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原材料分析 1
第一章 磷矿 1
第一节 磷矿日常分析 1
一、水分的测定 1
二、全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
(一)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2
(二)不经预溶矿磷钼酸铵容量法 3
(三)磷矾钼黄比色法 5
第二节 磷矿全分析 6
一、灼烧失量 6
二、二氧化碳的测定 7
(一)二氧化碳的气体分析 7
(二)二氧化碳烧失法 10
三、酸不溶物的测定 10
四、二氧化硅的测定 11
五、氟的测定 12
(一)硝酸钍容量法 12
(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5
六、氯的测定 17
七、氧化锰的测定 19
(一)铋酸钠容量法 19
(二)高碘酸钾比色法 20
八、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2
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22
九、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3
(一)重铬酸钾容量法 23
(二)EDTA络合滴定法 25
十、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6
(一)磷酸铝重量法 26
(二)EDTA络合滴定法 27
十一、氧化钙的测定 28
十二、氧化镁的测定 30
(一)8-羟基喹啉重量法 30
(二)EDTA络合滴定法 33
十三、硫酸根的测定 34
附:磷精矿和磷矿石分析规则(国家标准报批稿) 36
第二章 硫铁矿 80
第一节 硫铁矿的日常分析 80
一、水份的测定 80
二、有效硫的测定 80
第二节 硫铁矿的主要杂质分析 81
一、砷的测定 81
二、氟的测定 83
(一)茜素磺酸钠比色法 83
(二)二甲酚橙比色法 84
三、铅的测定 84
四、铜的测定 86
第三章 硫磺的分析 86
一、水份的测定 86
二、硫的测定 87
(一)差减法 87
(二)二硫化碳法 87
三、酸度的测定 88
四、沥青的测定 88
五、灰份的测定 89
六、砷的测定 89
第四章 辅助原料 91
第一节 硫酸(92.5 %) 91
第二节 稀硫酸 91
一、稀硫酸含量的测定 91
二、含硝的测定 92
第三节 氯化钠 92
一、水分的测定 92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93
第四节 磷酸三钠 94
一、磷酸三钠含量的测定 94
二、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95
第五节 硅石 95
第六节 煤焦 96
一、水份的测定 96
二、灰份的测定 96
三、挥发份的测定 97
四、固定碳的测定 98
第七节 硫酸钠(元明粉)的测定 98
一、水份的测定 98
二、硫酸钠含量的测定 98
第八节 硫酸钾 99
一、水分的测定 99
二、氧化钾含量的测定 99
第九节 硝酸的测定 100
第十节 烧碱的分析 101
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测定 101
二、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102
第十一节 苯的测定 102
一、外观的测定 102
二、比重的测定 102
三、馏程的测定 103
四、酸洗比色 105
五、臭价的测定 106
六、冰点的测定 107
七、含硫的测定 108
第十二节 三氯乙烯的分析 110
一、外观色度的测定 110
二、比重的测定 111
三、沸程的测定 112
四、不挥发残渣的测定 113
五、水抽取液pH的测定 113
六、水分含量的测定 113
第十三节 高锰酸钾 113
一、水分的测定 113
二、高锰酸钾含量的测定 114
第十四节 矾泥 114
一、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114
二、铁的测定 116
第十五节 氨水的测定 116
第十六节 盐酸的分析 117
第五章 耐火耐酸材料及其他 119
第一节 粘土 119
一、水分的测定 119
二、灼烧失量的测定 119
三、二氧化硅的测定 119
四、铁、铝氧化物的测定 121
五、氧化铁的测定 121
六、氧化铝的测定 122
七、氧化钙的测定 122
八、氧化镁的测定 123
第二节 耐火砖 123
一、耐火度的测定 124
二、气孔率的测定 124
第三节 耐酸砖 124
耐酸度的测定 124
第四节 耐酸泥 125
第五节 硅酸钠(水玻璃) 125
一、比重的测定 125
二、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126
三、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126
(一)容量法 126
(二)重量法 128
四、硅率的测定 128
第六节 甲醛含量的测定 129
(一)亚硫酸钠法 129
(二)碘量法 130
第二篇 成品分析 132
第一章 普通过磷酸钙的分析 132
