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史纲 古代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苏社会科学院《江苏史纲》课题组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810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第一章大江南北的原始时代 1

第一节原始氏族公社的形成和发展 1

一原始氏族公社的形成 1

二氏族公社的发展 3

第二节氏族公社的解体 9

一 “男耕妇织”的生产发展 9

二父权制的确立和氏族公社的解体 15

第二章 虞、夏、商、周时代徐、青、扬州的东夷和东国(约公元前23世纪左右—公元前771年) 21

第一节徐、青、扬州东夷和东国的兴起 21

一徐、青、扬州的划分和东夷的分布 21

二 “东国”的兴起 24

第二节青铜时代的奴隶制经济 34

一青铜时代的开始和发展 34

二家庭奴隶制的农业经济 36

三官营的工商业 42

第三节东夷和东国的科学文化 48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48

二敬事天地鬼神的宗教思想 52

三文化和艺术 54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楚(公元前770—221年) 58

第一节春秋时期吴的崛起与争霸 58

一吴王国的崛起 58

二吴王诸樊兄弟与楚的争夺 62

三吴王阖庐“霸诸侯” 67

四吴王夫差争霸“中国” 71

第二节战国时期越、楚的代兴 75

一越王勾践灭吴称霸 75

二越与齐、楚争强 79

三楚国破越 83

一吴、越、楚的铁器时代 85

第三节 吴、越、楚奴隶经济的衰败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85

二吴、越的“改政”与封建制度的确立 88

三吴、越、楚地的封建经济 94

第四节科学文化的发展 105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 105

二儒、道、墨的“争鸣” 107

三新的军事科学的产生 112

四计然的经济思想 114

五文化艺术的发展 116

第四章秦朝的东海、会稽等郡(公元前221—207年) 127

第一节秦统一东方 127

一秦灭魏、楚、齐为郡县 127

二秦的“法令由一统” 129

三秦皇“东行郡县” 131

第二节项羽、刘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135

一激起农民反抗的秦暴政 135

二项、刘等响应陈、吴起义 137

三项羽、刘邦以楚灭秦 142

第五章两汉时期的楚、吴等郡国(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145

第一节西楚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145

一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 145

二汉灭西楚 147

第二节两汉时期楚、吴等郡国的兴废 152

一西汉时期异姓楚和同姓楚、吴等国的兴废 152

二东汉时期徐、扬等州郡国的变迁 167

第三节两汉时期楚、吴等郡国的封建经济 175

一社会生产的发展 175

二封建大地产和庄园经济的发展 189

第四节两汉时期楚、吴等郡国的科学文化 192

一天文、炼丹术、医学方面的成就 192

二儒学的兴盛 196

三刘向、刘歆的治学成就 198

四佛教的传入和原始道教的兴起 201

五文学艺术的兴盛 203

第六章 三国时期魏、吴分治下的徐、扬等州郡(公元220—280年) 209

第一节魏、吴在长江南北的对峙 209

一曹魏兼并徐州 209

二孙策创业江东和孙权称帝建业 214

第二节徐州和江东经济的发展 223

一江淮地区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23

二水利事业的蓬勃兴起 225

三手工业 227

四徐州和江东的城市 229

五商业与交通 229

第三节司马氏统一江东 231

一孙吴后期政治的腐败 231

二江东屯田制的破坏与小农贫困化 235

三建业的失守 238

一科学文化的成就 240

第四节科学文化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240

二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44

第七章两晋时期的徐、扬等州(公元—420年) 247

第一节两晋在徐、扬的政治统治 247

一西晋永嘉前对徐、扬的统治 247

二西晋末年江东豪族“三定江南” 249

三东晋政权在江南的建立 252

四南北世族地主的联合与摩擦 254

一北人南迁与侨州、郡、县的设置 258

第二节徐、扬二州的侨州郡县与“土断” 258

二徐、扬二州境内的侨州、郡、县 260

三 “土断”后南北人民的融合 264

第三节徐、扬地区经济的发展 267

一农业经济 267

二手工业 272

三城市和商业 274

一北府兵建立前东线进行的北伐 277

第四节东晋的北伐和北府兵 277

二 以京口、广陵为基地建立的北府兵 280

三北府兵在抵御氐族南侵和荆、扬之争中的作用 283

四北府兵建立后在东线进行的北伐 286

第五节席卷江南地区的孙恩、卢循起义 288

一东晋后期三吴八郡农民的沉重负担 288

二起义席卷江南地区 291

第六节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方科学文化 297

一天文历法、化学和医学 297

二哲学和宗教 300

三经学和史学 304

四文学 306

五绘画、雕塑、书法、乐舞等艺术 309

第八章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公元420—589年) 314

第一节宋、齐、梁、陈的更迭 314

一刘宋(420—478年) 314

二萧齐(479—502年) 317

三萧梁(502—557年) 319

四陈(557—589年) 321

第二节南北朝在江北的对峙与争战 323

一刘宋与北魏的对峙、争战 323

二齐、梁与魏之争和侯景之乱 326

三陈与北齐、北周在淮南的争夺 329

第三节江南经济的长足发展 331

一江南的山墅经济和寺院经济 331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34

三城市与商业的兴盛 340

第四节 南朝科学文化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344

