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目的性”与环境伦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原华荣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109781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小人口”和全书的物理学、热力学、生物-生态学、人类学、进化论伦理学、哲学基础。前3章(16~18章)讨论、观察、归纳和分析了“自然秩序”、生命原理——自然界的普适性法则、生态系统的运作、生物的行为准则、生态对策的“关联-限制”和生命的前景;进而提出并分析了关于自然、生物界的“生态目的性”,以之作为观察人与自然关系、人类和人类社会本质的坐标系;生物平等(种际、代际、种内)及其“生态目的性”成因。接下来的2章(19、20章)从理论、存在两个层面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自然的进化、与自然的“零和”关系、生境冲突和对生物的人为灭绝,揭示了人类在本质上的外部性和反自然的必然性,回答了人类社会本质上不平等的深层次根源(非制度解)——“生态目的性”的丢失和“个体-财富性”。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后3章(21~23章)通过对环境伦理,“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从林法则”,善恶判断的“最高伦理主体”、“最高伦理尺度”,自然“本善”、人性“本恶”,和人是怎样变成“生态学怪胎”的分析,构建了关于生物、人及其相互关系的层级环境伦理——“生物圈伦理”,提出“天赋生存权”和“生态义务权利”基石,处理“共同体”

本卷提要 3

16“自然的秩序” 31

16.1“能量法则”和临界不确定性 31

16.1.1“正态分布”和“能量法则” 31

16.1.2自组织和临界不确定性:“耗散”与“协同” 34

16.1.3临界不确定性之源:“蝴蝶”与“网络” 36

16.2生态系统 39

16.2.1生态因子、营养和时空结构 39

16.2.2能量流转和物质循环 41

16.2.3群落演替与生态演替 43

16.3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5

16.3.1生态原理 45

16.3.2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47

16.3.3“饱和效应”与“生态链效应” 49

16.3.4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抵抗力和恢复力 51

附录1:关于平衡 54

参考文献 55

17生命原理 59

17.1“生存适应” 59

17.1.1生存原则和“生殖使命” 59

17.1.2“生存适应” 62

17.1.3“惰性原理”和“适应等价” 64

17.2“适应”与“选择” 66

17.2.1“获得性遗传”与“自然选择” 66

17.2.2“人”成为人:“生存适应”还是“自然选择”? 68

17.2.3环境的“各态历经”和生物进化的“预适应” 72

17.2.4“选择”:自然无力承受的代价和进化难以逾越的障碍 73

17.3生命原理 74

17.3.1多样性、复杂性:“应答”和限制 74

17.3.2“需要”:“节约”和“冗余” 78

17.3.3“平衡原理”:自律、他律和“前限制” 80

17.4生命的维持与消亡 82

17.4.1协同演化 82

17.4.2合作与竞争 84

17.4.3海陆差异和生命的维持 86

17.4.4物质循环的中断和生命的消亡 88

附录1:对地球生命的挑战 90

参考文献 91

18“生态目的性” 97

18.1退化与进化 97

18.1.1两种时间箭头:退化与进化 97

18.1.2“免费午餐”:“退化是进化之梯” 99

18.2“生态目的性” 102

18.2.1“自为目的性”和“自在目的性” 102

18.2.2“生态目的性” 105

18.2.3“生态目的性”的贯彻 107

18.3资源的自然配置 109

18.3.1资源的自然配置:“最小化”和差异利用 109

18.3.2生态对策的“关联一限制”和数量规定 111

18.4生物平等和“体能适应” 114

18.4.1“种际平等”:“生态目的性”的规定 114

18.4.2“小种群”和“短存活”:“代际平等”的保证 115

18.4.3“伦理硬壳”:“种内平等”的守护神 116

18.4.4“体能适应”与“生存智慧” 118

附录1:动物的智慧和英雄行为 120

附录2:植物的智慧 121

参考文献 123

19人与自然 127

19.1人与自然 127

19.1.1“自然的进化”与“反自然的进化” 127

19.1.2适应与和谐 128

19.1.3“零和”还是“双赢”? 130

19.2生境冲突 132

19.2.1多样性危机 132

19.2.2“阈空间”和“阈密度” 138

19.2.3生境冲突和“斩首行动” 139

19.3演化的危机 142

19.3.1地质灭绝 142

19.3.2人为灭绝 143

19.3.3演化的危机 146

附录1:伦理的“困惑” 150

附录2:地质灭绝与生物进化的“悖论” 151

附录3:生物灭绝:“人为说”与“气候说” 151