一、水分的测定 132
二、游离酸的测定 132
三、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134
(一)磷钼酸喹啉重量法 134
(二)磷钼酸喹啉容量法 136
第二章 氟硅酸钠的分析 139
一、氟硅酸钠含量的测定 139
二、游离酸的测定 140
三、水不溶物的测定 141
四、水份的测定 141
五、铅的测定 142
六、细度的测定 142
第三章 硫酸的分析 143
一、硫酸含量的测定 143
二、发烟硫酸中硫酸含量及游离硫酸酐的测定 143
三、灼烧残渣的测定 145
四、铁含量的测定 145
五、砷含量的测定 146
六、外观的测定 147
第四章 硝酸磷肥的分析 148
一、水分的测定 148
二、总氮的测定 149
三、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150
四、水溶性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151
五、粒度的测定 152
六、氧化钾的测定 152
第五章 磷酸铵的分析 153
一、水分的测定 153
二、氮的测定 154
三、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154
四、粒度的测定 155
第六章 黄磷的分析 156
第一节 黄磷中残渣的测定 156
第二节 磷铁的分析 156
一、磷的测定 157
二、铁的测定 157
第三节 磷泥的分析 157
一、水分的测定 157
二、杂质的测定 158
三、磷的测定 158
第七章 工业己内酰胺的分析 159
一、高锰酸钾值的测定 159
二、凝固点的测定 159
三、挥发性碱的测定 160
四、水分含量的测定 161
五、颜色度的测定 161
六、透明度的测定 161
七、机械杂质的测定 162
第八章 氧气的分析 163
第九章 亚硫酸氢铵母液的分析 165
一、总SO2含量的测定 165
二、氮的测定 165
第十章 硫酸铵母液的分析 167
一、酸、碱性的测定 167
二、硫酸铵含量的测定 167
三、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67
第十一章 磷石膏的分析 169
有效五氧化二磷 169
第十二章 铵明矾的分析 170
一、氧化铝的测定 170
二、氧化铁的测定 170
三、重金属(铅)的测定 171
四、砷的测定 171
第十三章 硫酸铝的分析 173
一、硫酸铝的测定 173
二、氧化铁的测定 173
三、游离硫酸的测定 174
四、水不溶物的测定 174
五、砷的测定 175
第十四章 聚氯化铝的分析 176
一、比重的测定 176
二、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176
三、盐基度的测定 177
四、pH的测定 178
五、总硫酸根含量的测定 178
第三篇 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180
第一章 供矿车间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180
供矿车间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180
第一节 磷矿粉的分析 181
一、水份的测定 181
二、全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181
三、细度的测定 181
第二节 气体中含尘的测定 181
一、取样孔位置的选择 181
二、管道内截面的测量 182
三、管内静压P(静)的测量 182
四、管内动压P(动)的测量 182
五、测量所测管道的系统温度 183
六、测定所测管道内的水份百分含量 183
七、采样点数的确定 184
八、各采样点气体流速的计算 185
(一)单点气体流速的计算 185
(二)平均气体流速(V S)的计算 186
九、采样的流量的计算 187
十、尘含量的测定 188
第二章 普钙车间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190
二○二工段生产流程概述 190
第一节 二○二工段的磷矿分析 191
一、水份的分析 191
二、全磷的分析 191
三、细度的分析 192
四、磷矿全分析 192
第二节 二○二工段鲜肥的分析 192
一、料浆中硫磷比的测定 192
二、鲜肥水份的分析 193
三、鲜肥中游离酸的分析 194
四、鲜肥中全五氧化二磷的分析 195
五、鲜肥中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196
六、鲜肥中硫酸根的测定 197
七、鲜肥中氟的测定 198
二○一工段生产流程概述 198
第三节 结晶器、增稠器的溢流液测定 200
第四节 管道中氟气的测定 201
(一)容量法 201
(二)电极法 204
第五节 氟硅酸浓度的分析 206
第六节 食盐的分析 207
第七节 氟硅酸钠半成品的测定 208
第八节 除尘器效率的测定 208
第九节 放江水的测定 208
一、总酸度的测定 208
二、污水中盐酸、氟硅酸钠、氯化钠的测定 209
第三章 黄磷车间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210
