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拓土立国期(上) 1
前言 1
第三编 “铜头”部落 3
第五章 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3
第一节 铜石并用时代文化遗存 3
第二节 “衡山”、“汶山”间的青铜器文化遗存 6
第六章 “铜头铁额”的九黎、三苗 8
第一节 铜石并用时代的九黎部落 8
一、苗夷文化大融合 10
二、苗族始祖蚩尤 12
三、奋战中原 19
第二节 青铜器时代的三苗国 23
一、三苗国的建立及古代苗族的形成 23
二、三苗国抗击唐虞夏商南下征剿及其灭亡的主要原因 32
三、三苗国遗民的去向归属 35
卷三 拓土立国期(下) 43
第四编 钢铁古国 43
第七章 荆楚铜铁器文化遗存和钢化技术 45
第一节 荆楚铜铁并用时期的文化遗存 46
一、荆楚青铜器的地下发现及铜矿的开采和铸造技术 46
二、荆楚铁器的地下发现及铁器的冶炼技术 50
第二节 荆楚的钢化技术 55
一、炼钢技术的重大发明 56
二、钢铁广泛使用,生产划时代发展 57
三、锋利无比的军事武器 58
第八章 楚国的建立 59
第一节 三苗遗民 熊楚兴起 59
一、鬻熊为三苗遗民,“熊楚”之祖 59
二、拓土立国 雄踞江汉 65
第二节 楚统一南疆 挺进中原 73
一、收复三苗故地 73
二、专攻华夏 挺进中原 79
三、修筑楚方城 问鼎中原 90
第三节 楚国中衰与复兴 94
一、内乱外扰国势衰弱 94
二、蛮夷自重、楚国中兴 102
附:楚国疆域全图(鼎盛时期) 110
第九章 楚国灭亡 111
第一节 楚国灭亡的历史过程 112
一、连横失败 秦楚开战 112
二、合纵无信 诸夏犯楚 115
三、游说六国 事秦攘楚 116
四、怀王赴秦 困死异国 119
五、楚都三迁 终归秦灭 121
第二节 楚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124
一、文化渗透 蛮国夏化 124
二、政体腐化 拒绝革新 126
三、腐败忌贤 楚才他用 127
四、亲善诸夏 封君叛离 131
五、连横亲秦 四海归一 133
第十章 楚国历史成就(一)——楚国政治的重大建树 135
第一节 走出了适应自身发展的特殊道路 135
一、楚国没有全面经过奴隶制社会 135
第二节 开创了法制的文明国度 146
一、楚国从“政治宗教”很快上升到“法治制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国方略 147
二、楚国法律制度制定的历史条件 149
三、楚国法律制度形式与内容 156
四、法治精神 161
五、变法 165
六、楚国法律制度的历史影响 167
第三节 制定了保障国计民生的经济制度 172
一、土地制度 172
二、税收制度 175
第四节 建立了有民族特色的国家,行政体制 179
一、置官制 180
二、首创“县”制及其“里”、“社”制 184
第十一章 楚国历史成就(二)——楚国经济的巨大成就 186
第一节 遵循规律尊重民心,加速经济发展进程 186
一、发展进程 186
二、物质生产 189
第二节 借助地利,改造自然,修建了宏伟的水利工程,水运四通八达 190
一、水利工程 190
二、水运交通 194
第三节 发展商业、手工业、加强流通,城市建设,金融贸易一体化 194
一、手工业成就 194
二、城市建设 204
三、市场贸易 206
四、货币交易 208
第十二章 楚国的历史成就(三)——楚国科技文化成果 211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 211
一、火能在冶炼术中的开发及综合运用 211
二、铜铁锻造的成果 215
三、水能的开发及其综合运用 218
四、天文、历法 221
五、医药 228
六、尚武 231
七、数学 235
第二节 文化艺术成就 241
一、哲学 242
二、楚国文学 252
三、楚国语言文字 254
四、艺术 255
五、楚国巫风 262
第十三章 楚国名人传略 266
第一节 政治军事家 266
鬻熊(鬻子) 266
熊绎 267
熊渠 268
熊通 269
楚文王(熊赀) 271
楚穆王(商臣) 272
楚庄王(熊侣) 273
楚怀王(熊槐) 278
吴起 281
李斯 282
令尹子文 283
第二节 哲学思想家 284
老子(老聃) 284
庄子(庄周) 285
荀子(荀况) 287
第三节 科学家 288
许行 288
甘德 288
第四节 艺术家 289
伯牙(俞瑞) 289
第五节 爱国主义志士——屈原 290
一、初登政坛,促成六国二次联盟 291
二、草拟《宪令》,疏流汉北 292
三、再度使齐 卧辙死谏 294
四、流放江南 投江汨罗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