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技术哲学元问题探究的新尝试&萧玲 1
导言 技术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路径 1
一、技术与技术哲学:久远的存在与方兴未艾的学科 1
二、技术哲学学科现状:研究的多元化与哲学路径的缺失 5
三、马克思生存论路径:视角、思路、方法与问题 10
第一章 学海回眸:西方学者的技术救赎之路 18
第一节 海德格尔技术救赎之途:“思”与“诗”的安慰 18
一、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 18
二、海德格尔技术反思的启示 21
三、技术回归之路:诗意地栖居 22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在梦的清波中依洄 23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缘起 24
二、技术批判理论与对技术的理论批判 25
三、思想深刻性与出路的理想化 27
第三节 后现代的技术之悖:主体性的丧失与人的淹没 29
一、福柯“知识—权力”框架下的技术:“人之死” 29
二、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的技术:人的虚无化 31
三、后科学知识社会学“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的泛化 33
四、哈拉维的“赛博格”:人的嫁接与肢解 35
五、后现代的出路是没有出路 36
第二章 视域开启:马克思生存论与人的技术生存 39
第一节 生存转向:人与世界关联的哲学思考 40
一、哲学转向:从本质的探索到生存的追问 40
二、人的解蔽: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的关注 42
三、实践生存论:马克思哲学的时代解读 46
四、合理性追问: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何以可能 49
五、理论反身性:马克思生存论及其技术思想 52
第二节 生存凸显:技术作为人的存在方式 54
一、人之生存:本体意义的澄明 54
二、技术史与人类史的同构性 57
三、人类实践:技术的展现方式 61
第三节 生存诉求:技术的功利性价值 64
一、人性与人的本质 64
二、“利”之所求:生存的现实维度 66
三、技术:人性的直观体现 68
第三章 历史考察:人—技关系的多层面探究 72
第一节 发生学的分析: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生与发展 72
一、代具与耦合:人—技关系产生 72
二、技术进步与人类的历史发展 76
第二节 观念的追踪:自然观的更迭对技术的影响 81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技术无为 81
二、中世纪神学自然观:技术退场 83
三、近代机械论自然观:技术万能 84
四、辩证唯物自然观:技术反思 86
五、后现代自然观:技术返魅 87
第三节 技术特征的历史变迁:人—技关系的进阶 89
一、原始技术特征:手技(人之依赖阶段) 90
二、近代技术特征:物技(物之依赖阶段) 92
三、现代技术特征:脑技(智力之依赖阶段) 94
四、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人与技术的关系 96
第四章 逻辑分演:技术功能分化与技术文化本质 99
第一节 技术构筑人类文化世界 100
一、文化:人性需求的较高层面 100
二、“术”的逻辑分演过程 102
三、科技文化:关于“器”的文化 105
四、人文文化:关于“道”的文化 108
五、两种文化:“器”与“道”的张力 111
第二节 技术文化的中西差异 112
一、文化的形态差异:累积性与消耗性 113
二、哲学基础不同:整体论与还原论 114
三、知识形式有别:默会知识与编码知识 116
四、造物观念相异:人创物与神创物 117
第三节 技术文化本质的形成与技术的文化选择 119
一、从技术与科学的区别看技术文化本质 119
二、从技术文化的内在结构看技术文化本质 120
三、技术的文化选择与文化的技术体现 121
第五章 时空交织:技术的社会运行机制 127
第一节 技术的极限与技术的合规律性 127
一、技术极限的理论内涵:科学规律 128
二、技术极限的自在性:体现为可能与不可能的辩证关系 129
三、技术的合规律性:基于认知 131
第二节 技术的“界限”与技术的合规则性 132
一、关于技术界限的理论内涵:技术规则 132
二、技术“界限”的自为性:“是”与“应该”的张力 133
三、技术的合规则性:基于建构 134
第三节 技术的双重属性与两种技术观 137
一、技术决定论及其问题 137
二、社会建构论技术观及其问题 138
三、决定论的技术观: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 141
四、技术的双重属性:超越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 144
第六章 冲突展现:技术僭越与人类生存危机 148
第一节 二律背反:技术僭越的内在根据 148
一、技术是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统一 149
二、技术是自然性与非自然性的统一 151
三、技术是目的性与反目的性的统一 152
四、技术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 153
五、技术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 154
六、技术是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统一 155
第二节 现代性与技术滥用:技术僭越的外部因素 156
一、现代性:技术僭越的理性基础 157
二、技术滥用:技术僭越的人为因素 160
第三节 人类生存危机:技术僭越的现实表现 162
一、环境问题频发:生态破坏(人与自然) 163
二、伦理问题凸显:关系异化(人与人) 166
三、人文精神沦落:文化失衡(人与社会) 171
四、本体之困境:自我迷失(人与自我) 173
第七章 问题回应:技术理性与人类未来 176
第一节 人与自然对立之回应:和谐自然观的确立 177
一、从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 177
二、自然观是个辩证体系 180
三、自然观的辩证回归:古今对话与中西互补 182
第二节 文化冲突之回应:两种文化的融合 185
一、理性反思:西方人文学者的关注 186
二、文化融合:科技与人文关系的应然与必然 187
三、实践超越:科技与人文关系的现实途径 190
第三节 技术异化之回应:从物本主义到人性回归 192
一、异化的人为因素与技术因素 192
二、异化的理性根源:物本主义 194
三、技术价值与技术人性本质的回归 196
四、技术至善与社会和谐 200
结语 马克思生存论:技术时代的哲学智慧 204
参考文献 207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