黄磷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210
第一节 原材料的分析 210
一、磷矿石的分析 210
(一)水份的测定 210
(二)酸不溶物的测定 211
(三)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11
(四)氧化钙的测定 213
(五)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15
二、硅石的分析 217
酸不溶物的测定 217
三、焦炭的分析 217
(一)水份的测定 217
(二)灰分的测定 218
(三)挥发分的测定 218
(四)固定炭的测定 218
第二节 中间控制分析 218
一、炉渣的分析 218
(一)酸不溶物的测定 218
(二)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19
(三)氧化钙的测定 219
二、磷铁的分析 220
(一)铁的测定 220
(二)磷的测定 220
三、尾气的测定 221
(一)尾气总磷量的测定 221
(二)炉气尾气中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223
四、磷泥的分析 224
(一)总磷的测定 224
(二)残渣的测定 225
(三)残渣中磷的测定 225
(四)元素磷的测定 226
(五)水份的测定 226
五、泥磷的分析 226
(一)总磷的测定 226
(二)残渣的测定 226
(三)残渣中磷的测定 226
(四)化合磷的测定 226
(五)元素磷的测定 227
(六)水份的测定 227
第三节 副产工业磷酸的分析 227
工业磷酸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227
一、磷酸含量的测定 227
二、铁的测定 228
第四节 副产除尘器的粉尘的分析 228
一、水份的测定 228
二、游离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29
三、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29
四、全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29
五、氧化钾的测定 229
第五节 污水中元素的测定 229
元素磷的测定 229
第四章 磷铵车间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232
萃取磷酸生产流程概述 232
第一节 磷矿全分析 234
一、水份的测定 234
二、灼烧失量的测定 234
三、酸不溶物的测定 234
四、二氧化硅的测定 234
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34
六、氧化钙的测定 234
七、氧化镁的测定 234
八、氧化锰的测定 234
九、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36
十、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36
十一、氟的测定 236
十二、二氧化碳的测定 236
十三、氯的测定(同原料磷矿日常分析) 237
第二节 硫酸的分析 237
同成品分析第三章 237
第三节 磷酸全分析 237
一、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37
二、三氧化硫的测定 237
三、氧化钙的测定 238
四、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38
五、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38
六、氧化镁的测定 239
七、氧化锰的测定 240
八、氟含量的测定 240
(一)硝酸钍容量法 240
(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240
九、二氧化硅的测定 240
十、氯根的测定 241
氯化银比浊法 241
第四节 磷石膏全分析 242
一、含液量的测定 242
二、结晶水的测定 242
三、水溶性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42
四、非水溶性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43
五、三氧化硫的测定 243
六、氧化钙的测定 243
七、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43
八、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43
九、氟含量的测定 244
(一)硝酸钍容量法 244
(二)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244
十、酸不溶物的测定 244
十一、烧失量的测定 244
第五节 生产控制分析 244
一、料浆溶固比测定 244
二、洗涤率的测定 244
三、萃取率的测定 245
四、磷铵料浆全分析之测定 245
(一)中和度之测定 245
