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学实验诊断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196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造血及血细胞的发生 1

第一节 造血 1

—、胚胎期造血 1

二、生后造血 1

三、骨髓外造血 1

第二节 血细胞的发生 2

一、一元论 2

二、二元论 2

二、三元论 2

四、多元论 2

第三节 血细胞的命名 2

第二章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 4

第一节 骨髓取材 4

一、骨髓穿刺检查 4

(一)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症 4

(二)骨髓穿刺检查方法 5

1.骨髓穿刺部位的选择 5

2.骨髓穿刺的操作 5

(二)骨髓穿刺检查注意事项 6

二、骨髓活组织检查 6

三、骨髓检查的项目 7

(一)涂片检查 7

(二)骨髓印片或病理切片检查 7

(三)细菌培养或结核菌浓缩检查 7

(四)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7

第二节 血液及骨髓涂片制备 7

一、玻片准备 8

二、推片方法 8

三、涂片制备注意点 8

第三节 骨髓涂片检查的步骤和方法 8

一、涂片染色 8

(一)美兰-伊红(瑞氏)染色法 9

二、涂片检查步骤 10

(一)低倍镜查 10

1.取材、涂片、染色情况 10

2.骨髓增生程度 10

3.计数巨核细胞 11

4.注意有无特殊细胞 12

5.选择涂片满意部位进行油镜检查 12

(二)油镜检查 12

1.粒细胞系统 12

2.淋巴及单核细胞系统 12

3.红细胞系统 12

4.巨核细胞及血小板 12

5.其他细胞 12

6.无异常细胞 12

7.无寄生虫 12

(三)血涂片观察 12

1.低倍镜检查 12

2.镜检查 12

第三章 血细胞形态学 14

第一节 观察分析血细胞注意事项 14

第二节 血细胞成熟过程的规律 15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的特点 16

一、原血细胞 16

二、红细胞系统形态 16

(一)正常红细胞系统形态 16

(二)异常红细胞形态 17

1.巨幼红细胞 17

2.其他异常红细胞 17

三、白细胞系统形态 21

(一)正常形态 21

(二)异常形态 24

四、淋巴细胞系统形态 27

(一)正常形态 27

(二)病理形态 28

五、单核细胞系统形态 30

(一)正常形态 30

(二)病理形态 31

六、巨核细胞系统形态 31

(一)正常形态 31

(二)病理形态 33

七、浆细胞系统形态 34

(一)正常形态 34

(二)病理形态 35

八、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及其它细胞 36

(一)正常形态 36

(二)特殊病理细胞形态 39

第四节 常见血细胞及病理细胞形态鉴别要点 42

一、原始粒细胞与原始红细胞的鉴别 42

二、原始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 42

三、小原始粒细胞与原始淋巴细胞鉴别 43

四、付原始粒细胞与原始单核细胞的鉴别 44

五、中幼粒细胞与晚幼粒细胞的鉴别 44

六、未成熟单核细胞与成熟单核细胞的鉴别 44

七、未成熟淋巴细胞与成熟淋巴细胞的鉴别 45

八、正常淋巴细胞与异型淋巴细胞的鉴别 45

九、淋巴细胞与中幼红细胞的鉴别 46

十、正常幼红细胞与巨幼红细胞的鉴别 46

十一、单核细胞与异常异淋巴细胞的鉴别 47

十二、浆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鉴别 47

十三、李—史(Reed-sternberg)氏细胞与巨核细胞的鉴别 48

十四、朗罕氏细胞与巨核细胞的鉴别 49

十五、大型破骨细胞与多分叶核巨核细胞的鉴别 49

十六、嗜硷性粒细胞与组织嗜碱细胞的鉴别 49

十七、嗜酸性粒细胞与组织嗜酸细胞的鉴别 50

第五节 血细胞的间接分裂(有丝分裂) 50

第四章 骨髓象的分析、判断 52

第一节 骨髓及血片各种细胞的正常值 52

一、增生程度 52

二、骨髓各种血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值 53

三、血片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正常值 54

四、年龄的影响 54

五、粒:红比值 55

第二节 骨髓象分析 55

一、书写髓象的要点 55

1.记录骨髓和血象分类结果 55

2.描述骨髓象特征 55

3.描述血片的特征 55

4.综合分析,提出诊断意见 56

二、正常骨髓象 56

三、骨髓报告单填写举例 57

附:骨髓检查申请单格式 59

四、异常骨髓象的分析、判断 60

(一)增生程度的变化 60

(二)粒红比值的改变 60

(三)粒细胞系统的病变 60

(四)红细胞系统的病变 61

(五)粒红细胞系都增多 61

(六)粒红细胞系都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61

(七)淋巴细胞系增多 61

(八)单核细胞系增多 61

(九)巨核细胞系的病变 61

1.巨核细胞的增多 61

2.巨核细胞的减少 61