一自然科学的卓越成就 344

二宗教和哲学 347

三经、史、地志、目录学 351

四文学和艺术 354

五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364

第九章 隋唐时期的徐、扬、润、苏等州郡(公元581—907年) 368

第一节隋唐统一江南 368

一隋灭陈 368

二隋平江南叛乱 371

三隋末的江淮起义 372

四唐灭隋和统一江南 375

第二节 隋唐在江淮的军政建置和唐代江淮叛乱的平定 378

一隋唐在江淮的军政建置 378

二唐代江淮叛乱的平定 381

第三节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 389

一大运河的开凿与维修 389

二江淮经济的繁荣 392

三江淮文化的发达 404

第四节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413

一鉴真东渡 413

二 “蕃客”来扬 416

第五节江淮的社会危机 418

一唐王朝对江淮剥削的加重 418

二庞勋起义 420

第十章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南唐等国(公元907—960年) 423

第一节军阀的纷争割据 423

一朱全忠割占徐州 423

二钱镠吞并苏州 424

三杨行密割据淮南和江南大部 426

第二节吴国的兴亡 427

一吴国的建立 427

二吴国的发展与灭亡 430

三吴国统治时期的“承平”局面 431

第三节南唐的盛衰 434

一南唐代吴 434

二南唐的兴盛 439

三南唐的衰弱 442

第四节江淮的经济发展 446

一农业 447

二手工业 449

三商业 451

第五节南唐、吴越的文化 452

一词、诗和文字学 452

二绘画、雕塑和音乐 454

第十一章 两宋时期的淮南、两浙、江南等路(公元960—1279年) 459

第一节北宋对东南的统一和统治 459

一平淮南 459

二灭南唐 460

三并吴越 462

四加强中央对东南的军政统治 463

第二节南宋与金、蒙的南北对峙 467

一宋廷的南迁与金人南侵的失利 467

二 “绍兴和议”与宋、金南北对峙 473

三南宋与蒙元在江淮的相持 478

第三节京东、淮南、江东的经济发展 480

一农业生产的新发展 480

二手工业发展的新水平 491

三城镇及商业的发展 498

第四节封建剥削的残酷和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502

一两宋统治者对江南北人民的残酷剥削 502

二江南北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513

第五节 科学文化的昌盛 517

一科学技术 517

二文化教育和新儒学 526

三史学、文学和艺术 530

第十二章 元朝的江浙、河南行省(公元1276—1368年) 540

第一节 元军占领大江南北和江南北的抗元斗争 540

一元军攻占江南和江南的抗元斗争 540

二元军攻占江北和江北的抗元斗争 545

三元代江南北地区的行政区划 547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49

一土地占有状况 549

二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554

三官私手工业生产 558

四商业的发展 562

五发达的交通运输业 568

第三节红巾军起义和张士诚的大周政权 572

一元末江淮地区的社会矛盾和起义的准备活动 572

二徐州芝麻李起义和赵君用、毛贵等在淮东的活动 574

三彭莹玉率师横扫江南 575

四张士诚高邮起兵和大周政权的建立 577

五大周政权的蜕变 580

第四节朱元璋建立吴政权和灭亡元朝 584

一吴政权的建立 584

二朱元璋的经济政策 587

三削平群雄,灭亡元朝 590

第五节江浙地区的文化思想 593

一医学 593

二谢应芳的无神论思想 595

三文学艺术 597

第十三章 明朝的京师(直隶)与南京(南直隶)(公元1368—1644年) 605

第一节 明初京师的建立和变迁 605

一朱元璋定都应天 605

二 “靖难之变” 608

三朱棣迁都北京以后的留都南京 611

四 南直隶的应天、苏、松、常、镇等府 613

第二节 明初的对外友好往来与郑和下“西洋” 614

一明初的对外友好方针和造船航海业发展 614

二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 620

三江南人民对郑和下西洋的贡献 624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和江南资本主义萌芽 625

一水利建设 625

二农业生产的优势 634

三手工业的发展 641

四市镇的兴起和繁荣 650

五商业的发展 653

六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659

第四节东南地区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665

一倭寇的侵扰和沿海军民的抗倭斗争 665

二社会危机与城乡人民反封建斗争 676

三东林党和其他社团的兴起 687

第五节 科学文化的成就 695

一科技的成就 695

二哲学与宗教的发展 704

三史书与类书的编纂 708

四文学艺术的繁荣 711

第一节 清军南下与南明军民的抗清斗争 724

一南明弘光政权的建立与史可法的抗清斗争 724

第十四章 清朝前期的江苏(公元1644—1840年) 724

二弘光政权的覆灭与江南人民的抗清斗争 732

三南明政权的重建与张煌言、郑成功的北伐 738

第二节清朝对江苏的政治统治 743

一江苏省的政治建制 743

二康熙与乾隆皇帝南巡 747

三官僚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和农民的反抗斗争 753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758

第三节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58

二手工业的发达 763

三城市和市镇的兴盛 769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增长 775

第四节科学文化的发达 781

一科学技术 781

二哲学和经济学 788

三考据学与史学 792

四文学艺术 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