪满时期警、宪、特 512
第三节 人民公安 523
第二章 检案 535
第一节 建国前的检察机构 535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 53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法院 540
第二节 伪满时期的法院 540
第三章 法院 540
第三节 人民法院 541
第四章 司法 546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46
第二节 人民调节 547
第三节 律师工作 548
第四节 公证工作 548
第十二编 民政 549
第一章 民政 549
第一节 社会福利 549
第二节 社会救济 550
第三节 优抚安置 552
第四节 婚姻登记 556
第五节 基层选举 556
第六节 支援前线 556
第七节 移民安置 558
第八节 自流人员遣送 559
第九节 烈士陵园管理 559
第三节 劳动保护及保险 560
第二节 归侨、侨誊 560
第二章 侨务 560
第一节 外侨 560
第十三编 劳动人事 561
第一章 劳动 56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62
第二节 劳动工资 566
第四节 精减下放 571
第五节 上山下乡 572
第二章 人事 575
第一节 解放前公职人员 575
第二节 建国前后行政干部 576
第三节 干部下放劳动 577
第四节 干部离、退休和退职 577
第一节 募兵制 579
第二节 志愿、义务兵役制 579
第一章 兵役 579
第十四编 军事 579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80
第一节 旧社会地方武装 580
第二节 人民武装 581
第三章 民兵 582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82
第二节 民兵训练 583
第四章 驻军 584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 584
第二节 伪满时期驻军 584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 586
第五章 兵事记略 587
第一节 沦陷 587
第二节 抗联活动 587
第三节 苏军进驻北安 590
第四节 剿匪 590
第六章 人防战备 591
第一节 人防机构 591
第二节 人防工程 591
第三节 战备工作 592
第十五编 教育 597
第一章 各类教育 597
第一节 学前教育 59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9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14
第四节 专业教育 622
第五节 成人教育 623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 628
第七节 特殊教育 630
第二章 教师 630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30
第二节 教师培训 633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34
第三章 教育行政 635
第一节 机构沿苹 635
第二节 考试制度 635
第三节 教育经费 636
第一节 文化设施 641
第十六编 文化科技 641
第一章 文化事业 641
第二节 文艺团体 647
第三节 文艺创作 651
第四节 群众文艺 655
第二章 文物遗址 655
第一节 居住点遗址 656
第二节 古城、古届遗址 660
第三节 古生物化石及文物出土点 660
第二节 药政 661
第三节 预防 661
第三章 新闻 664
第一节 报纸 664
第二节 广播 665
第四章 科学技术 668
第三节 电视 668
第一节 科研机构 669
第二节 科技活动 670
第三节 科技成果 671
第四节 科技队伍 675
第五章 标准计量 675
第一节 标准化 676
第二节 计量 676
第十七编 卫生体育 678
第一章 卫生 678
第一节 医疗 679
第四节 节 育措施 701
第五节 医学教育 701
第六节 卫生队伍 702
第二章 体育 703
第一节 体育设施 704
第二节 学校体育 704
第三节 群众体育 704
第四节 运动员培训 705
第十八编 社会 714
第一章 人口 714
第一节 人口增减 714
第二节 人口构成 718
第三节 人口流动 720
第四节 人口密度 721
第五节 人口控制 721
第二章 民族 722
第一节 民族构成 722
第二节 民族分布 723
第三章 宗教 723
第一节 佛教 723
第二节 道教 724
第三节 伊斯兰教 724
第四节 基督教 725
第五节 天主教 725
第二节 吸毒 726
第三节 娼妓 726
第一节 赌博 726
第四章 社会病态 726
第五章 风俗习惯 727
第一节 节 日时令 727
第二节 婚嫁 728
第三节 丧葬 730
第四节 服饰 732
第五节 饮食 733
第六节 建筑 734
第七节 交通工具 734
第六章 社会风尚 735
第一节 殡葬改革 735
第三节 尊老爱幼 736
第二节 喜事新办 736
第四节 拾金不昧 737
第五节 舍己救人 738
第七章 方言农彦歇后语 739
第一节 方言 739
第二节 农谚 742
第三节 歇后语 744
第八章 人民生活 746
第一节 建国前农民生活 746
第二节 建国后农民生活 747
第三节 职工生活 747
第九章 重大事故 749
第一节 火灾 749
第十章 民间传说 750
第三节 车祸 750
第二节 雷电 750
第十九编 人物 754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54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772
第三章 人物表 779
第一节 出席中央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779
第二节 北安籍在外地专家学者 788
第三节 北安籍地师级以上干部 789
第二十编 附录 790
第一、重要文件辑存 790
1、北安六区组织生产经验 790
2、北安县第四区调查 804
3、北安移难民改造工作 814
4、黑河地区行署关子北安市与德都县行政区域界线的处理决定 816
第二、杂记 817
一、日寇罪行 817
(1)开拓团 817
(2)协和会 820
(3)抓劳工 820
(4)勤劳俸仕队 821
(5)清乡并屯 821
(6)大屠杀、大逮捕 821
1、李殿芳(革命)屯大逮捕事件 821
2、日本侵略军血洗张景芳屯 824
二、苑凭事件 826
三、“七、一一”事件 829
第三、旧县志记略 832
第四、《北安县志》编修始末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