3.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61

(十)其他细胞的病变 62

(十一)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62

1.整个细胞的异常 62

2.细胞核的异常 62

3.细胞浆的异常 62

(十二)有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62

(十三)在强调骨髓涂片检查的同时必须常规查末梢血片的意义 63

第五章 常见血液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点 64

第一节 贫血 64

一、增生性贫血 64

二、缺铁性贫血 65

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65

四、双相性贫血 66

五、溶血性贫血 67

附: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68

附:2.地中海贫血 68

附:3.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68

六、失血性贫血 68

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68

附:1.慢性获得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70

3.骨髓病性贫血 70

八、其他种类的贫血 70

1.继发性贫血 70

2.脾功能亢进 70

3.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71

第二节 白血病 71

一、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72

二、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73

三、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73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75

五、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76

六、绿色瘤 77

七、淋巴肉瘤细胞型白血病(白血肉瘤) 77

八、网状细胞肉瘤型白血病 78

九、浆细胞型白血病 78

十、巨核细胞型白血病 78

十一、组织嗜硷细胞型白血病 79

十二、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79

十三、嗜酸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80

十四、嗜硷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81

十五、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82

十六、慢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82

十七、红血病和红白血病 83

第三节 网状内皮细胞病 84

一、恶性网状细胞病 84

二、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Gaucher氏病) 86

三、神经磷脂网内细胞病(Niemann-pick氏病) 86

四、小儿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 87

第四节 多发性骨髓瘤 88

第五节 白细胞系统其他疾病 89

一、类白血病反应 89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92

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93

四、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93

五、粒细胞减少 94

1.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94

2.慢性粒细胞减少症 95

六、婴儿假性白血病(Von Jaksch综合征) 95

七、陪尔格(Pelger)氏白细胞异常 96

第六节 血小板异常的疾病及紫癜 96

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6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97

三、过敏性紫癜 98

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98

第七节 其他疾病 98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98

二、骨髓纤维化 99

三、骨髓转移瘤 99

第八节 几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 100

一、1964年全国血液学术会议附件 100

(一)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草案) 100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标准(草案) 100

