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论 1
0.1 “设计之城”——本书命题的缘起 4
0.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2
0.3 相关研究成果 16
1 作为地理条件的城市空间 22
1.1 城市的发展——本书研究的背景 23
1.2 城市文化与设计 35
1.3 深圳的城市空间 43
2 扁平化的趣味空间 54
2.1 等级化趣味的一种表现 55
2.2 趣味的区隔 59
2.3 深圳的城市趣味 61
2.4 扁平化的趣味:一个适合设计发展的特征 75
3 设计的场域 86
3.1 “空间”与“场域” 87
3.2 设计场域的形成 95
3.3 设计场域的位置 99
3.4 “边界”中的深圳设计场域 112
4 场域Ⅰ:场域的自主 118
4.1 设计场内的行动者 119
4.2 设计师身份的独立 123
4.3 以西方为范 128
4.4 新标准和新秩序 131
4.5 群体的独立 133
5 场域Ⅱ:场域的扩张 142
5.1 超越:一种“在场”和“去场域化”的模式 143
5.2 对“平面设计在中国”的一种解读 145
5.3 对“设计之都”的一种解读 151
6 场域中的设计共同体 164
6.1 设计共同体形成的前提 165
6.2 设计共同体的结构 168
6.3 偶像和仪式:设计文化的传播 169
6.4 设计共同体的规模 177
6.5 “设计之城”:一种超共同体的价值 179
7 设计共同体的一些特征 187
7.1 设计文化的共同体 187
7.2 文化共同体的意义 190
7.3 启示与反思 194
参考文献 203
后记 211
致谢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