附录4: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152

附录5:“拯救”生命的努力 154

附录6:人类消失后的地球 155

参考文献 155

20人类的本质 161

20.1人类的外部性 161

20.1.1外部性的不同观点 161

20.1.2外部性的边界和本质判断 163

20.1.3生物界外部性的消解 164

20.1.4人类在本质上的外部性 165

20.2“文化适应” 168

20.2.1“文化适应”:“驯化”与退化 168

20.2.2“浮士德式”的交易 170

20.2.3资源的人类配置:“全方位”和“最大化” 173

20.3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175

20.3.1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175

20.3.2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扩大 178

20.3.3人类社会不平等的“画面” 181

20.4人类的本质 183

20.4.1“认识自己” 183

20.4.2反自然:人类的本质 184

20.4.3人类存在的理由 187

附录1:人与人的“双赢”和“社会和谐论” 189

附录2:人类的“原罪” 191

附录3:财富价值观的倒置 191

附录4:劳动与分配的“2080/8020规则” 193

附录5:“托夫勒-弗里德曼的神话” 194

参考文献 200

21环境伦理 205

21.1人类中心主义 205

21.1.1人类中心主义 205

21.1.2“人是自然的目的” 207

21.2动物保护伦理和生物中心主义 211

21.2.1动物保护伦理 211

21.2.2“敬畏生命” 211

21.2.3生物中心主义 214

21.3生态中心主义 216

21.3.1“自然价值论” 216

21.3.2“深层生态学” 218

21.4“大地伦理” 220

21.4.1“大地伦理” 221

21.4.2“生态学意识” 222

21.4.3伦理责任和伦理教育 225

附录1:日本为何不顾声讨热衷捕鲸? 226

附录2:“丛林法则”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228

参考文献 232

22整体主义 237

22.1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237

22.1.1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237

22.1.2生命之链、死亡之网 238

22.1.3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态系统 239

22.2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 241

22.2.1分歧、论争和判断是与非的共同尺度 241

22.2.2生态整体主义和道德关系 243

22.3道德选择与道德权利 246

22.3.1“性”、习得性和道德选择能力的获得 246

22.3.2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人类做错事的缘由 248

22.3.3人类并不比动植物“智慧” 249

22.4道德权利的“意蕴”和回应 250

22.4.1道德权利的“意蕴” 250

22.4.2回应:并非优越的理性和道德选择能力 251

22.5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 254

22.5.1个体与整体 254

22.5.2个体权利的“恰当位置” 255

22.5.3“外在价值准则” 258

22.6“颠覆性的”生态学 259

22.6.1“生态学上的怪胎” 259

22.6.2“颠覆性”的生态学 261

附录1:人类的“智慧” 264

附录2:人类和动物的道德心 265

参考文献 266

23“生物圈伦理” 271

23.1“最高伦理主体”和“最高伦理尺度” 271

23.1.1人是生物圈“无缝之网”上的一个“节”吗? 271

23.1.2“最高伦理主体”和“最高伦理尺度” 273

23.2自然“本善”,人性“本恶” 277

23.2.1善恶的行为和本质判断 277

23.2.2自然“本善” 278

23.2.3人性“本恶” 280

23.3“天赋生存权”和“生态义务权利” 282

23.3.1“天赋生存权” 282

23.3.2“生态义务权利”——“天赋生存权”的基石 284

23.3.3“生态义务权利”——对传统伦理观的“颠覆性”挑战 284

23.3.4“道德披风”该为谁披上? 286

23.4“生物圈伦理” 287

23.4.1“生物圈伦理” 287

23.4.2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88

23.4.3“种内平等”、“代际平等”,和“种际平等”的优先性 290

23.5“伦理的规模危机” 291

23.5.1“伦理的规模危机” 291

23.5.2人类的伦理责任:缩减人口规模 292

附录1:受害者无权要求处死老虎 294

附录2:狗的礼赞 294

附录3:自然的故事与人类的故事 295

参考文献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