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清代实学思潮概述 1
第一章 清代实学的历史渊源与美学品格 23
第一节 清代实学的现实土壤及其历史渊源 23
一、清代实学的现实土壤 23
二、清代实学与宋明理学的渊源 27
第二节 清代实学的美学品格 34
一、祛虚尚实的清代文学艺术 34
二、从实学到美学 36
三、清代实学美学的范围 42
四、清代实学美学的历史定位 43
第二章 气本体论的美学建构 46
第一节 从理本体到气本体的跨越 46
一、气本体论的历史溯源 46
二、太虚一实 49
三、气在理先 50
四、太虚本动 53
第二节 从实体之美到生命之美 55
一、人乃两间之精气 55
二、情附气 58
三、善养其气 60
第三节 气本体论在美学领域的深化 67
一、气用于一事则一事立极 67
二、气贯理、事、情 70
三、气乃才之发越 72
四、从气上说格调 75
五、肌理之“实”气 80
六、气与气势 84
第四节 审美气化论的完成 90
一、文者气之用 90
二、意在气先 94
三、气坌愤激讦而后至文生 96
四、阴阳不可偏废乃为至文 98
五、中和 102
第三章 道本体论的美学建构 104
第一节 道本体论重心的转移 105
一、盈两间皆道 105
二、天下无象外之道 108
三、知人道即知天 110
四、人乃天地之心 113
第二节 从道体之美到生活之美 118
一、道达情遂欲 119
二、盈天地间皆恻隐之流动 121
三、情之万变无非实 126
四、耳目启,性情贞 128
五、情乃性之端 133
六、无理有情 142
第三节 道本体论在美学领域的泛滥 146
一、道乃文之根本 146
二、文须有益天下 157
三、文质入情 160
四、人品诗心一揆 171
第四节 文以载道论的蜕变 175
一、诗以道性情 175
二、诗有性情而后真 182
三、作诗不可无我 185
四、诗人之眼与政治家之眼 190
第四章 实学美学的“深度”退出 193
第一节“实”象与“虚”象 194
一、盈天下而皆象 194
二、象乃摹色以称音 198
三、自然之象与人心营构之象 200
四、意立而象与音随之 202
第二节 兴象 205
一、现量 205
二、兴象与意象 207
第三节 神韵上见意境 209
第四节 从意境到境界 215
一、意境 215
二、情景双绘 215
三、实境与造境 219
四、情境与境界 222
结语 226
主要参考文献 228
后记 231