(二)五氧化二磷之测定 246
(三)氮含量之测定 247
(四)氧化钙之测定 247
(五)氧化镁之测定 247
(六)三氧化二铁,铝之测定 247
(七)氯的测定 247
(八)二氧化硅之测定 247
(九)氧化锰之测定 247
(十)三氧化硫之测定 247
(十一)氯含量之测 247
五、磷铵成品全分析之测定 247
(一)颗粒度之测定 247
(二)水份之测定 248
(三)全五氧化二磷之测定 248
(四)水溶性五氧化二磷之测定 248
(五)有效五氧化二磷之测定 248
(六)氮含量之测定 248
(七)氧化钙之测定 248
(八)氧化镁之测定 248
(九)三氧化二铁之测定 248
(十)三氧化二铝之测定 248
(十一)三氧化硫之测定 248
(十二)氟含量的测定 249
(十三)氧化锰之测定 249
(十四)二氧化硅之测定 249
第六节 气体含量分析 249
一、气体中氨含量的测定 249
二、气体中含尘的测定 251
三、气体管道中氟含量的测定 251
第七节 萃取磷酸中副产氟硅酸钠分析 254
一、水份的测定 254
二、氟硅酸钠含量的测定 254
三、游离酸的测定 255
四、水不溶物的测定 256
五、硫酸根的测定 256
六、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57
第五章 冷冻法生产氮磷复合肥料生产控制分析方法冷冻法硝酸磷肥生产氮磷复合肥料工艺流程概述: 259
第一节 原料磷矿的全分析 261
一、水份的测定 261
二、烧失量的测定 261
三、酸不溶物的测定 261
四、二氧化硅的测定 261
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61
六、氧化钙的测定 261
七、氧化镁的测定 261
八、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61
九、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61
十、氟的测定 262
十一、二氧化碳的测定 262
第二节 原料硝酸的分析 262
酸浓度的测定 262
第三节 酸解液的分析 263
一、五氧化二磷及游离硝酸的混酸测定 263
二、总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64
三、水溶性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64
四、氧化钙的测定 265
五、氧化镁的测定 265
六、氟的测定 265
七、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65
八、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65
九、水份的测定 266
十、酸不溶物的测定 266
第四节 母液的分析 267
一、总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67
二、氧化钙的测定 267
三、氧化镁的测定 267
四、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67
五、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67
六、氟的测定 267
七、水份的测定 267
八、游离硝态氮的测定 267
第五节 中和料浆的分析 267
一、总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67
二、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68
三、水溶性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68
四、氨态氮的测定 268
五、硝态氮的测定 269
六、水份的测定 270
第六节 浓缩料浆全分析项目同上 270
第七节 成品的分析 270
一、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70
二、全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70
三、氨态氮的测定 270
四、硝态氮的测定 270
五、水份的测定 271
第八节 硝钙的转化分析 271
一、四水硝钙中氧化钙的测定 271
二、转化后,硫酸钙中氧化钙的测定 272
三、硝铵溶液及洗涤水中微量钙的分析 272
四、碳铵——硝铵溶液中二氧化碳,游离铵,结合铵的分析 273
(一)二氧化碳的测定 273
(二)游离铵——总铵——结合铵的测定 275
第六章 硝酸—硫酸法生产氮磷复合肥料及硝酸—硫酸—硫酸钾生产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料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277
硝酸——硫酸法生产氮磷复合肥料工艺流程概述 277
硝酸——硫酸——硫酸钾生产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料工艺流程概述 277
第一节 原料磷矿全分析 278
一、水份的测定 278
二、烧失量的测定 279
