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释迦牟尼以前的印度 2
1.印度河文明 2
印度佛教史 2
2.公元前六·七世纪的社会 3
3.婆罗门教 4
4.奥义书 4
第二章 释迦牟尼 6
1.公元前六世纪的北印度 6
2.当时的思想界 6
2.经典的翻译 6
第五章 南朝佛教的兴盛 7
3.释尊 8
3.道教的革新 10
4.佛教教团的成立 10
1.僧制的最初设立 12
5.佛传的发展 12
1.结党与根本分裂 15
第三章 佛典的编集 15
2.经藏与律藏 16
第四章 阿育王和佛教 18
1.公元前四世纪的印度 18
2.孔雀王朝 18
3.阿育王与佛教 20
第五章 佛教教团的分裂和部派佛教 23
1.教团的分裂 23
2.部派佛教的教理 24
3.大乘佛教的兴起与发展 29
第六章 迦腻色迦王和有部及经量部 32
1.迦腻色迦王与佛教 32
2.有部的两大系统 33
3.经量部的形成 34
4.有部与经量部的比较 34
第七章 大乘佛教的兴盛 37
1.龙树与中观派 37
2.中期的大乘经典 39
第八章 佛教的持续发展 43
1.佛教的印度教化 43
2.佛教的四个代表学派 44
3.如来藏思想 48
1.印度哲学的复兴 49
2.密教 49
第九章 佛教的密教化 49
第十章 佛教的灭亡 53
1.秦汉帝国的建立 56
中国佛教史 56
第一章 序论 56
2.汉代的学术思想界 57
第二章 佛教的传入及在汉代的流传 59
1.佛教的传入 59
1.北方魏国的佛教 62
第三章 魏晋时代佛教的发展 62
2.南方吴国的佛教 63
3.西晋佛教与竺法护 63
4.东晋佛教及诸名僧 64
第四章 五胡诸族接受佛教的过程 67
1.佛图澄和道安的业绩 67
2.鸠摩罗什的译经活动 68
3.昙无谶的译经活动 69
第六章 北朝佛教的兴盛 74
1.北魏佛教 74
2.北周武帝废佛 76
3.北朝的学派与学者 77
4.道教情况 78
第七章 隋唐王朝与佛教的关系 79
1.隋文帝的佛教政策 79
2.唐初的政治与佛教 80
3.中唐佛教的倾向 82
4.佛教的复兴 83
第八章 诸宗派的创立 84
1.从学派到宗派 84
2.天台宗的开创 85
3.三论宗 85
4.三阶教和信行 86
5.净土教的勃兴 87
6.法相宗和玄奘 88
7.华严宗的成立 89
8.律宗三派 89
9.禅宗的展开 90
10.密教 91
第九章 五代和宋代的佛教实践 94
1.五代佛教 94
2.宋初的兴佛和大藏经的开雕 94
3.南宋佛教 96
4.辽金佛教 99
第十章 元代的藏传佛教和固有佛教 100
2.元代的藏经雕印事业 100
1.藏传佛教的流行 100
第十一章 明清时代的佛教概况 103
1.明代佛教和明版藏经 103
2.清代佛教及藏传佛教 105
第十二章 近代以来的中国民众与佛教 107
2.佛教传入日本 110
日本佛教史 110
1.佛教传入中国与朝鲜 110
第二章 圣德太子兴隆佛教 113
1.圣德太子的业绩 113
2.太子听建的寺院 115
第三章 奈良时代的佛教诸宗派 116
1.古京六宗 116
2.三论宗的传入 116
3.法相宗的传来 117
4.华严宗的传入 118
5.律宗的传入 119
第四章 国家兴隆佛教 121
2.国分寺和东大寺的建立 122
第五章 天台宗的创立与发展 125
第六章 真言宗的开创与盛行 130
1.密教与贵族社会 134
第七章 佛教界的颓废及革新趋势 134
2.末法思想 136
3.佛教界革新的趋势 137
第八章 南都佛教的复兴 139
1.南都佛教复兴的机运 139
2.诸宗的兴隆 139
第九章 净土宗的独立及其门流 144
1.源空与净土宗 144
2.亲鸾与净土真宗 146
3.一遍与时宗 147
第十章 日莲宗的开创与西渐 149
1.日莲宗的开创 149
2.日莲宗的分派 151
第十一章 禅宗的传入与发展 154
1.临济宗的传入及发展 154
2.曹洞宗的传入及发展 156
1.临济禅和武家 159
第十二章 新兴宗派的盛行 159
2.曹洞宗向民间深入 161
3.净土宗诸分派 161
4.净土真宗 162
5.日莲宗 163
6.佛教的民众化与国民生活 165
第十三章 江户幕府的佛教政策 167
1.织田信长与丰臣秀吉的佛教政策 167
2.德川幕府的佛教政策 168
1.檀林,学寮的兴起 174
第十四章 教学的兴盛和学僧活动 174
2.教学的兴隆和学僧辈出 176
第十五章 隐元入日与黄檗宗 183
第十六章 佛教的新起点 186
1.明治政府的宗教政策 186
2.佛教面临的新课题 189
1.印度佛教史参考文献 193
2.中国佛教史参考文献 196
3.日本佛教史参考文献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