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安乐哲 1
第一篇 中国之路 3
第一章 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3
一 社会经济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4
二 社会关系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5
三 社会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6
四 社会意识形态及其历史分期 8
五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 11
第二章 中国的天下一体化 15
一 古代中国的天下一体化 17
二 儒家天下主义概要 20
三 天下一体化对全球化的启示 24
第三章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风格 27
一 文字、思维、文化 27
二 哲学与宗教 32
三 形上学 33
第二篇 时代抉择 39
第一章 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趋势看中国现代化之路 39
一 现代化、现代性与传统性 39
二 全球化过程中的现代化趋势 44
三 略析对中国现代化的种种误解 50
四 中国现代化之路 62
五 余论 69
第二章 第二个轴心期与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71
一 第二个轴心期的实质 71
二 中国人的信仰系统 75
三 中华信仰与第二个轴心期的精神方向 79
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普世价值 81
一 太和 82
二 自然 83
三 仁义 85
四 慈悲 89
五 中华价值的普世意义 90
第四章 民主浪潮下的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意识形态 92
一 现代社会基本价值取向二元化的世界潮流 92
二 中国的民族意识形态及其历史变迁 96
三 儒学何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民族意识形态 99
四 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趋势 101
第三篇 儒学重建 107
第一章 儒学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107
一 作为儒家核心价值的道 107
二 道的形成与扩充 111
三 道的论证 116
第二章 转换范式——儒学当代发展的使命 121
一 当代学者对儒学现代转型的探索 121
二 当代儒学范式及其使命 123
第三章 天人统与人天统——当代儒学范式的道统论 127
一 道统说源流 127
二 天人统、人天统及其历史轨迹 130
三 两统并承开新篇 135
第四章 五经七典——当代儒学范式的核心经典系统 137
一 从六经到四书五经 137
二 五经七典及其道统、文献依据 139
第四篇 哲学创构 149
第一章 道哲学的提出 149
一 当代哲学的任务 149
二 重建形而上学的中国路径 151
第二章 宇宙大爆炸与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 153
一 宇宙大爆炸理论 153
二 中国古代哲学宇宙论 154
三 原始元点与万物之间的内在关联 160
第三章 道体——万物从何而来 162
一 道的构成 162
二 道的特征 165
三 “无极而太极” 166
四 太极生万物 167
第四章 性体——我们是谁 171
一人、物之性的差别 171
二 人性的差别 176
三 从主观心、客观心之别看“性即理”还是“心即理” 179
第五章 心体——我们能够做什么 182
一 知——认知、感知和觉知 182
二 情——情爱本能、生理欲望和情绪 184
三 意 186
四 认知心与生命心 187
五 万物的目的和意义 188
六 价值生命的层次和人生境界 191
七 生物生命和知识对价值生命的腐蚀 193
八 价值生命和生物生命的互相渗透 195
九 从孟荀的以情为性说看善恶的起源 196
第六章 人道——我们应当怎么做 200
一 文化及其系统 200
二 终极价值与一般价值 201
三 作为终极价值的“道”及其形成 203
四 文明的重估 205
五 体用图 207
附录 回应道哲学——中西哲学对话的一个案例 209
一 道哲学与斯多葛学派之比较 209
二 道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联 211
三 西方哲学中的知识与价值 213
四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215
五 中西哲学对话的意义、问题与世界哲学的趋向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