三、酸不溶物的测定 279
四、二氧化硅的测定 279
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79
六、氧化钙的测定 279
七、氧化镁的测定 279
八、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279
九、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279
十、氟的测定 279
十一、二氧化碳的测定 279
十二、硫酸根的测定 279
第二节 原料硝酸的分析 279
第三节 原料硫酸的分析 279
第四节 原料硫酸钾的分析 280
第五节 酸解液的分析 280
一、总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80
二、水溶性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80
三、硝态氮的测定 281
四、总氧化钙的测定 281
五、氧化镁的测定 281
六、硫酸根的测定 282
七、水份的测定 282
第六节 中和氨化料浆的分析 282
一、总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82
二、水溶性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83
三、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83
四、氨态氮的测定 283
五、硝态氮的测定 283
六、中和度的测定 283
七、总氧化钙的测定 284
八、氧化镁的测定 284
九、水份的测定 284
十、硫酸根的测定 284
十一、氧化钾的测定 285
第七节 氮磷或氮磷钾成品分析 285
一、有效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85
二、全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285
三、氨态氮的测定 285
四、硝态氮的测定 286
五、水份的测定 286
第七章 锦纶车间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287
第一节 制气工段深冷制氧工序控制分析 287
一、氧馏分中氧的测定 287
二、氮馏分中氧的测定 287
第二节 制气工段电解水制氢工序生产控制分析 288
一、电解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测定 288
二、电解液中氯离子总量的测定 289
三、电解液中铁总量的测定 290
四、软水中铁总量的测定 290
五、氢气中氧含量的测定 290
六、氧气纯度的测定 290
第三节 环已烷氧化工段生产控制分析 291
一、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91
二、硬脂酸钴含钴量的测定 291
三、微量钴的比色测定 292
四、新鲜氢气中氧含量的测定 293
五、加氢尾气CO2、O2、CO、C6H12、H2、CH4的测定 293
六、脱氢尾气CO2、O2、CO、H2、CH4的测定 295
七、氧化尾气CO2、O2,环已烷C6H12的测定 295
八、煤气中CO2、O2的测定 296
九、脱氢烟道气中CO2、O2、CO的测定 296
十、环己烷凝固点的测定 296
十一、氧化液的分析 296
(一)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296
①气相色谱法 296
②肟化法 296
(二)环己醇含量的测定 297
①气相色谱法 297
②乙酰化法 297
(三)酸值的测定 297
(四)酯含量的测定 298
(五)过氧化物含量的测定 298
十二、皂化液的分析 299
十三、环己醇含量的测定 299
十四、精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300
十五、脱氢粗环己酮的分析 300
(一)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300
(二)水份含量的测定 301
(三)低沸物含量的测定 301
十六、酮塔底液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302
十七、新配碱液及循环碱液总碱度的测定 302
十八、环己醇、环己酮气相色谱分析 302
十九、精环己醇的气相色谱测定 306
第四节 己内酰胺工段生产控制分析 306
一、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306
二、氨水中氢氧化铵的测定 307
三、亚硝酸钠溶液含量的测定 307
四、亚硫酸氢铵溶液的测定 308
五、羟胺二磺酸盐中羟胺含量的测定 310
六、肟化羟胺含量的测定 311
七、肟化硫酸盐中羟胺含量的测定 311
八、环己酮肟凝固点的测定 311
九、精环己酮含量的测定 312
十、转位酯总酸度测定 312
十一、转位酯还原物滴定值的测定 312
十二、粗油、浓缩液及单体中己内酰胺含量的测定 313
十三、萃取残液中己内酰胺含量的测定 314
十四、己内酰胺水溶液及初馏水中己内酰胺的测定 314