(三)恶性网状细胞病的诊断标准(草案) 100

(四)红血病,红白血病和Di Gnglielm综合征诊断标准(草案) 101

(五)白血病的疗效标准(草案) 102

附:1973年白血病座谈会急性白血病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04

第六章 淋巴结穿刺及检查 105

第一节 淋巴结穿刺术 105

一、淋巴结穿刺适应症 105

二、淋巴结穿刺禁忌症 105

三、淋巴结穿刺方法 105

四、淋巴结印片 106

第二节 淋巴结细胞的正常分类 106

第三节 主要的病理性淋巴结象 107

一、淋巴肉瘤 107

1.原淋巴细胞型淋巴肉瘤 107

2.淋巴细胞型淋巴肉瘤 108

二、网状细胞肉瘤 108

三、淋巴网状细胞瘤(何杰金氏病) 109

四、淋巴结核 110

五、淋巴结慢性炎症 111

六、转移癌 111

七、良性肿瘤 111

第七章 脾脏穿刺及涂片检查 113

一、脾脏穿刺指征 113

二、脾脏穿刺禁忌症 113

三、脾脏穿刺方法 113

四、脾脏穿刺注意事项 114

五、正常脾脏穿刺涂片细胞分类计数 114

六、临床意义 115

第八章 肝脏活体组织印片及涂片检查 116

一、制片方法 116

二、基本正常肝细胞形态 116

三、肝癌细胞的形态特征 116

附:印片的优缺点(与病理切片比较) 116

第九章 血液寄生虫 118

第一节 疟原虫的检查 118

第二节 微丝蚴的检查 119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检查 120

第四节 黑热病的检查 121

第五节 回归热螺旋体的检查 122

第十章 常用染色技术及特殊检查 123

第一节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123

一、过氧化酶染色法 123

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124

三、糖原染色法 126

四、苏丹黑染色法 130

五、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 131

六、脱氧核糖核酸染色法 132

七、核醣核酸染色法 133

八、铁染色法 134

第二节 其他特殊染色 135

一、天青—伊红染色法 135

二、苏木精染色法 136

三、网织红细胞染色及计数 136

四、点彩红细胞染色及计数 137

五、红细胞碱粒凝集试验 138

六、热盐水溶解试验 138

七、尿液水解试验 139

第三节 特殊检查 140

一、溶菌酶活力测定 140

二、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142

三、淋巴细胞的E玫瑰花形成试验 143

四、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45

五、人体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 146

(一)直接制片法 146

(二)人体细胞染色体姬式显带法 146

第十一章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48

止血机制示意图 148

凝血机制示意图 148

纤维蛋白溶解示意图 149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 149

第二节 试剂 149

一、抗凝剂 149

二、凝固剂 150

三、兔脑粉制备 150

四、巴比妥缓冲液的制备 150

五、红细胞素的制备 151

六、血小板悬液制备 151

七、各种血浆的制备 152

八、各种血清的制备 152

第三节 检查方法 153

一、束臂试验 153

二、出血时间 153

三、血液凝固时间 154

四、血小板计数 154

五、血块回缩试验——常用法 155

六、血块回缩试验——定量法 155

七、再钙化时间测定 156

八、凝血酶元时间测定 156

九、凝血酶元时间延长的鉴别试验 157

十、凝血酶元消耗试验 158

十一、第V因子测定 159

十二、第Ⅷ因子测定 159

十三、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 160

十四、游离肝素时间 160

十五、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61

十六、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162

十七、纤维蛋白稳定因子(ⅩⅢ)测定 163

十八、D I C实验室检查 164

纤维蛋白原简易半定量法及纤维蛋白溶解时间 164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164

3 P试验 165

乙醇凝胶试验 166

第十二章 溶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167

一、黄疸指数测定 167

二、尿三胆检查法 167

三、粪胆元测定 167

四、尿含铁血黄素检查 167

五、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67

一般方法 167

光电比色法 168

热孵育后的脆性试验 170

六、酸溶血试验 170

七、简易酸溶血试验 171

八、热溶血试验 172

九、蔗糖溶血试验 172

筛选试验 172

确定试验 172

十、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检查) 173

简易比色法 174

玻片法 174

十一、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Heinz小体染色) 175

Heinz小体染色 175

Heinz小体生成试验 176

十二、血红蛋白电泳(珠蛋白异常的检查方法) 177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177

十三、自身溶血试验 179

十四、胎儿血红蛋白测定 181

抗硷血红蛋白测定 181

定性法 182

十五、不稳定血红蛋白的鉴定 182

异丙醇沉淀试验 182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 183

十六、镰状红细胞贫血的鉴定 183

镰变试验 183

血红蛋白S胶—溶试验 184

十七、冷溶血试验(Donath—Landsteiner试验) 185

十八、冷凝集素试验 186

十九、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187

二十、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液学检查 189

(一)ABO血型鉴定法 189

(二)Rh血型鉴定法 189

A、木瓜酶法 190

B、抗人球蛋白法 190

(三)免疫性抗A、抗B抗体检查法 191

A、血型物质中和试验 191

B、同种溶血素试验 192

C、抗体效价测定法 193

(四)Rh抗体的检查法 194

A、盐水凝集试验 194

B、抗人球蛋白试验 194

C、木瓜酶试验 194

(五)小结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