十五、硫铵母液中己内酰胺含量的测定 315
十六、硫铵母液游离酸的测定 315
十七、硫铵母液总氮量的测定 316
十八、三氯乙烯萃取液中己内酰胺含量的测定 316
十九、精己内酰胺的测定 317
二十、氨容器及管道动火测定 317
第八章 动力车间分析规程 318
第一节 润滑油的分析 318
一、比重的测定 318
(一)比重计法 318
(二)韦氏比重天平法 318
二、恩格勒斯粘度的测定 319
三、闪点(开口式)的测定 322
四、闪点(闭口式)的测定 324
五、酸值的测定 326
六、水溶性酸及碱的测定 327
七、水份定性的测定 327
八、水份的测定 327
九、机械杂质的测定 328
十、凝固点的测定 330
十一、游离炭的测定 331
第二节 水的分析 332
一、混浊度的测定 332
二、氢离子浓度(pH值)的测定 333
三、游离二氧化碳的测定 334
四、侵蚀性二氧化碳的测定 334
五、耗氧量的测定 335
六、溶解氧的测定 336
七、剩余氯的测定 337
(一)碘量法 337
(二)联邻甲苯胺比色法 338
八、总固体的测定 339
九、碱度的测定 339
十、硬度的测定 341
Ⅰ、总硬度的测定 341
(一)计算法 341
(二)EDTA容量法 342
Ⅱ、碳酸盐硬度的测定 342
Ⅲ、非碳酸盐硬度的测定 343
十一、氨氮的测定 343
十二、蛋白性氮的测定 344
十三、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345
十四、硝酸盐氮的测定 346
二磺酸酚比色法 346
十五、钙的测定 349
十六、镁的测定 349
十七、氯化物的测定 350
十八、硫酸盐的测定 350
硫酸钡重量法 350
十九、磷酸盐的测定 351
二十、硫化氢及硫化物的测定 351
二十一、铁的测定 353
(一)邻菲罗啉比色法 353
(二)硫氰化铵比色法 354
二十二、锰的测定 355
二十三、锌的测定 355
二十四、铅的测定 356
双硫腙比色法 356
二十五、铜的测定 357
二十六、砷的测定 358
二十七、氟化物的测定 359
二十八、总铬的测定 360
二十九、氰化物的测定 361
三十、酚的测定 362
第三节 漂白粉的分析 364
第四节 无氰镀锌溶液的分析 365
一、氨三乙酸的分析 365
二、氯化铵的测定 366
三、锌的测定 366
第九章 聚氯化铝PAC-S车间生产控制分析规程 368
聚氯化铝PAC—S,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368
第一节 原料分析 368
一、硫酸的测定 368
二、工业氢氧化铝的测定 368
三、氨水的测定 369
四、盐酸的测定 370
第二节 生产控制分析 370
一、硫酸铝溶液中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370
二、氢氧化铝的测定 371
(一)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371
(二)水份的测定 372
三、副产品硫铵母液的分析 372
四、成品PAC-S的分析 372
第四篇 基本知识概述 373
第一章 试验室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73
第一节 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373
第二节 试验室安全技术规则 376
第三节 一般仪器药剂的使用维护 378
第四节 精密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381
第五节 分析天平的性能,使用和保养 383
第六节 容量器皿的校正与使用 388
第二章 标准溶液及试剂的配制 394
第一节 配制前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394
第二节 普通案头剂液的配制 395
第三节 指示剂的配制 397
第四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399
第五节 标准比色液的配制 410
第六节 气体吸收剂 412
附录 415
(一)15℃时氨水比重与氨含量的对照表 415
(二)强酸的比重 416
(三)常用标准溶液温度校正表 418
(四)在15℃时磷酸之比重 419
(五)在15℃时醋酸之比重 419
(六)92.5 %硫酸浓度比重对照表(以4℃水为基础) 419
(七)98%硫酸浓度比重对照表(双倍稀释法)以4℃水为基础 419
(八)发烟硫酸中SO3%含量对照表 420
(九)发烟硫酸浓度比重对照表 424
(十)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比重对照表 425
(十一)氢氧化钾溶液浓度比重对照表 426
(十二)碳酸钠溶液浓度比重对照表(30℃时) 426
(十三)容量分析中被测物质的当量表 427
(十四)各种温度下水的饱和水蒸汽压和气体中水蒸汽含量 430
(十五)氯化钠饱和溶液上的水蒸汽压力表 430
(十六)被水蒸汽饱和的潮湿气体体积换算0℃,760毫米汞柱干燥状态时所用的换算系数K值 431
(十七)国际原子量表(1961年)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